根據中國田徑協會官網顯示,2016年,中國馬拉松賽事登記在案的共328場,2017年猛增至1102場,去年,全國各地也有1072場馬拉松賽如期上演。
在這一場方興未艾的馬拉松狂歡中,我們看到了馬拉松愛好者群體的壯大,也看到了背后產業的蓬勃發展。而在這一場狂歡之前,被譽為“國馬”的北京馬拉松,見證且參與了國內馬拉松產業從無到有的全過程。
今年的比賽,讓北馬已經步入了第39個年頭。值此北京馬拉松“年近不惑”的時間節點,我們似乎有必要討論一下它存在的獨特價值。
馬拉松愛好者的朝圣
“據組委會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共有165704名跑友參與預報名,相比去年增加了53911人,增幅達48%,換算后,今年北馬的中簽率僅為18.1%。”
數據不會說謊,中簽率低進一步說明了北京馬拉松的受歡迎程度,不管是從預報名人數,還是從跑友們的參賽熱情看,北馬都在國內首屈一指,被跑友們譽為“國馬”。
而刷新創歷史新低的中簽率這件事,似乎也成了北馬的傳統。2016年至2018年,北馬的A類選手中簽率分別為60%、45%和36.5%,B類選手中簽率分別為20%、10%和10.4%
2016年的時候,北馬就吸引了66576名馬拉松愛好者預報名,到了2017年,預報名人數增加到了98687,去年則一舉突破了11萬大關。今年預報名人數突破15萬,也從另一個角度說明了,中簽率低并不會降低跑友們的報名熱情。
北京跑友“石頭”,對自己家門口的馬拉松賽熱情十足,之前幾乎每年都參加的他,今年也感受到了中簽率低帶來的“傷害”。他甚至在沒有中簽的當天,自己的朋友圈發了一條段子:“今天晚上路過大排檔、燒烤攤,看見穿運動服穿跑鞋的在喝酒,千萬別惹,他們大部分都是北馬沒中簽出來借酒澆愁的。這些跑馬拉松的,你打得過也追不上,萬一打不過,跑都跑不掉!”
不過當“石頭”回歸理性,他也對沒中簽這件事很坦然:“這事兒就跟下館子一樣,哪兒人多去哪兒。沒中簽,也說明了北京馬拉松受歡迎不是,我倒是希望有全國各地的跑友都來參賽呢,北京歡迎您。”
相對于“石頭”,來自華夏幸福產發集團的狄鋆幸運很多。“今年是我第二次代表華夏幸福參加北馬,今年的備戰更為系統和認真。”他說。
據狄鋆透露,公司很早就組織了訓練營,也聘請了專業教練帶領大家共同提高進步。這樣的重視程度,也足以說明了他們參與“國馬”的熱情。
北京馬拉松,已然成了國內馬拉松選手的“打卡圣地”。
馬拉松賽事運營的標桿
對于任何體育賽事來說,基數龐大的參與者和觀眾,是其發展的根基。而賽事的服務水平和組織水平,則是留住參賽選手和觀眾的最大原因。作為國內出現最早的馬拉松賽事之一,北京馬拉松在賽事運營方面也走在了潮頭浪尖。
1981年,北京馬拉松自誕生之日起,就趕上了改革開放的好時機。而此時,日本企業開始不斷叩擊北京田徑協會的大門,希望能夠達成合作。最終,中國田徑協會與中國日本友好協會一起,加速了北京馬拉松的落地,當時的贊助商主要來自于日本企業,如精工、三洋等。
進入21世紀,政府主導的賽事運營模式開始轉向企業主導,北京馬拉松的商業運營進一步成熟。甚至有媒體報道稱,“從2002年到2009年,北京國際馬拉松從一個參與人數有限、媒體曝光缺乏、幾乎零商業利潤的賽事被打造為擁有眾多國際知名贊助商的、亞洲地區的標桿性馬拉松賽事。”
2010年后,北京馬拉松在冠名贊助商、主要供應商與贊助商、合作伙伴、電視轉播權、媒體合作伙伴、賽事的廣告等方面,以及賽事的衍生品,如賽會的會徽、會標、紀念品、吉祥物等相關產品的開發等工作上,都實現了較大突破。北京馬拉松,開始成為國內馬拉松賽事收入最高的賽事之一。
2017年,賽事更名“華夏幸福北京馬拉松”,這一名稱也將一直延用至2021年。5屆賽事的高投入、長期投入,華夏幸福對北京馬拉松這一成熟且成功的賽事的重視程度,可見一斑。
值得一提的是,早在2016年,華夏幸福就曾攜手北馬,冠名了北馬當時名為“益呼百應”的公益行動。華夏幸福方面當時曾經對外聲稱,這是進一步將馬拉松精神與公益事業進行了有機結合,讓奔跑變得更有意義,也是華夏幸福積極踐行社會責任、達成企業使命、傳遞企業精神的又一次實踐。
據華夏幸福員工透露,在攜手北馬之前,華夏幸福就一直倡導集團及員工擁抱陽關健康的生活方式,華夏幸福也經常舉辦一些集團內部的員工馬拉松比賽。在他看來,華夏幸福的企業文化,和北京馬拉松極其“搭調”。
該員工稱:“自1998年創立以來,華夏幸福一直以‘產業高度聚集、城市功能完善、生態環境優美’的產業新城為核心產品,堅持‘政府主導、企業運作、合作共贏’的PPP市場化運作機制,現已成長為中國領先的產業新城運營商,產業新城布局于全國60余個區域,業務版圖覆蓋15個都市圈。對于華夏幸福來說,在全國布局產業新城,建設幸福城市的進程中,讓所開發的區域經濟發展、社會和諧、人民幸福,本身就是一場漫長的‘馬拉松’。 而華夏幸福的所有員工也都將以堅強的意志,執著的精神投身于產業新城事業中,‘點亮’一座又一座城市,為企業發展留下一個個新的里程碑。一定程度上說,馬拉松精神與華夏幸福的企業精神,是有相通之處的。”
體育產業分析師Jeff稱:“在商言商,馬拉松的參賽人數大多數中產階級、精英階級,這和華夏幸福的目標用戶是一致的。另外,從品牌的角度看,健康向上的馬拉松運動本身就能給跑者帶來幸福感,這也讓華夏幸福和北京馬拉松的品牌調性高度一致。而且,這樣有實力的贊助商入局,也讓北馬的商業價值進一步得到了提升。總得來說,這是一門多贏的生意。”
從2017年至今,北京馬拉松在華夏幸福等諸多合作伙伴的參與下,取得的成績有目共睹,進一步坐穩了“國馬”的地位。
城市發展新名片
跑友心向往之,還能攜手合作伙伴實現共贏,北馬的價值已經被很多人看到了。但北京馬拉松還有一點往往是被人們忽視的:北京馬拉松,正在成為北京這座國際化的大都市,展示自我的新名片。
曾幾何時,提及北京,除了國內的經濟中心、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人們還經常會發出吐槽,“市民壓力大、交通擁堵、霧霾嚴重”等是老生常談的問題。但在最近幾年,北京的氣候、交通明顯得到了改善。對于不在這座城市生活的人來說,傳播范圍極廣的北京馬拉松,成了他們了解北京的一扇窗。
“我發現北京的氣候變好是在CCTV5上。”安徽體育愛好者“老王”十分關注北京的氣候,因為他們家的“小王”就是一名在北京打拼的“北漂”。“老王”稱,自己跑步也有好幾年了,也愛看馬拉松比賽。“看看城市的風景,也看看頂尖跑者的風采。2017年我印象特別深,那年北馬,跑友們在藍天白云下奔跑,畫面極其美好。看到北京這座城市還在不斷進化,變得更加宜居,我也對自己的兒子去‘北漂’更放心了。”
除了能夠把城市形象推廣出去,北京馬拉松還把很多人吸引了進來。“跑者、觀眾、服務人員,都進一步拉動了北京本就發達的旅游業。不夸張地說,北馬的那幾天,北京的賓館價格都會上漲。”Jeff表示“作為一個優質的賽事IP,北馬甚至有自己的北馬博覽會,這也在賽事之外帶動了城市旅游業和餐飲業。體育產業的龍頭作用,在北京馬拉松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
北京馬拉松展示出的變化,也是北京馬拉松冠名贊助商華夏幸福所希望看到的。北馬之于北京的價值在于讓北京的體育產業和周邊產業更上一層樓,這與華夏幸福“為城市導入產業集群”的運營新概念不謀而合。
在固安,華夏幸福打造了堪稱范本的產業新城,將一個典型的農業縣打造成為一個智慧生態、宜居宜業、創新驅動的產業新城,并入選聯合國60個可持續發展的PPP案例。
10余年來,華夏幸福通過產業升級不斷促進固安城市躍進,帶動高端產業入駐。截至2018年底,累計引進簽約企業超2000家,投資額近5000億元。產城融合發展,推動固安的經濟總量實現了幾何級增長,也讓固安從“農業大縣”變成了“產業新城”。除了固安,華夏幸福在全國的廣泛布局、堅持不懈和銳意進取,也是其能夠體現馬拉松精神的有力論證。
如今,北京馬拉松2019年賽事已完美落幕,華夏幸福和北京馬拉松,在穩定地合作中,正在陪著相關的人、企業、產業和城市一起,繼續向著幸福跑。
未來,可以預見華夏幸福將會繼續助力全國各地發展。并且在馬拉松賽事之外,華夏幸福也會踐行馬拉松精神,在各個領域開疆拓土,創造新的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