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壇周報全媒體記者嚴益唯述評
中國男足被國人心目中的魚腩部隊菲律賓零封,創下了雙方超過百年的交戰史上的首次零進球記錄,輿論嘩然。
不過,從比賽過程來看,我們不能否認,國足更配得一場勝利。裁判因素也好,運氣也好,這些都屬于系統誤差,40強賽踢完,系統會自動糾正的。沒有球隊會一直運氣不好,也不會一直吃裁判的虧。當然,反之亦然。所以,10月15日這場菲中之戰,雖然結果沒有達到國人的預期,不過足球場上這樣的“意外”本來就是比賽的一部分,屬于正常的意外,不必過度解讀。
倒是,輿論對于這一正常的意外,如此恐慌和不滿,凸顯了中國足球正在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那種無力和尷尬。
所謂中等收入陷阱,按照百度百科的解釋是指發展中國家工業化進程中奉行GDP增長方式,經過一段時間的經濟高速增長后人均收入達到中等收入水平時,由于道德淪喪、法治崩潰、坑蒙拐騙黑橫行……造成增長停滯不前,不能進入高等收入國家。好比,一個人在爬山,突然陷入了沙土里不能繼續前行,越著急發力卻越陷越深。
這個定義,其實非常符合中國男足當下的情況:中國男足在職業化過程中奉行成績優先的方式,經過一段時間的高速發展取得一些不錯的成績時(如,世界杯出線,亞冠聯賽奪冠),由于不尊重職業足球規律,行政干預嚴重,投機盛行……造成增長停滯不前,無法達成目標。
發展中國家之所以遭遇中等收入陷阱,其根源是錯把增長當發展的GDP崇拜。中國足球遭遇類似的陷阱,其根源則是錯把成績當發展的世界杯崇拜。
GDP崇拜的錯誤是將經濟增長等同于經濟發展。世界杯崇拜的錯誤是將比賽勝利等同于足球水平的發展。
男足在世界杯這類重大比賽中的成績,原本只是本國足球水平發展的一個外在表現,卻屢屢成為中國足協豪賭的標的。錯誤的開始,必然導致錯誤的結果。因為,無論是GDP崇拜,還是世界杯崇拜,都是本末倒置,就會陷入無法持續發展的陷阱。
中國足球長期以來的世界杯崇拜,真正的推手當然不是球迷,而是中國足協及其上級行政主管。正是中國足協長期以來,用盡行政手段豪賭世界杯,球迷的胃口被不斷吊起。這種情況下,中國男足的每一場比賽,自然都會被賦予遠遠超過比賽本身的意義。
這次比賽中,一位解說員抱怨,中國有錦上添花的球迷,卻缺少雪中送炭的球迷。這其實不能責怪球迷,因為球迷在這場中國足球持續了幾十年來的世界杯崇拜中,既不是導演,也非主角,他們只是在這樣機會主義足球哲學所決定的劇本中的一群看客罷了。中國足球的決策者們,什么時候放棄官本位,真正愿意取悅球迷了,中國足球才可能放棄違背職業規律的機會主義哲學。
現在,中國足協從中超公司撤股,這當然符合職業化改革的方向。只有將足球的發展交還給市場,去除行政干預,才可能讓更多的球迷在足球發展中成為主角。但是其效果卻需要觀察。因為中國足協自從管辦分離以后,這幾年中國足球受到的行政干預有增無減的事實說明,如果不是足球思想的解放,任何形式的足球改革最終都可能只是形式主義。
中國男足是否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取得真正的突破。首先需要中國足球的頂層設計者們,將足球的發展與以世界杯為代表的成績的增長的概念區分開來,并采取行動發展足球,而不是只顧增長成績。
無論是足協的管辦分離,還是成立職業聯盟,這些改革的目標只是為了男足在世界杯上的有個好成績,只是一個升級版的豪賭世界杯,那么不遠的將來,中國男足恐怕要以逼平菲律賓感到慶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