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競技在近年可謂收獲滿滿,正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但行業內部的性別差異始終無法得到一個均衡的處理辦法。這就導致電競的豐收更多是男子電競的狂歡,女子電競則依久沒有在順風局中獲利。
為了生存,國內為數不多的電競女隊中一部分開始另辟蹊徑,電競女團、商業活動、主播工會開始成為女隊發展的重心,但仍舊有俱樂部堅持著職業競技這條路。
aGirl就是這樣一家走實力派路線的女子電競俱樂部,她們選擇了一套與傳統體育健康機構聯手的訓練體系,用兼顧技戰術和運動員身體素質的科學訓練法來提升女子選手職業素養,目標打造出一支可以和男子電競隊正面對抗的女子電競戰隊。
“讓女子電競給更多人看到”
北京順義的中央別墅區,建筑復古,風景雅致,夏日的陽光透過植被的間隙灑在小路上顯得格外斑駁。和周邊喧鬧的道路施工區不同,別墅區圍墻內是一整片的祥和與寧靜,aGirl女子電競俱樂部的基地就置身其中。
當前國內的女子電競環境是惡劣的,多數女隊為了生存選擇將重心轉向打造電競女團、參與商演,女子電競整體競爭力弱化。在這樣的局面下,身處別墅區的新軍aGirl成為了女隊中“非主流”的存在,她們只做純粹的競技戰隊,建隊半年一直是商業活動絕緣體,隊員甚至連個人直播都沒開過。
然而,作為一支走實力派路線的女子戰隊,aGirl在隊員招募中卻并沒有展現出更高的門檻,巔峰賽1700分、王者段位40星以上,這是獲得隊伍試訓資格的剛需。
aGirl的賽訓教練楊梓表示:“除了游戲分數的門檻,我們還會考慮選手的學習能力和內在潛力。”
一方面,因為大部分女選手沒經歷過科學系統的培訓,她們在職業化競技方面經驗不足,需要學習的東西相較男選手更多,學習能力的強弱就直接關系到她們是否能夠快速吸收職業電競知識。另一方面,潛力決定了選手的天花板,硬核的操作技巧可以通過刻苦的訓練養成,對自己從事的電競項目理解程度越高,訓練中走的彎路就越少。
除去技能指標,楊梓認為aGirl戰隊部分隊員在精神品質上甚至已經超過了男選手,她們有著對待職業電競最良好的態度:“電競選手在精神品質上是沒有性別之分的,對于打職業來說有的女生甚至比男生更加渴望,畢竟女選手打電競比男生更難,迎著困難去做一件事,渴望自然更強。”
aGirl戰隊試訓的第一批選手中就曾有過原本是大學在讀生,因為對電競的熱愛選擇休學打職業的例子。從校園中的普通大學生到電競賽場上發揮出色的運動員,這樣的突破性嘗試在男選手中反而很少見到。女選手沒有男選手的有恃無恐,在電競這條性別失衡的道路上要想闖出天地就必須傾注全部的熱愛和堅持。
也正是看到了女性電競追夢人身上這些相似甚至超越男選手的精神品質,像aGirl這樣純粹為競技而生的女子電競戰隊才有了存在的價值,就如楊梓所說,讓女子電競被更多人看到,這是aGirl一直在努力的方向。
抗衡職業男隊成最大愿景
aGirl俱樂部的基地是一間四層別墅,一層和二層布置了各種體育鍛煉和康復器材,就像一間小型的健身房,而俱樂部的訓練、休息區則主要安排在三層和四層。沒有奢華的裝修,也沒有印象中女生宿舍的雜亂吵鬧,aGirl戰隊的基地給人一種干凈整潔、井然有序的感覺。
當記者來到三層的訓練室門口時,aGirl的隊員們剛剛結束午休開始下午的自由訓練,工作人員也已經到位開始聯系晚上的訓練賽。根據戰隊的管理者介紹,目前aGirl俱樂部除選手外還有投資人、經理、領隊、教練,教練又分賽訓教練和體能教練,選手的作息、訓練全部交由他們來制定。
雖然籌備建隊僅僅半年,今天的aGirl建隊體系已經十分完善,是真正意義上的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和當下其他女子電競戰隊相比,aGirl有著更加直接的目標,成為一支可以和男隊全面對抗的女子電競戰隊。正因如此,戰隊從管理體系到選手素質都保持著高于業內大部分女隊且直逼男隊的標準。
和男隊全面對抗,這個目標看似平平,但對于女子電競戰隊來說如果實現那也將是前無古人的成績。
性別造成的不平等本來就是電子競技領域客觀存在的問題,楊梓結合自身執教男隊和女隊的經驗總結得出:“男選手和女選手在職業電競中表現出的區別主要來自于體能和理解。”
電競選手訓練枯燥,通常還伴隨著顛倒的作息和長時間的高強度操作,即便是身體素質更加過硬的男選手,因為訓練累積傷病的案例都數見不鮮,更不用說是身體素質相對更差的女選手了。
對于電競的理解同樣是阻隔在男、女選手之間的鴻溝,“男生很小的時候就玩掌機、紅白機,可以說是一路玩游戲長大的,女生的童年卻不是這樣,她們缺乏日積月累的對電競的高度認知。”
正是為了解決這些問題,aGirl戰隊的教練組制定了整套的賽訓制度。
為了根治作息不規律帶來的身體素質問題,aGirl隊員們必須每天做到7:30起床,23:30睡覺,起床后和晚飯前都穿插有運動鍛煉的同時一日三餐做到準時準點。在訓練任務上則更趨同于男隊自由排位、訓練賽、復盤的傳統形式,只是時間相比男隊的晝夜顛倒來說更加合理。
每天上午9:30,隊員和教練都會在訓練室集合針對前一天的訓練賽進行戰術復盤,和其他戰隊不同,aGirl復盤前通常會讓選手遞交一份書面的自我總結,在楊梓看來這是培養隊員自我檢查的必要流程,同時也可以彌補女子選手在電競理解上的先天不足。
戰隊的管理人員告訴記者,隊員從入隊開始一周中就要有六天保持這樣循環往復的日程,即使是每周一天的休息日也不能擅自走出中央別墅區,每天的自由活動時間僅有訓練賽結束后到熄燈之間的一個小時而已,這對于正值青春年華的女隊員們來說挑戰不小。又因為常年晝夜不分的對著手機打排位,剛入隊的新人甚至連最簡單的要求:“每天吃早餐”都難以做到。
經過一段時間的適應和磨合,戰隊的選手在換了幾批人之后大致確定了下來,由于有了針對性的賽訓體系,aGirl戰隊實力在幾個月間進步明顯,在其他女隊約男隊打訓練賽接連碰壁的情況下,aGirl已經可以保證每天都有男隊作為訓練賽對象,距離全面對抗男子電競戰隊又近了一步。
體育鍛煉首次成為電競賽訓必修課
依靠以往賽訓工作中累積的經驗,aGirl戰隊在成立后也定制了一套包括體質測驗、體能訓練、體育康復在內的運動健康系統。
有了這套系統,aGirl戰隊正式從傳統電競戰隊實力至上的邏輯中掙脫出來,楊梓說:“全面發展,注重賽訓的同時身體健康也一樣得照顧到”,這是aGirl日常訓練中的基本原則。
戰隊本身也確實將對健康的重視付諸了行動。在aGirl基地的一樓擺放著包括劃船機、健身車在內的一系列健身器材,它們不同于普通健身房所看到的,都連接有數據線和測量儀器,鍛煉的同時可以實時測試隊員的身體數據。
除了高端的健身器材,一樓還有一間全頂采光的多功能陽光房,可以跳舞、練瑜伽,隊員們訓練疲勞時也可以過來小憩,既綠色又健康。
基地的二樓則以安置測試和康復設備為主,包括一臺BBC健康欄目同款的人體成分分析儀,以及擁有普拉提、瑜伽、體能訓練、運動康復功能的器材等等。
aGirl俱樂部的創始人錢鶴向我們介紹:“每一位來到戰隊的新人都必須經過分析儀和體能測試,再由任職于國家隊和體育高等院校的體能教練根據測試結果制定出今后的運動計劃。”計劃一經制定則必須堅決實施,戰隊有專業的手機APP來記錄隊員的運動狀況,隊員每天都要將運動數據分享在戰隊的微信群內接受檢查。
長此以往,因為進隊時身體狀況的不同隊員的健康狀況都有了或多或少的提升,最具代表性的是隊內小將六六,剛進入戰隊前一周三病毫不夸張,體能和身體免疫力都較為羸弱,經過兩個月的鍛煉,六六已經可以在戰隊每天的室外長跑中領跑,精神面貌煥然一新。
電競選手的自然職業壽命相比傳統體育運動員本就短暫,隨著電競行業的整體騰飛,電競選手面臨的競爭和壓力也變得越來越大。近年來電競選手改朝換代的速度逐漸加快也是肉眼可見,撇去競爭壓力,身體狀況難以應付日益高強度的職業訓練也是壓垮電競選手的元兇之一。正因如此,aGirl才提出了在電競賽訓中加入體育健康鍛煉的創新模式,身體力行的證明抽出小部分時間加強鍛煉取得的可能是事倍功半的效果。
女子電競期待一份認可
作為一支女子電競新軍,aGirl隊內除了老將書書外幾乎都沒有過多的職業經驗,而戰隊管理層則以男性為主,楊梓表示因為性別不同造成的互相不理解是隊伍面臨的主要困難之一。
楊梓也十分大方的承認,作為和隊員平日相處時間最長的賽訓教練,自己的性格也比較“直男”,剛開始在復盤和訓練中還是和在男隊執教時一樣比較直接,沒有考慮女隊員的心理接受能力。
隨著磨合的不斷深入,他也慢慢摸索出了一套和女隊員相處的方法:“作為教練不可能因為隊員是女生就沒有要求,我會在平時的接觸過程中多注意火候,但女子選手本身在電競基礎上就落后一些,不比男隊更加嚴格要求肯定是不行的。”
這些都是由于性別差異帶來的問題,而在隊員之間,刻板印象中的爭風吃醋、勾心斗角在aGirl戰隊內部是完全不存在的,取而代之的是管理團隊眼中十分融洽的隊友關系。
2019年7月,aGirl在王者榮耀KOC城市賽上首秀失利,敗給了當次分站賽最終的亞軍隊伍,一直以抗衡男隊為目標卻在建隊首場比賽中不敵男子戰隊,aGirl五名隊員賽后集體陷入低氣壓,初次打比賽發揮不佳的六六更是自責落淚。
回程中隊員們一路相互鼓勵快速從失利的陰霾中走了出來,并在隨后的復盤中一一站出來直面了自己的問題。對此,楊梓也表示十分欣慰:“輸完回到俱樂部我們互相之間都對彼此更加信任了,凝聚力有個大提升,對勝利的渴望也更加強烈了。”
這就是女子電競真實的模樣,沒有像男子電競一般高大上的官方賽事,也沒有受到輿論關注引發全網熱搜的能量,卻有著不輸男子電競的職業態度和競技精神。被不良行業環境埋沒的不僅僅是女子電競選手的堅守,還有從業者的汗水。
既然是經營戰隊不能回避的就是盈利狀況的問題,創始人錢鶴隱晦的表示,對于當前的aGirl而言,所謂盈利模式尚處在計劃、想法的層面上,這其實也是當下國內所有女子電競的通病。
沒有官方賽事,女子戰隊的日常訓練便難以保證強度,無法快速提升競爭力的情況下,實現和男隊的全面對抗的夢想就難以照進現實。
女子電競與男子電競全方面的差距已經體現到了最基本的隊員招募上,楊梓告訴記者,男隊僅通過微博和朋友圈宣傳就能發掘出很多優質新秀。aGirl在擁有如此專業化的賽訓條件的情況下,初次招募收到的報名表可謂寥寥,且選手質量難以恭維,第一批試訓隊員沒過多久就被淘汰了一大半。
通過自己的努力做電競正能量,把女子電競帶給更多的人,這是aGirl開啟全新賽訓模式、逆潮流組建實力派女隊的信念支撐。但很明顯,光靠一份力量想改變大局是遠遠不夠的,這個過程中還需要更多更多的個人和集體站出來,在此之前,只希望aGirl這份對女子電競的熱愛能夠堅持得久一點,再久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