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壇周報全媒體原創
本期我們來回答讀者@大神球王 提出的問題
我們請到了體壇周報籃球記者孔德昕進行回答。
-----------正文的分割線-----------
問:為什么今年這么多大牌和非大牌球員都退出了美國男籃?
答:今夏美國男籃的大名單繼續減員,比爾和托拜亞斯·哈里斯宣布退出,新科狀元錫安·威廉姆森也告別了預備隊。算上之前宣布退出的濃眉、哈登、戈登、CJ,這支美國男籃已經星光黯淡。甚至根據最新的報道,利拉德和拉夫也在考慮是否要退出國家隊,他們也沒有百分百確定留下。
眼看著大名單就要自動縮減到12人了,美國男籃不得不補充邀請一些球員加入,斯馬特和薩迪斯·揚成了最新進入名單的球員。另外根據美國男籃總監杰里·科朗杰洛的說法,康利、丹吉洛·拉塞爾、杰倫·布朗、阿隆·戈登、蘭德爾等人也在候補名單之列,他們很可能隨后補上。但你也發現了,這些球員的檔次遠不能和濃眉、哈登相提并論。
之所以如此多的球員婉拒代表美國隊來中國征戰,背后的原因是方方面面的。
NBA>奧運會>世界杯
對于大部分NBA球星,特別是那些頂級球星來說,他們心中對這三項賽事的心理排位就是上面那樣。NBA聯賽的受重視程度遠勝國際大賽,而在國際大賽中奧運會又比世界杯(世錦賽)更加重要。
作為全世界最頂級的籃球聯賽,NBA完全是鶴立雞群,沒有任何一個聯賽乃至國際賽事的競爭性能和NBA相提并論。籃球迷們都會把NBA放在他們看球的第一位,這里已經匯集了全世界最頂級的籃球運動員。
對于NBA聯盟的明星球員來說,他們把精力放在NBA聯賽是理所當然的??剂恳晃磺騿T的歷史成就時,一枚NBA冠軍戒指和一塊奧運金牌哪個分量更重?答案是顯而易見的,否則安東尼又怎會被那么多人嘲諷和詆毀?別忘了人家NBA的總冠軍就叫“World Champions(世界冠軍)”。
更何況頂級球星的主要場上收入和場外商業收入都來自于NBA賽場的表現,美國男籃不會給他們開幾千萬美元的年薪,拿不拿奧運冠軍也不會對他們的下一份合同產生質的影響,人家不愿出戰是情理之中。
至于奧運會和籃球世界杯的重要性對比,我們也無需贅言了。和足球世界杯不同,籃球世界杯的概念提出至今不過7年,今夏在中國舉辦的不過是第二屆男籃世界杯,FIBA努力希望把籃球世界杯的影響力擴大,但目前它和奧運會還遠不能同日而語。隨便翻看美國論壇,你會發現球迷們并不太關心籃球世界杯/世錦賽,而奧運會卻是幾乎所有人都會關注的賽事——對比過往20年美國男籃在世錦賽和奧運會的陣容你也能看出區別。
所以世界杯吸引大牌球星的難度本身就比較大,球員退出這種情況不僅在美國身上發生,其他球隊也有(本·西蒙斯、維金斯、TT、哈滕都退出了今夏的比賽),只不過美國普遍得多——畢竟任何人放在國際賽場上都算球星,而且好手眾多讓球員們選擇退出時沒有太大的壓力。
傷病隱患
在明確了大牌球員的核心利益都在NBA賽場上后,你就不得不考慮傷病問題了。如果在參加國際比賽期間受傷,那么球員的損失將是巨大的。
最直接的例子就是2014年保羅·喬治的斷腿事件。在當年夏天的一次美國男籃隊內訓練賽中,喬治遭遇脛骨骨折,最開始預計恢復時間9-12個月。雖然喬治在接下來的賽季末段便提前復出,但也經歷了漫長的恢復和調整才重回正軌——而喬治能恢復得如此之好,在NBA歷史上也算是奇跡之一。
那次事件在NBA內部產生了巨大的影響,當時還在雅虎的沃神就曾報道稱“保羅·喬治的受傷可能成為(美國隊)在國際比賽中使用明星球員的轉折點?!倍趩讨问軅?,確實有很多球星在考慮為國出戰時更加謹慎小心。
2016年里約奧運會時,庫里、哈登、韋少、保羅等球星紛紛宣布退出國家隊,你很難說喬治的重傷事件對他們沒有影響——有人說球星只重視奧運會,只有世界杯才不重視,這并不準確,里約奧運時美國男籃也遭遇眾多大牌退出,最終在巴西的表現也算不上擁有絕對統治力。
而且這里的傷病隱患不止包括在備戰和征戰國際大賽時受傷,還包括征戰期間累積了疲勞,使得自己在之后的聯賽中傷病隱患增加——很多中國球迷惋惜的一點就是姚明的生涯長度受到了高密度比賽的影響。
時間點
之前提到的兩個原因是對每一屆國際大賽都適用的,而和往年的比賽相比,今年的中國男籃世界杯讓更多的NBA球員望而卻步,因為比賽的時間點太糟了。
今夏男籃世界杯將在8月31日-9月15日舉行,而下賽季NBA訓練營的開始時間就是9月末,前后間隔只有半個月。試想一下球員們要飛越半個地球,在擁有十多個小時時差的中國打半個多月的比賽,然后回家不到兩周又要開始新賽季的備戰,這確實有些難熬。
ESPN主播瑞秋就在今日的節目中提到:“我認為今夏世界杯比賽時間太晚讓球員們有了更多顧慮,畢竟比賽打完很快就要新賽季訓練營了。而明年的東京奧運會是從7月底到8月初,那樣情況會好很多?!?/p>
瘋狂休賽期
今夏退出美國男籃的大部分球員都用了類似的理由,“全力備戰新賽季”。這本是一個聽上去冠冕堂皇的說辭,但結合今夏的NBA史上最瘋狂休賽期,大家的選擇也確實有了一定的道理。
哈登、戈登所在的火箭發生劇變,他們要提前準備和韋少搭檔;濃眉剛剛加盟湖人,他想要在明年幫助球隊爭冠;哈里斯和76人續約,但球隊陣容也發生了不小的變化,霍福德和理查德森的加入讓他們需要重新尋找化學反應。
大面積的球員流動讓各隊都有了磨合問題,加之勇士王朝崩塌令爭冠大門開放,大牌球員都想著能集中力量在明年沖擊奧布萊恩金杯,所以今夏的世界杯自然被排在了后面。
其他
除了上述原因,還有很多因素造成了眾多球員退出的結果。
美國男籃上次輸掉國際大賽還是2006年
比如美國男籃難免輕敵。他們已經10多年沒在國際大賽上輸過了,球員們很自然地會產生一種即便不是最強陣容也能拿冠軍的感覺。就算這么多大牌已經退出,ESPN記者麥克梅納明在今日的節目中還是說道:“我對這支美國隊的擔心程度是稍微有點擔心。雖然很多球員退出了,但美國隊還是有太多太多優秀的球員。”
比如抱團問題。稍微回想一下,你會發現每次國際大賽對于球星來說不僅是為國爭光那么簡單,他們還能和最頂級的球員搭檔,從而建立關系,為合作埋伏筆。比如2006-2008年間詹韋瓜波什的組合,比如2016年附近杜蘭特、歐文和小喬丹的組合。但眼下這個休賽期過后,各大牌剛剛敲定下家,球員們參賽建立關系這層意義已經不大。
比如球隊和國家隊方面的壓力。NBA各隊自然不希望自家球星征戰國際比賽,他們很可能私下會給球員們授意,讓他們謹慎考慮。美國男籃方面自然想要球星踴躍參戰,但相比于2002-06那段黑暗歲月之后的壓力,現在國家隊并沒有像2008年組建“救贖之隊”那樣積極游說球星加盟,他們給球員們的壓力是較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