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壇周報全媒體記者戴高樂報道
差不多是在2年前的一個午后,科比·懷特被自己的媽媽叫到了房間里。一進去,懷特就看到媽媽坐在床邊,而他的爸爸此時正在屋子前的院子里。
媽媽讓懷特坐下,面容顯得非常嚴肅。懷特知道這背后的原因,在幾個月之前,他的父親被診斷出患上了肝癌,過去這段時間里,一家人都在為這件事而苦惱。媽媽這次叫懷特近來,果然也是跟他聊這個話題。但是聽著媽媽不斷講述爸爸的治療過程和各種檢查結果,懷特卻有些不得要點。
“媽,”懷特插嘴道,“你在說什么呀?你到底要告訴我什么?”
懷特與媽媽。
懷特看見媽媽深深地吸了一口氣,然后盯著他的眼睛說:“爸爸的癌癥……科比……它沒法治好。”媽媽把這句話說得極慢,仿佛每拼出一個單詞,對她都是一種折磨。再又停頓了好一會兒后,她才繼續說:“在不遠之后的某一天,你爸爸就會因為這個癌癥而離開我們。”
這一句話,如同晴天霹靂一般擊中了懷特。在短暫的沉默之后,懷特徹底崩潰了,淚水奪眶而出。他一句話也說不出來,事后回憶起來,懷特形容那種感覺是:他的大腦告訴身體要說些什么,但是從他的嘴巴里卻一點聲音都發不出來。好長一段時間后,懷特終于恢復了“語言能力”,而他用盡全力喊出的第一句話就是:
“這不會是真的!!!”
當時的感受,懷特還記憶猶新。他說自己起初還只是難過和傷心,但很快這種情緒就轉換為憤怒,一種從內心深處升騰起來的憤怒。這種憤怒不斷地積累,在他的身體內左沖右撞,幾乎填滿了他體內所有的空間。然后,懷特就狠狠地揮起了拳頭,朝著墻擊打了過去。這一拳懷特用了全力,也發出了巨響,以至于驚動了還在院子里的父親。
懷特與哥哥和爸爸的合影。
走進屋里的懷特爸爸,一看到眼前的情況,就已經基本明白了情況。他想安撫自己的兒子,但懷特卻直接沖出了屋子。跑到院子里的草坪上,懷特直接坐了下來,失聲痛哭起來。在他此前17年的人生當中,他還從未如此情緒失控。懷特后來反復地在腦子里回放過這一段情景,也在思考自己當時為何會充滿憤怒。后來他漸漸意識到,這種憤怒并不完全來自癌癥或者是自己的父親,更不是因為會失去父親的現狀,他的憤怒是源自信念的崩塌。
本來,懷特是一個特別虔誠的信徒,但是即將失去父親的情況,對他的這種信仰造成了極大的打擊。他在心里反復地念叨著:“如果上帝可以做到,那他肯定已經阻止這種情況的出現。可是你為什么要帶走我的父親,我還只是一個17歲的孩子,我需要我的爸爸。為什么?”
懷特的這種憤怒情緒,其實也很好理解。因為在他從小到大的成長之路上,父親一直都是家庭中的頂梁柱。懷特不是家中的獨子,他還有一位哥哥和一位姐姐,養育一家人的重擔,就壓在老懷特一個人的肩上。為了給孩子們提供更好的生活條件,他甚至要一個人做幾份工作。
而對于懷特來說,父親除了養家,還有另外一個十分重要的角色,那就是他籃球上的引路人。懷特如今進入了NBA,成為了樂透秀,他的很大一部分籃球天賦,都是繼承自父親。在大學時代,老懷特就在籃球名校北卡讀書和打球。而懷特后來選擇北卡,也是因為受到了父親的極大影響。
懷特的父親(右一)。
老懷特在離開大學之后,雖然沒法進入到職業籃壇,但是他對這項運動的熱愛從未熄滅。在懷特很小的時候,差不多他剛剛可以把籃球抱起來,老懷特就把兒子帶到了球場上,開始指導他如何投籃。懷特小時候最享受的時光,就是聽父親講述他當年在北卡校園里打球的故事。講到高興之處,老懷特會抓起籃球,沖到球場里來一個漂亮的扣籃,引來稱贊聲無數。
時至今日,懷特還記得父親給他講的一個故事——在一場比賽當中,老懷特運球殺到籃下,然后將球拋向籃板,在球彈回的時候,他飛身躍起,準確地抓住球然后完成了這個“自拋自扣”。當值的裁判當時就被這個動作驚呆了,“他嘴里叼著的哨子都掉在了地板上,”老懷特當時說,“他就那么張著嘴巴,整個人都呆住了。”
故事的真偽無從查證,但對于一個年僅8歲的孩子來說,聽到父親講述這樣的故事,那在他眼中,父親簡直就是如同超人一般的存在。也正是有了這樣一位父親的激勵和引領,懷特也開始對籃球充滿了熱愛。在他小時候,每天放學回家做完作業之后,就會抱著籃球到家門口街邊的一個籃筐那里開始投籃。因為老懷特的工作大部分都是夜班,所以在兒子放學回家的時候,他基本都在睡覺。可是一聽到籃球砸在地面上的聲音,他就會醒過來,然后找到兒子,跟他一起玩HOUSE的投籃游戲。
懷特與媽媽和姐姐。
相比其他父子,懷特跟爸爸的年齡差要更大一點。所以懷特沒花太長時間,就已經能夠在球場上擊敗爸爸了。隨著年齡的增加,懷特投射的距離越來越遠,加上老懷特本身就是一個擅長中投的球員,所以每次懷特投進三分球,他的爸爸都會朝他大喊:“為什么你都要從這么遠的地方出手?這是作弊呀!”
聽到這些點點滴滴,或許就能夠理解為什么在得知自己的父親身患癌癥之后,懷特的情緒會如此激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