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奔斗:第39次對話,盡顯“費納決”的美好與殘酷

體壇周報全媒體記者 張奔斗
費德勒和納達爾的第39次交手,費德勒3盤僅得9局。
是的,偉大球星都有不斷自我進化迭代更新的神奇能力。我們可以大談費德勒殺傷力更強的反手以及他更多沖上網前的手感、智慧與勇氣,我們也可以贊美納達爾在反手位能力的明顯補強與提升;但在羅蘭?加洛斯這塊特定的場地,費納決這一對特定的對手,這些變化都不足以帶來什么變化——納達爾對費德勒已6戰全勝。
當然,6比3、6比4和6比2的比分,或許有一些欺騙性。正如費德勒賽后分析,他自認發揮并不差,只是對手太過強大,而且這個對手的打法又如此獨樹一幟。說起紅土球場上打球的方式,費德勒說,“連一個能夠遠遠地接近拉法的人都沒有,我甚至不知道哪里去找一個打法哪怕是稍稍接近他的人來一起練習。”
費德勒知難而上的決心當然值得贊賞,但這場比賽也再次告訴我們,法網賽上的納達爾是多么不可戰勝。如果說這個世界上還能有哪一片球場能讓費納決的兩位主角體現出最大的差距,那當然就是羅蘭?加洛斯的紅土地。
縱觀整場比賽,納達爾始終是更穩定也更讓人放心的那個,而已經采用高風險打法的費德勒,卻仍然讓人心中隱隱覺得“你可能必須更加敢于冒險才可能有戲。”為了不讓費德勒有機會第一拍就發起攻擊,納達爾將一發成功率控制在高達81%,而且大多數都沖向費德勒的反手位。相比而言,費德勒在紅土面對納達爾時所必須打出的發球上網戰術,本場上網成功率低至5成以下,與他在本屆賽事前5場比賽中高達76%的這項數據形成鮮明對比——是的,那些費德勒足以在大多數對手身上拿分的攻擊手段,面對納達爾,卻仍然給對手留下了發起致命穿越的反擊余地。
時速動輒超過30英里的大風,也成為本場對決的主角。在這樣的比賽條件下,至少前兩盤都還保持了很高的對抗與觀賞性,真心不易。雖說比賽外部環境對于兩位球員都是平等的,但平心而論,納達爾的上旋在強風中有著更好的容錯空間,而費德勒需要更加精細操作的搶點與截擊,更容易風中迷亂。
只從技術層面將強風作為拉大兩位球員發揮的差距,當然并不完全公平。納達爾永遠活在當下的心態,讓他有著更強的環境適應能力。“今天的比賽條件實在太艱苦了。”在承認這一點的同時,納達爾話鋒一轉:“我必須全神貫注,接受所有的不利條件,保持正向的心態——這也正是我所做的。”費德勒也表示:“我們兩個人都有風,他打得更好,這毫無疑問。我只有過很小的機會,但不足以獲勝。”
跨越15年的39次交手,讓這兩人打出了深深的感情,也讓人們對他們的對抗更加珍惜。相比于10年前,很多粉絲應該也能夠更理性平靜地看待輸贏。畢竟,誰知道他們還會再交手幾次,誰知道這是不是他們在羅蘭?加洛斯的最后一次。正如納達爾所說:“我希望我們都還能打很多年,都能擁有美好的未來;但當然,10年后我們不會再在這里比賽了。羅杰可以帶著良好的感覺離開巴黎,因為他打得也很好。”
的確,馬德里和羅馬連續兩站大師賽8強加上法網賽4強,超出了很多人對他這個紅土賽季的預期。既然紅土都能打得如此不賴,那么草地更可令人期待;當然前提是,這個連打3站的紅土賽季不會影響到他草地賽季的體能儲備。這個凈掙1080分的紅土賽季,也讓費德勒世界第3的位置坐得很穩,并且在排名榜上對納達爾更加接近。不妨也提示一下他去年草地賽季的積分表現——斯圖加特站奪冠、哈雷站亞軍、溫網8強賽長盤決勝輸給安德森。
當然,費納決的意義與美好,不應讓我們忽視這第39場對話的殘酷性。在兩人6次法網對話中,除了2008年那場費德勒3盤僅得4局的決賽之外,本場就是比分相差最大的一場,畢竟其余4場至少都還較量了4盤。而更加殘酷的是,盡管費德勒賽后表示明年還會考慮再參加紅土賽季,但真的不知道他和納達爾是否還會有羅蘭?加洛斯相會的一天。法網賽上的納達爾,很可能終將成為他一輩子也無法解開的謎題。
在全場“羅杰!羅杰!羅杰!”的呼喊中,費德勒結束了這個2019紅土賽季。不知道他是否還會真的回來,但即便這是最后一次法網之旅,能夠有機會再一次面對納達爾這樣一位一生的對手和紅土之王,這仍然堪稱一個值得紀念的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