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競裁判該如何培養?中國又為世界電競樹立了模板

澎湃新聞記者 陳均
電競裁判在比賽現場電競裁判在比賽現場
中國電競俱樂部過去一年多在世界舞臺大放異彩,很多人都會談到國內職業聯賽的完善和發展是催生這股中國力量的源泉。不過在聚焦明星選手、知名戰隊的同時,一些幕后英雄往往會被忽視——比如電競裁判。
事實上,聯賽能夠持續火熱,規范的裁判培訓、選拔和執法體系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為此,澎湃新聞記者專訪了王者榮耀KPL聯盟秘書長三少(黃承),解析電競裁判這個責任重大卻隱于聚光燈后的工種。
裁判選拔訓練營裁判選拔訓練營
電競裁判需要做什么?
自從體育競賽誕生以來,裁判就被賦予了特殊的使命,但相較于傳統體育中的裁判,電競裁判顯然并不為人熟知,那么這到底是怎樣的一群人?他們又需要在比賽中承擔怎樣的工作呢?
“遵循體育競賽的精神,電競裁判和傳統體育比賽的裁判沒有什么不同。具體的工作來看,電競裁判賽前的準備工作會更復雜一些。”
按照黃承的說法,因為電競賽事的特殊性,賽前硬件設備、網絡的調試至關重要,而電競裁判要確保從設備到游戲版本再到耳機等各個大大小小的方面準確無誤,這是一項賽事能夠順利舉行的先決條件。
具體到比賽過程中,電競裁判需要關注的方向也很多,除了場上的選手外,場下的替補席也不能放過。“電競比賽中,如果教練對本方比賽選手做出暗示、發出指令,這是被禁止的。此外,你還要確保替補席不給對方比賽選手帶來干擾。”
聽上去,電競裁判的工作絕不簡單。以KPL總決賽為例,單場賽事場上裁判多達4人,除了執行主裁和比賽監督之外,每個參賽隊還各設一個裁判。
而在黃承看來,最難預判的是比賽中突入其來的故障。“打個比方,某一個選手的設備出了問題,必將影響整個戰隊的團戰表現,這個時候你必須叫‘暫停’,但暫停的時間非常有講究,過長會影響比賽的流暢度,影響觀眾的觀感,對于場上的選手來說,也會影響狀態。”
雅加達亞運會中國電競奪金
雅加達亞運會的成功
在目前KPL的賽事中,120秒被認為是一個暫停的極限時間,換言之,團隊要在120秒內解決突發的任何問題,而這依賴于KPL的專業保障系統和裁判流程,放眼當下的各種電競賽事,能夠做到這一點的十分罕見。
此間,黃承提到了一個“時之波動”的概念。
具體來說,裁判團隊會抓取設備出現問題的那個時間結點,重新開始比賽后,會將比賽進程調整到出現故障前的歷史時間,這讓比賽雙方可以公平地重新開始PK。
除了暫停時間外,賽事的暫停率也是一個重要的考核工作的標準,太多的暫停同樣會影響比賽。從KPL2016年起步開始到現在,暫停率已經從最初的10%縮減到本賽季的2%。
值得一提的是,KPL這套標準化、流程化的電競裁判體系去年被“復制”到了雅加達亞運會的電競賽場,得到了亞組委的高度認可,從另一個層面上實現了國內電競資源、電競文化的對外輸出。
電競裁判如何選拔?
這里一定會有人問,如何拿到電競裁判的資格?
事實上,因為不同電競游戲項目的差異化,國際上并無對所有電競裁判實行統一的認證,這導致國內一些賽事的裁判并不那么專業,而KPL作為先行者則有自己的一整套培訓和認證流程。
黃承介紹,KPL賽事始于2016年,完善的裁判選拔和培養則從2017年全面展開,“我們會采取封閉培訓的方式,課程包括電競理論也包括實際的操作,考試時也分兩塊,筆試和實戰的演練。”
經過兩年多的培養,現在KPL賽事體系下的專業裁判超過20人,所有人都有超過50場賽事的裁判經驗,一部分人的裁判經驗甚至超過100場。
“聯盟會對裁判每場比賽的表現進行打分,一方面分數高的裁判可以值裁高級別賽事,另一方面打分還會和裁判的收入掛鉤。”
目前,和國內傳統體育賽事相似,電競裁判也都是兼職,黃承表示希望有朝一日能夠實現KPL體系下裁判的職業化。
“裁判工作異常關鍵,我們要在裁判的專業化、職業化上繼續下功夫。考慮到全球電競在裁判領域尚未實現標準化,我們愿意來做這個工作,為整個電競產業、電競行業擔起一份責任。”
裁判培訓現場裁判培訓現場
政府指導,行業協會牽頭
當然,搭建裁判體系、裁判團隊的金字塔同樣要從打牢根基做起。
上周末在騰訊電競、KPL支持下,上海市電子競技運動協會主辦了第四期上海市電子競技專業裁判培訓,本期培訓專門針對《王者榮耀》項目,KPL聯賽東部裁判長郝志尊、量子體育KPL項目導演陳漢受聘擔任培訓專業課講師,共有31名學員通過培訓考核取得了“上海市電子競技專業三級裁判員”證書,同時被授予象征持證裁判身份的執裁徽章。
據上海電子競技運動協會副會長朱沁沁介紹,從2018年4月開始,上海市電子競技運動協會已經成功舉辦了四期裁判培訓,共有超過140名學員獲得持證裁判資格,他們中接近半數已經在各級電競賽事中有過執裁經歷。
“相比于蓬勃發展的電競賽事,現在對專業裁判的需求量與日俱增,專業裁判的培養、裁判體系的打造刻不容緩。”
黃承也坦言,中國電競的發展需要各方力量的合力,“在政府的指導、行業協會的牽頭下,作為職業聯盟,KPL有責任也有義務助力裁判培訓工作的開展,這是聯盟持續性發展的需要,也是中國電競不斷壯大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