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德興:官商糾結缺乏獨立性 中超亟需“靈魂重建”

記者馬德興報道
悄然之間,2019新賽季中超聯賽今天(3月1日)就將全面展開。盡管在一系列的“新政”之下,今年中超聯賽的轉會市場遭遇了近些年來最冷清的場面,但并不意味著今年的中超聯賽將會平淡無奇。
新周期荊棘密布
在總結剛剛結束的2019中超聯賽轉會時,記者曾提及過“五年一個周期”的問題。在廣州恒大以“燒錢”與“壟斷”方式,將國內最好的球員統一集中至麾下,在2013年首次登上亞冠寶座之后,以此為起點,開啟了中超“金元時代”,各種資本介入,中國足球進入了“一切向錢看”的混亂時期。至2018年底在上海召開的聯賽工作總結會上,中國足協出臺以“四帽”為代表的一系列新政,恰好是五年的時間。
在這個周期中,越來越多人意識到:金錢不可能拯救中國足球。這個周期呈現出來的情況是國家隊越來越弱,中國足球的競技水平日趨下滑,金錢左右一切。中國足球根本就沒有“文化”可言。而在一系列新政的影響下,2019賽季的中超聯賽將是新周期展開的第一年聯賽,這個周期將是一個怎樣的周期?最終的走勢又將如何?將會呈現怎樣的一個特征?所有這些都有待時間來給出答案。
在2019年1月亞洲杯落幕后,亞洲各國又都將進入2022年卡塔爾世界杯賽周期,各國將開足馬力、開始為沖擊2022年卡塔爾世界杯賽展開各項工作。作為這個傳統四年一個周期的“新周期”的第一年,中超聯賽將如何呈現這樣的情景?特別是,由于眾所周知的緣故,在“國足打中超”這種逆時代而行的思想干擾與左右之下,中超聯賽作為中國足球職業化改革25年來僅存的碩果,能否在原有基礎上進一步向前發展,抑或還是出現歷史大倒退?相信這是所有球迷乃至國人所關心的一個話題。這個話題將會貫徹今年整個全年的聯賽。
從另一個角度來說,中國的職業聯賽從1994年正式粉墨登場,到今年2019年正好是25個年頭、第26個賽季。25年來,中國的職業聯賽雖然屢經波折,甚至曾經被“閹割”過,但最終頑強地生存下來了。而在這第25個年頭展開之前,一系列新的、令人擔憂的情況正在不斷發生著,包括行政干預的力度、各種非職業因素的加劇等等。盡管如此,眾人還是希望中國球迷自己的聯賽能夠向著一個好的方向去發展、前行。
當然,在這個“新周期”中,其實還有一個最令人擔心也是最大的一個“雷”,即官與商之間那種說不清、道不明的糾結。在沖擊2022年世界杯、且要求必須要成功的大背景下,原先就備受外界詬病的中國足球管理者缺乏“獨立性”、為金錢所左右的情況,進入2019賽季之后或許會更進一步加劇。與以前不同,過去國家隊主教練并不在俱樂部中任職、與聯賽本身并無瓜葛,國家隊的主教練僅是由俱樂部的幕后公司出資,就像里皮僅由恒大承擔大部分薪水那樣,這已經讓整個聯賽存在著失衡的情況,但凡出現風吹草動,恒大就會被認為是“受益者”。但如今,一個可能的情況是:國家隊的主教練直接在俱樂部中任職,且國家隊的主教練依然由俱樂部來承擔薪水。也就是說,管理者又開始與商人、私人把控的俱樂部開始了新的結盟,這較之前一個周期中的情況更甚。
于是,當我們一直提倡、追求“公平”、“公正”之時,這樣的做法首先就是直接破壞了“公平”與“公正”,與現代工商業要求越來越規范的法制環境是背道而馳的。在職業聯賽追求公平、公正的大形勢下,在現代政府服務于企業、服務于社會的要求下,這種公私不分、國家隊與俱樂部隊不分、以私人俱樂部直接取代國家隊的做法,對職業聯賽根基的殺傷力并非幾句話就可以概括的,更與《中國足球改革發展總體方案》中有關職業聯賽發展、國家隊建設的要求背道而馳。
也就是在這種情況下,2019年的中超聯賽或許將是一個特殊時代中的中超。和以往一樣,廣州恒大依然將成為“眾矢之的”,但和以往那種單純意義上的“挑戰”完全不同的是,在這種“挑戰”過程中還存在著一股泄憤的情緒。這或許將會引發聯賽中諸多意想不到的新情況。
“靈魂重建”迫在眉睫
記得在小結去年中超聯賽時,記者曾明確提到過一點,即“金元時代”真正的危害在于其“導向”作用。遺憾的是,在過去的一個周期中,恰恰是“一切向錢看”這種錯誤的做法與導向,讓中國足球走上了一條不歸之路。在整個過程中,用企業管理的獎罰手段來取代足球文化建設、取代足球的傳承,割裂足球的地域文化,混淆“國家隊”與“俱樂部”之間的關系,甚至用俱樂部球隊取代國家隊,讓中國足球除了“錢”之外還是“錢”。
當我們都在大談“足球夢”是“中國夢”的重要組成部分,提倡重視足球運動的開展,甚至將“進軍世界杯”和“踐行足球夢”之間劃上等號、一切以成績論成敗得失時,我們完全忘記了習總書記有關“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以中華文化發展繁榮為條件”的講話精神。民族的復興,離不開價值追求的指引;中國足球的重振,更不可能離開足球文化建設。但是,中國足球的文化建設何在?
職業聯賽的本質是城市與城市之間的文化競爭,職業俱樂部所顯現是所在地域的文化,與地域文化保持著一致性,俱樂部與球迷之間關系的紐帶就是同處一個地域,文化同源。盡管隨著職業聯賽的發展,本地人的數量會減少,但縱觀世界足壇,絕大多數球隊都會保留一定數量的本地人或是本地俱樂部培養的主力,以此來傳承俱樂部球隊的精神、延續球隊的歷史、體現該地域的人文價值。這種精神、歷史和價值所構成的文化,才是職業足球中的核心競爭力,是維系球隊與球迷之間關系的核心。而中超聯賽發展過程中,恰恰就是用金錢來取代這種以地域人文、人倫為核心的傳承價值,這種引導和引領出現了偏差,導致中超聯賽只講錢、而沒有“靈魂”。
恒大隊內少有本土球員
就像新賽季中,以廣州恒大為代表,除了“買、買、買”,依然沒有一名廣州球員,甚至連一名廣東球員都不存在,這樣的俱樂部何以能夠代表廣州、廣東?而作為管理者的中國足協,在推動這種“本土化”、“本地化”建設方面,又拿出了怎樣的具體舉措?這種文化建設,完全不是靠“俱樂部足球文化宣講團”去宣講幾次就可以形成的。
當我們自詡中超聯賽如今是“亞洲第一聯賽”時,我們的管理者甚至為此興奮時,那種傳統心態、價值觀,已完全跟不上現代形勢的發展。值得注意的是:我們周邊的東南亞國家和地區的球員都以加盟日本聯賽、韓國聯賽為榮,為什么不是以選擇加盟中超為榮?像這個賽季中,那么多泰國、越南、緬甸、柬埔寨等國球員紛紛涌入日本聯賽;而類似的還有泰國的聯賽,也同樣吸引了21名來自越南、馬來西亞、新加坡、菲律賓等國的球員。能夠吸引這些東南亞國家的,恐怕并不僅是日本職業聯賽的水平高、錢多,更是日本職業聯賽的足球文化。
與中超聯賽揭幕時間相似,韓國職業聯盟在聯賽開始前一天,將所有各職業俱樂部中的外籍球員召集到一起做了一件事,就是讓所有外援了解、學習韓國的傳統、文化,以便提升韓國職業聯賽的整體形象,幫助這些外援更好地融入韓國聯賽。這些年來,來到中超的“大牌”越來越多,但是,不尊重中國、不尊重中國足球的情況屢見不鮮,為什么中超提供了那么豐厚的薪水與獎金之后,依然還存在這種情況?這何嘗不正是因為缺乏文化所致?用企業管理獎罰手段取代文化建設、用企業文化取代足球文化,只能是讓中國足球在職業化方向、在文化建設方面越走越遠。
當我們感慨中國歷史上盛唐強盛時,是因為有李白等一批偉人為代表的盛唐文化。就像日本足球強大,不是因為他們自1998年以來連續進軍世界杯,真正強大的是他們的足球文化已經自成體系。所以,即便是日本職業聯賽在亞足聯公布最新的各國聯賽排行榜上已經下跌至亞洲第六位,但在東南亞地區依然有那么大的號召力,走在東南亞各國大街上,問問那些踢球的小孩子們,除了歐美豪門俱樂部之外,他們心向的恰恰是日本的職業俱樂部。
所以,“沒有文化、沒有靈魂”的中超聯賽在結束了“金元時代”之后,其走向如何?才真正令人關注。能否進軍2022年世界杯,反而不再是一個主流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