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磊從舒適區(qū)走到學習區(qū) 留洋將激發(fā)空間閱讀能力

美國人諾埃爾·蒂奇曾提出“同心圈理論”,圖里的3個區(qū)可以表示為你想學習的事物的等級:最里面一圈,“舒適區(qū)”,對于你來說是沒有學習難度的知識或者習以為常的事務,自己可以處于舒適心理狀態(tài)。
中間一圈,“學習區(qū)”,對自己來說有一定挑戰(zhàn),因而感到不適,但是不至于太難受。最外面一圈,“恐慌區(qū)”,超出自己能力范圍太多的事務或知識,心理感覺會嚴重不適,可能導致崩潰以致放棄學習。
對于一個球員或一支球隊來說,最理想的狀態(tài)是處于“學習區(qū)”,學習具有適當挑戰(zhàn)性的東西。一段時間后,“學習區(qū)”會慢慢變?yōu)椤笆孢m區(qū)”,“舒適區(qū)”越變越大,而一部分的“恐慌區(qū)” 也會相應變成“學習區(qū)”。
盡量待在自己的“學習區(qū)”里,并且隨時對“舒適區(qū)”保持警覺。 這就是學習和成長。
從14歲打乙級聯(lián)賽開始,武球王一直走在把三個圓圈越做越大的節(jié)奏上,一刻也沒有停歇。2018年,拿到中超冠軍和射手王之后,他馬上走出剛剛到手的舒適區(qū)——太舒服了,一個賽季27個進球。把“學習區(qū)”擴大到了西甲,12分鐘、59分鐘、71分鐘,隨著對手實力的次第增強,他越來越感覺到不適,但這是正常的。暴風雨還在后面,接下來,如果碰到西超三強,學習區(qū)將會秒變成恐慌區(qū)。西班牙人這后防線,梅球王盤一個帽子戲法,我們武球王的小瓜子臉咋消受得起?
比賽就是一個空間、時間和整體的管理過程。一個球員來到節(jié)奏和強度更強的聯(lián)賽,首先失去的是閱讀空間能力。在中超,武球王進的不少球,身邊3米左右經(jīng)常都是無人區(qū)。但面對號稱西甲最好后防線之一的瓦倫西亞,想起了一個太極拳動作,如封似閉。上半時,僅有兩腳打門,一腳踢墻,一腳踢空。很簡單,比賽太快,來不及看身后和側(cè)后方的對手。感覺就是場地變小了,跟五人制一樣到處是人。
空間閱讀是個人能力的基礎,當里皮稱贊中國球員有球技術不錯的時候,實際上是在用婉轉(zhuǎn)的方式批評,不結(jié)合空間思考和預判的有球技術再好也是耍流氓。訓練的時候,球玩得跟花一樣,但一到比賽就不好使了。但基礎能力的提高往往也是最難的,它跟童子功有關,跟中國足球=100%有球的教育理念有關。我個人對此持謹慎的不樂觀態(tài)度。
出去的目的應該定位在,打開眼界并看到差距。能提高多少?盡人事,知天命。
什么是時間管理?通過這3場球,大家看到了,對目前的武球王個人而言,還是后發(fā)制人比較合適。打瓦倫,下半時的他再度隱身,高強度沖刺跑的比例下滑嚴重,跟上一場對陣巴列卡諾的最后10分鐘一樣。作為速度型球員,他的耐力和速度耐力有天然的不足。但西班牙人不是上港,前東家是中超新班霸,上海灘老大可以在中前場打得比較養(yǎng)生一點,幾個沖刺下來散一下步是允許的。但西班牙人需要他頻繁后撤幫助防守,這個戰(zhàn)術要求放大了武球王在身體條件上劣勢的一面。接下來,這將考驗到西班牙人的體能教練。個人以為,假以時日,出口轉(zhuǎn)內(nèi)銷一個速度耐力更好的武球王,就算這次沒白出來一趟。
所以,等敵人的體能消耗掉兩三格電之后,西班牙人24號再上去沖一沖相對更合理一些。在攻擊端,武球王的功能大概是在異側(cè)遠端為隊友制造空間,另外,作為大中鋒伊格萊西亞斯身邊的影鋒或直插身后或二點接應。打瓦倫的一個顯著變化在后者,他靠近伊格萊西亞斯的次數(shù)比之前要多一些。
但必須說明的是,魯比教練的戰(zhàn)術安排沒毛病。作為教練,他首先要對球隊整體負責,而不是只考慮某個球員。教練一定在賽前各種沙盤推演過了,24號首發(fā)是對整體最合理的抉擇。并且,比賽結(jié)果顯示,由于這樣的決策,他的球隊在學習區(qū)甚至恐慌區(qū)搶到了分數(shù),而瓦倫在舒適區(qū)里失去了分數(shù)。
扯遠一點,亞洲杯首戰(zhàn)吉爾吉斯斯坦,蒿俊閔之于中國隊,類似于武磊之于西班牙人。如果蒿首發(fā)的話,就會陷入武磊同樣以己之短對人之長的境地,技術上的特點無從發(fā)揮的同時體能還提前消耗,中國隊有可能贏不了。
這是時間管理的節(jié)奏變化,不是自我否定。另外,淘汰賽打泰國,肖智替補出場3分鐘破門也是“彼竭我盈”之時間管理的精品。實際上,上港送走單季27進球的大殺器,逼著自己朝學習區(qū)邁近了一大步。而恒大開啟了真正意義上的二次創(chuàng)業(yè),在七年舒適區(qū)之后也主動降低了自己的維度。
與中超前兩名相反,一直在學習區(qū)的國安和魯能則提高了自己的維度,去年的中超第三、四名很有想法。2019年中超,將會是一個競爭更加激烈的、關于學習和成長的故事。(楊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