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洋的本質是什么?中國足球留洋的本質呢?

北京時間昨夜今晨,武磊完成了個人在西班牙人隊的官方亮相。發布會后不久,武磊的24號西班牙人隊球衣在巴塞羅那的實體店已經脫銷,網絡購物平臺也隨即宣布售罄,熱度可見一斑。
畢竟,人們對中國足球的留洋饑渴已經壓抑太久了...
此前張稀哲和張呈棟帶有濃厚色彩的商業運作式留洋徒增了我們的尷尬,張玉寧在海外踢球的掙扎讓我們加深了對留洋難度的認知,所以對武磊這次有些突然的留洋,我們既滿懷熱情,又保留了相當的理性和克制。
由于受到中國足球整體不那么正常輿情影響,我們已經漸漸忽略了留洋的本質是什么。
跳出足球的范疇,留洋的本質是什么?
留洋,無非是出國學習和出國工作兩個維度,而且兩者并沒有嚴格的界限:大概率上,出國工作當然會在業務能力上有所長進,間接也就有了學習的屬性在其中;出國學習也存在為出國工作儲備的可能性。
出國學習的目的,無非就是漲漲本事,另外也想體驗一下不同的風土人情。
出國工作呢?除了提高業務水平,更好的工作環境、更多的工作機會和更優厚的待遇等等都是大家經??紤]的因素。
再套用到足球范圍內,大體類似,也各有特色:
亞外、南美球員和歐洲球員來中超基本就是想掙錢!
南美球員去歐洲既能掙錢又能漲球,兩全其美!
英格蘭球員最近吵著要去德甲是為了更多的工作機會!
歐洲球員去美職聯當然也和掙錢有關,而一般大齡球員即便是競技水平下降了到那也算降維打擊,加上不錯的足球氛圍,踢球相較留在歐洲還能更開心點(愉悅的工作環境),順便體驗下異域風情!
南美球員去美職聯,事少錢多離家近?
歐洲球員去南美,可能是娶了個南美的老婆吧...
日韓球員去歐洲既能掙錢又能漲球!
...
中國球員去國外踢球,除了少數想出口轉內銷接著掙大錢外,基本是為了漲能耐!相當于送孩子出國讀書!
既然明確了中國球員留洋的性質,我們其實就更能有的放矢地看待過往經驗和眼前現狀。
先說過往經驗:
張稀哲雖然沒能在狼堡站穩腳跟,甚至留下了“戴帽”和“銷售型中場”等爛梗,但看到他重回中超后的表現,我們不難發現:稀哲真的漲球了!
再往前,蒿俊閔在沙爾克04,留下了19次出場履歷后未能站穩腳跟打道回府,剛回魯能的時候,隊友的第一反應都是:不想在訓練中和蒿俊閔對抗,根本攔不住...
至于那些在海外一度站穩腳跟的球員,鄭智,38歲依然是中國隊不可或缺的中場核心!
范志毅,在某次鳥巢和巴西元老隊的較量中,一次漂亮的回追鏟球讓人感嘆:現在的后衛還有誰能做出這樣的動作?
孫繼海,如今在偶爾的野球局中依然能完成干凈的鏟斷,讓同場的球員們依然驚詫不已...
即便是有些極端的健力寶“留洋天團”,看看隊中的名單,李鐵、李金羽、李瑋峰、陶偉...成材率也相當喜人!
以上是留洋成果匯報,不論過程和結果如何,最終從本質和源頭出發,除了少數傷病因素的影響,大多實現了想漲球的初衷。
在拿最近比較火的一個視頻舉例,你以為的搶圈和國足的搶圈:視頻中對比了國足搶圈和拜仁隊內搶圈的情況,雖然國足的搶圈略有夸張,真實訓練水平不至于如此,但依然能做到高下立判,在更高水平的訓練和比賽環境下踢球,提高自然水到渠成。
再說一句關于搶圈的題外話,12強賽國足在沈陽主場迎戰伊朗的賽前熱身,伊朗隊是怎么搶圈的呢?球不落地式的搶圈!稍有點業余足球經歷的人就會明白,水平一般的業余球員們,一般連球不落地的傳接球都困難,何況搶圈?可見,我們在訓練水平上的差距顯而易見,比賽水平更是如此,因此,出去看看,真的沒什么毛病。
至于大家所詬病的方式,上個世紀90年代初,日本足壇的代表性人物三浦知良加盟意甲的熱那亞隊就是典型的商業模式??!這太古早了?殺進本屆亞洲杯決賽日本隊中的16號冨安健洋與中場球員6號遠藤航兩人同時效力于比利時的圣特雷登(Sint-Truiden V.V.)足球俱樂部,而這家俱樂部在2017年6月份就被日本的一家電子商務公司DMM集團公司所收購,個中運作,也有商業因素助力。此番打進亞洲杯決賽的卡塔爾亦然,他們的在海外足球資本的擴張和球員留洋植入更加激進,這種模式在亞洲足壇屢見不鮮,不用不好意思。當然,也有孫興民這些靠著自己的本事一步一個腳印地踢出來的,從歷史進程上看,這些都是要經歷的。
至于大家所擔心的困難,也太正常了:你想想現在就算是孩子出國讀書,語言關是不是要過,要融入環境吧,要省吃儉用打零工來抵消一部分巨額花費吧,要擔心課程跟不上吧,所有的這些困難非足球領域所獨有,坦然面對和克服唄。
既然中國足球留洋的初衷是提高自己,那么就堅持下去:就好比你想學好一門語言,最有效的辦法一定是送到語言環境和交流強度更好的國外去,是一個道理,你想提高自身足球水平,那就把自己扔到足球水平更高的環境里,摔摔打打,克服窘境,付出也自然就會有回報。
況且武磊這次留洋充分證明了這樣一個事實:送孩子出國,咱家還真有這個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