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駱明(體壇加APP總編輯)
無論是國足,還是國際足球,這些天我常聽到一句話:“不要贏球就吹,輸球就罵”。這句話非常正確,但感覺有點用濫、跑偏了。
準確地說,贏球后可以表揚(如里皮本場用兵出色、鄭智本場發揮出色),但不要吹(里皮是萬能的,有他在,國足定能進世界杯;鄭智是亞洲中場一哥……)。現在卻走向一個極端,帶點激情地表揚一下里皮或某國足球員本場表現,也會被認為是“吹”,這未免失之嚴厲。
另一層面,輸球后可以批評(如里皮本場用兵不當,武磊浪費了幾個機會),但不要罵(里皮拿著高薪沒什么用;武磊是水貨)。很多球迷同樣在走向另一個極端,尤其是那些粉絲眾多的金牌教練或球星,批評一下本場表現也不行,認為這是不客觀,“前兩天你不是還吹過他們嗎?”
想起同事林良鋒,寫過很多贊美利物浦主帥克洛普的雄文,本賽季歐冠,利物浦三場小組賽客場都沒贏球,林老師寫了一篇分析克洛普“歐冠客場之失”的文章,馬上有網友認為他是“立場反復”,這就有點敏感了。克洛普不是神,那幾個歐冠客場踢得確實狼狽,完全不是激情紅軍的水準,分析一下他這些比賽的用兵失誤,這有何不可?林老師并沒有因為這幾場比賽,就認為克洛普不再是利物浦的真命天子。
約20年前,體壇有過一位叫柳勝的駐英特約記者。他特別喜歡在文章中用一句話:“狀態是暫時的,水平是(一段時期內)恒定的。”這是足球場的真理:再厲害的教練或球星,狀態都有起伏,踢得好時表揚、踢得差時批評,只要是客觀針對相關比賽,這沒什么不妥。反過來,因為一場或數場比賽,就抬高或貶低一個教練或球星,短短幾周甚至幾天內,對其水準定位就出現劇烈搖擺,從大吹到大罵再到大吹,這當然是你的自由,但難免令人反感。
我在亞洲杯前寫過一篇“別黑武磊”的文章。亞洲杯還沒結束,武磊已經感受了寵辱兩極。對菲律賓一戰兩腳神射,收獲一片贊美聲。這兩個球確實射得超級精彩,值得大贊一波,但因此把武磊無限拔高,那就是“吹”了。
而到了泰國一戰,武磊又挨罵了。明明他是帶傷上陣,跑出那么多機會已經不易。里皮為什么寧愿換下福將于大寶,而要把武磊留在場上?正是因為武磊能以他的靈動制造機會,他在場上,就能保持對對方防線的威懾力。
國足馬上迎來對伊朗的關鍵戰役,這場比賽不僅關系到國足的命運,也事關里皮在國足帥位上的定位。現在大家都說,國足進八強“已經完成任務”,可真輸給伊朗,噴子們是閑不住的。
戰勝泰國后,里皮已經為“個人總結”預熱了,“自從我2016年年底接手國足,總共參加了10場正式國際比賽,6場世預賽,還有這次亞洲杯的4場比賽。我們6勝2平2負,所輸的兩場,一場是12強賽中0比1輸給伊朗隊,另一場就是上一場小組賽0比2輸給韓國隊。這10場正式比賽,球員們能夠集中最大的專注度,表現出最好水平。但是,在平時的熱身賽中,球員的注意力可能會因為聯賽等其他各種因素而受到些影響。”
10場正式比賽(注:里皮未將東亞杯算在內)贏了6場,僅輸給伊朗和韓國兩場,這成績單足夠亮麗。當然還有人會指摘,贏的對手不怎么樣嘛,就像本屆亞洲杯,贏吉爾吉斯、菲律賓、泰國不是應該的嗎?問題是,韓國贏吉爾吉斯和菲律賓也很艱苦,而泰國換帥后勝了巴林、平了東道主阿聯酋。贏下這三個對手,對于里皮來說可能只是“正常操作”,沒啥可夸耀的,但看多了中國足球的球迷們知道,國足能“正常發揮”,而且從世預賽到亞洲杯,一直正常發揮了10場重要比賽,這是何等不易!更別說還有主場勝韓國這樣的經典戰役。
噴子們是不會正視這一點的。友誼賽踢得不好,批評球員“出工不出力”或里皮選人不當都是合理的,但因此質疑里皮的執教水準和職業態度,這未免太膚淺。國腳踢熱身賽相對收斂,這是職業足球的共性,里皮多次說到這一點,卻被認為是“甩鍋”。有關方面早早確定亞洲杯后不與里皮續約,背后有各種原因,但與這些過于嚴苛的批評也不無關系吧。
如果沒有奇跡發生,國足八強戰難過伊朗這一關,我先幫噴子們打打草稿吧:“佩蘭不也進了亞洲杯八強嗎,里皮你有什么了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