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春蘭杯,見證一個王朝的興衰更替

記者謝銳溪口報道 春蘭杯至今正好20年,1998年在北京創辦,舉辦了12屆比賽,今天迎來了20歲生日。這一路,春蘭杯見證了中國圍棋從弱到強,從慘淡到繁華;同樣,也見證了韓國圍棋由盛到衰、繁花落盡君辭去的過程。
首屆春蘭杯,提振了中國棋界的心氣。前十年都是日韓主辦世界大賽,終于輪到中國也主辦世界大賽了,老一輩圍棋人腰桿頓時感覺挺直了。但那是“韓流”肆虐,春蘭杯亦未能幸免,首屆比賽中國9人出戰,結果僅有常昊九段在八強戰中半目逆轉勝劉昌赫九段,獨闖四強。旋即在半決賽中不敵曹薰鉉九段,后者在決賽中戰勝弟子李昌鎬九段,2比1奪冠。
第二屆比賽,中國8人參賽,盡管有“春蘭少年”孔杰爆冷進四強,但最終馬曉春九段在決賽中1比2不敵王立誠九段,最終局半目惜敗。半目之差,咫尺天涯,一聲嘆息。
第三屆、第四屆春蘭杯都是日韓棋手爭冠,中國棋手均止步四強。第四屆比賽決賽干脆移至韓國首爾舉行,無敵的李昌鎬終于奪冠。
2004年開戰的第五屆春蘭杯中國棋手開始有了非同一般的沖擊力,顯示出春天即來的前兆。八強戰中國棋手占據六席,但有李昌鎬在,即如鐵門把關,他一個闖八強,進半決賽,然后就是長沙同升湖邊的決賽。超過百名媒體記者望眼欲穿,周鶴洋九段即使先勝一局亦無濟于事,李昌鎬連扳兩局,成功衛冕。不過,這是李昌鎬的最后一個世界冠軍,這也是“韓流”開始減弱的跡象。
2006年秋天的廣州,第六屆春蘭杯八強戰,古力和謝赫令李昌鎬、李世石止步,中國棋手首次包攬四強。五屆比賽、八年“抗韓”過后終于等到,翌年決賽在常昊、古力之間展開,古力加冕。
2009年李昌鎬孤身進八強,同樣的趙子龍長坂坡節奏,一路順利晉級決賽。成都武侯祠,諸葛一生唯謹慎,與天相斗,六出祁山,抱憾而終。石佛還是那個石佛,常昊卻不是那個常昊,時勢相異,石佛也斗不過天,終于被常昊2比0報仇雪恥。李昌鎬的亞軍又增加一個。
第八屆春蘭杯,“瘋狂的石頭”李世石開始取代李昌鎬,成為單騎突進的“韓牛”,決賽中2比1勝“淡定哥”謝赫。只是沒想到的是,李世石在春蘭杯中的好運也到了頭。
2013年,李世石再進決賽,但對手是準90后陳耀燁。石頭屢試不爽的“僵尸流”在從小“攪”大的陳耀燁那里玩不轉,石頭從此走下神壇。
隨后兩屆,古力和檀嘯先后奪冠,中國棋手三連冠,橫跨六年之久,將最初的恥辱一并還給了對手。本屆比賽,中國棋手在八強中占據五席,這已是世界大賽的常見比例,王朝已經更替,“韓流”轉眼“寒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