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成網壇“變革年” 為了網球發展還只是向錢看?

體壇+特約記者弈桑報道
即將過去的2018年,對整個網壇來說都是極為不平凡的一年,當然大多數球迷的目光,可能都會集中在費德勒的20冠、納達爾法網11冠、德約科維奇強勢歸來、小威產后復出、哈勒普沃茲尼亞奇終于圓夢、大坂直美橫空出世這些明星新聞上,但在他們賣力表演的背后,卻有另一些變化正在或者已經發生,而這些變化或許對整個網壇的發展都會有極為深遠的影響。
新版戴維斯杯和網球世界杯
維持了幾十年“表面和平”的ITF和ATP,在這個2018年終于正面大打出手了,雙方分別推出了新版戴維斯杯和網球世界杯,這兩個形式高度重合、時間也只相差一個多月的比賽的誕生,標志著兩大組織為了各自的生存已經開始決裂。
ITF從2019年開始大刀闊斧地改革戴維斯杯,不但取消主客場制,將決賽階段比賽集中到年底一周內進行,并且采用先小組后淘汰賽的形式,徹底顛覆了戴維斯杯的百年傳統。無獨有偶,ATP將從2020年重啟網球世界杯,時間和地點從過去的五月歐洲紅土,改在了年初的澳洲硬地,同樣采用先小組后淘汰賽的形式,它的優勢在于既有積分又是澳網的熱身賽。
所以可以看出來,雙方完全是開始正面擺擂臺了。由于這幾年球員中關于縮短賽季的呼聲越來越強烈,而且針對電視和網絡轉播的需要,網球比賽時間過長也成為眾矢之的。在這種情況下ITF對戴維斯杯的改革確實是勢在必行,但現在改得面目全非之后,又加上了ATP想要分團體賽的一杯羹,就讓戴維斯杯到了生死存亡的關頭。
另外,別忘了ATP還有一把殺手锏——積分。其實,自從2000年ITF大滿貫杯和ATP年終總決賽合并之后,兩大組織一直相敬如賓,中間ATP一度還給了戴維斯杯和奧運會積分,雙方可以說度過了一段蜜月期,而自從2016年將這些積分取消之后,兩家實際上就已經是貌合神離了。再加上很多球員對于參加戴維斯杯次數和奧運會資格掛鉤心存不滿,更讓ITF陷入了一個兩難的處境,甚至傳出了球員工會主席德約號召抵制的消息,他還表示兩項相似賽事的存在是對網球的一種傷害。另外,費德勒也對新版戴維斯杯的改革提出了質疑。
所以這兩項改革是否會徹底改變ITF和ATP的現有版圖?等到一年之后兩項賽事的首秀舉辦之后可能就會見分曉,但有一點可以肯定,雙方過去二十年還從未像現在這樣兵戎相見過。
溫網澳網接連取消無限制長盤
2010年馬胡和伊斯內爾的11小時05分世紀大戰還歷歷在目,安德森和伊斯內爾在今年溫網男單半決賽就又打了6小時36分,成為是溫網歷史上用時第二長的比賽。這場比賽讓更多人看清了,無限制的長盤已經無關精彩而完全是一種折磨,無論對于球員、球迷還是電視轉播都是如此。于是關于取消大滿貫長盤的呼聲更是空前高漲,最終溫網終于作出妥協,宣布從2019年起取消無限期長盤,改從決勝盤12-12平之后采取搶七。
緊隨其后的還有澳網,他們計劃從決勝盤6-6平之后采用搶十。現在四大滿貫中只有法網還固守決勝盤長盤決勝的傳統,不過其它三個大滿貫則是采用的三種不同的規則,未來會不會統一也是一大看點。
北美賽季開始25秒計時等新規
美網及系列賽一項是改革的前沿陣地,盡管有納達爾和德約科維奇的強烈反對,但是他們還是堅持在今年開始引入了發球25秒計時,并在資格賽和青少年比賽中允許教練進場指導,這在某種程度上是在效仿WTA,同時也是對去年新生力量總決賽新規的延續。再加上美網女單決賽中,小威教練場外指導一事鬧得沸沸揚揚,現在關于是否應該在大滿貫中引入教練指導也被開始討論,其中澳網就對此表達出了濃厚的興趣。
球童不再遞毛巾?
今年深圳公開賽期間,沃達斯科因為遞毛巾太慢向球童發飆一事,經社交媒體傳播而引發軒然大波,外界在紛紛指責球員不文明行為的同時,也開始思考球童的工作職責范圍,一直試圖縮短比賽時間的ATP正好順水推舟,計劃從明年起讓球員自己拿毛巾。但此舉也遭到了納達爾等人的反對,認為25秒時間根本來不及做這么多事情,此項改革能否順利推進還需要進一步觀察。
總體來說不難看出,無論是每一項改革,還是兩大組織的競爭,看起來目標都是縮短比賽時間和賽季長度,而這些的背后都是源于對球員和商業利益的爭奪。球員是巡回賽最大的財富,甚至可以說是搖錢樹,特別是像四巨頭這樣的超級巨星,更是一項賽事能否能否吸引人的最重要因素,他們的聲音必須要聽取。另一方面,隨著網球觀眾中年輕人口的大面積流失,為了重新吸引他們以及應對轉播的需要,一些改革又迫不得已必須推進。如何平衡好這兩方面,是對幾大組織管理層的一大考驗,也將對這項運動的發展起到深遠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