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評】從遞國旗到集體抄近道 馬拉松亂象何時休?

體壇+特約記者彭延媛述評
從蘇州馬拉松“遞國旗”的風波開始,中國的公眾馬拉松賽事重回輿論的聚光燈下——深圳半程馬拉松替跑、數百人抄近道的處理決定還沒有全部出臺,南寧馬拉松又出現了終點線前疑似拉拽選手去拍照的事件……馬拉松的亂象,為何就停不下來呢?僅就近期一連串事件來看:組織工作,都略有點腦回路清奇!
以某品牌系列賽事的“遞國旗”問題為例。講真,舉辦體育比賽的重要目標之一,就是傳播奧林匹克精神、傳播社會正能量。因此,從奧運會到校運會,都有大量的儀式活動——選手身披國旗,就屬于這一類。
若是它發生在運動員沖線以后,極為正常!君不見,奧運會也好,世錦賽也罷,多少世界名將都在賽后身披本國國旗繞場數周,接受全場觀眾的歡呼——如此榮耀!但當它發生在選手沖過終點線以前,性質就完全變了!變成了干擾比賽正常進行、影響選手正常發揮的“業余”操作!失之毫厘,差之千里,此中差別都不能體認,可見組織工作之不用心——只要是看過體育比賽的人,誰見過終場哨沒響,就有與賽事無關的人員進入場地呢?
而在被田協約談后,依舊不見其改弦更張,只是改為“沖線前在欄桿外遞旗”,說明組織者根本就沒有意識到問題的關鍵!或者更糟,這是為了達成自己的目的,故意扭曲了體育比賽的公平性!
相比之下,深圳半馬出現大量選手抄近道,雖然性質輕得多,但不能有效的在現場就阻止違規行為,這頓“板子”,組織者是逃不過去的!
回到開頭的那個問題:田協都出面了,很多事還是外甥打燈籠,照舊……馬拉松亂象,為何遏制不住?如果你去問體育部門,大概聽到苦笑。要知道,如今體育部門對公眾馬拉松只有“業務指導”的職責——以往擁有的賽事審批權,已經取消了。
取消賽事審批,出發點是推動體育產業的發展,確實取得了極大的成效。公眾馬拉松在中國各個城市的蓬勃興旺,就是一個明顯的例證。僅在2018年,過去的11個月就舉辦了1000多場馬拉松賽,參賽超過500萬人次!
量變導致質變。這些賽事必須植根于市場,其組織工作自然高度市場化,尤其是各種城市馬拉松。組織者來源復雜,最懂專業的體育部門和他們又只是“合作”關系,無法按照以往的方法進行直接管理……幺蛾子操作滿天飛,幾乎就是無法避免的!
找出原因簡單,解決問題卻不容易。需要強調的是,在賽事審批上“走回頭路”并不可取,更不能放任亂象繼續蔓延,否則將毀掉公眾馬拉松這個潛力巨大的市場。從目前的情況看,體育專業部門加強監管和指導是必須的,通過制定明確細致的準入門檻和專業標準,對各類賽事進行嚴格規范,以防其傷害體育運動的本質。
不過,更重要的監督和規范的力量應該來自市場、來自公眾。
一方面,馬拉松賽事很多問題的根源就在于公眾對這項運動的理解還不夠深入,不少參賽者存在急功近利、乃至忽視自身健康的心理和行為。除了替跑、服用禁藥,還可以參見那位做了心肺復蘇還要繼續比賽的選手……由此可知,教育公眾是“治本”的辦法。另一方面,各個比賽的組織者既然要依托市場來發展賽事,那么,他們的問題也就可以用市場的力量去糾正;嚴重的,還能讓市場去完成優勝劣汰,促進公眾馬拉松在中國更有序、更健康的前行。
實際上,針對近期的馬拉松亂象,輿論里全是譴責之聲——顯而易見,網友的眼睛是雪亮的,公眾的力量是強大的。Just Do 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