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幸運的斯托伊科維奇 不幸的富力

本報評論員 葉慧
斯托伊科維奇是幸運的。富力主場2比6慘敗之夜,越秀山沒有響起嘹亮的“下課”聲,倒是終場前那句“回水”,意味深長。
這場富力隊史的中超主場最大比分失利,沒人要求斯托鞠躬道歉。10年前那個10月,一位時任廣州隊主教練因為客場對長春亞泰的聯賽大比分輸球,不得不主動向廣州球迷鞠躬道歉。那一次,他的球隊也丟了6個球。
富力是不幸的。正如斯托所總結的,所有的不走運都發生在這個周六晚的這支富力隊身上。
例如,扎哈維錯過好幾個必進球機會,還罰丟點球,更要命的是球隊的每一次犯錯幾乎都受到失球的懲罰。然而,一場慘敗尚且可以用運氣不佳來搪塞,整個賽季的走勢,才能最好地說明這支球隊的真實水平和存在的問題。
凱澤斯勞滕神話不常有,萊斯特城童話也只是曇花一現。足球世界,有投入未必有好成績,不投入肯定不會有好成績。與上賽季相比,今年富力基本沒有完成人員的補強,所謂的新人也沒有一個能夠在主力陣容中鎖定屬于自己的位置。姜至鵬和丁海峰的對位互換,因為后者的持續低迷,遲遲沒能在斯托的戰術體系中找到感覺,現在看來更像是一筆“賠了夫人又折兵”的交易。缺少了3后衛戰術體系最重要的雙翼齊飛,斯托和富力在賽季征途中只能步履蹣跚,艱難前行。
從本賽季中超列強的投入情況來看,富力的投入與目前的球隊排名可以說是成正比的。以兩階段的成績而言,富力算不上高開低走,用崩盤來形容他們下半程的表現或許有點夸張,但數據至少是不會說謊的。世界杯之后的16輪聯賽3勝3平進賬12分,對比前11場拿到17分的那支富力,好壞優劣有目共睹。這就是本賽季的富力。不進則退,保級不足為奇。光有好廚師,沒有好材料,是做不出米其林大餐的。
過去兩年,富力能夠完成保六爭四的賽季目標,進球如拾草芥的扎哈維固然關鍵,能突能傳能射的雷鳥確實重要。然而,當斯帥所倚重的這兩大進攻核心接連受到傷病困擾時,富力的進球問題就隨之出現了。這只是富力在足協杯止步四強兼逢聯賽連敗的的表面原因。
一支球隊或者一家俱樂部能否取得成功,不光要看投入,更關鍵在于管理。畢竟人心散了,隊伍就不好帶了,這是最糟糕的結局。球隊成績不好,球場上所展現的表象只是其一,更多問題是來自內部管理。
在俱樂部這個整體面前,作為個體的球員永遠不能有凌駕于上的心態,這是不容逾越的底線。以“家文化”為本的富力,俱樂部和球員之間多年來的關系很微妙,沒有鐵腕,空談感恩。以進球作為加薪資本的扎哈維每半年總會鬧一次情緒,俱樂部選擇一再滿足,難免給球隊內部留下“會哭的孩子有奶吃”的壞印象。唐淼200場事件越鬧越大,俱樂部自身固然有錯在先,但球員膽敢在個人社交媒體甚至媒體上公然叫板炮轟,俱樂部選擇隱忍放之任之實屬一錯再錯。管理軟弱如斯,內部何以服眾?
富力建隊七載有余,7年之癢無法回避。如何吸取過去的經驗教訓,迎接即將到來的第二個7年,是這個冬天必須慎重考慮的。集團與俱樂部、俱樂部與球隊、主教練與球員、球員與球員之間眾多方面的關系,無一不是牽一發而動全身。在集團經歷資金鏈寒冬時期,俱樂部如何更好地生存發展,繼續依靠集團輸血的同時,如何開發更多渠道去實現自身造血同樣是一門學問。低買高賣能夠帶來賬面上的一時風光,卻無法保證一支球隊的穩定戰斗力?;ㄐ″X辦大事的好事情也不是經常有的,斯托青睞的本土球員買不來,佩洛維奇和托希奇更像是應付式的濫竽充數,對球隊整體實力提升并無實質性幫助,縱使斯托有恩師溫格附體,終究還是那個難為無米之炊的巧婦。
堅持本土路線、重振南派足球,這是老板張力建隊之初的美好愿景。過去兩年,斯托為富力度身打造的美麗足球確實為富力積攢不少人氣,也讓人看到重振南派足球的希望。但主力的陸續流失,年輕球員難以迅速接班,再加上U23政策朝令夕改,板凳深度有限的富力只能與保六爭四漸行漸遠。走哪條路是自己選的,既然選擇內部挖潛,就必須坦然接受陣痛現實。
4連敗之下,斯托終于意識到是時候求變了。富力從保六爭四淪為保級代表,俱樂部的高層們也該是時候清醒一下,重新給自己定個位,停下來,想一想,未來的路應該如何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