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良鋒:榜首大戰雙方過分小心 利物浦沒輸賺到了

體壇+記者林良鋒述評
本世紀以來,雙方各條戰線交鋒40余次,只有3次雙方沒有進球,占7%,其中僅一次出現在阿布扎比時代。雙方都重金鑄造豪華陣容,換來的卻是一場悶戰,看得觀眾呵欠連天。在雙方主帥執教英超的紀錄中,這是瓜迪奧拉125場中的第6場0比0,不到5%。自2016年4月下旬德比以來,曼城第一次六強會戰中沒進球;克洛普則兩倍于瓜迪奧拉有余,執教166場中14場打不開局面,占比近一成。
交白卷反映雙方射門質量不高,馬赫雷斯十二碼宴客,竟成高光時刻,折射出大部分時間,雙方沒有作為,想法不多,甚至,過分小心。曼城是發揮稍強的一方,真要藉馬赫雷斯的點球帶走3分,克洛普也無話可說。范戴克也承認點球沒有問題,僥幸逃過輸球,賽后大大方方地承認自己攔截不到位。看賽后的評分,得分高的基本是后防球員,說明雙方都把心思用在遏制對手,減少失誤上,和上賽季同一賽程的七球盛宴,反差太大。
瓜迪奧拉新套路試驗失敗
瓜迪奧拉絕不享受在一場對攻戰中淪為輸家。也就是那場比賽,促使他開始琢磨應付紅軍高位逼搶的對策。設想的第一步,是變陣。這一招在上賽季的歐冠八強兩回合試過了,曼城改打過三后衛和442,都不好使。換陣型不是每個教練的那杯茶,酷愛鼓搗新概念的拉丁系教練,遇焦點戰役也戒急用忍。再往后,便是瓜在自己熟稔的套路里,更改配置。該配置可能需要添丁,瓜迪奧拉夏窗只簽了馬赫雷斯,用意明顯。
曼城是“極左”的典型,陣中左撇子有10人之多,為什么還要吃進馬赫雷斯?馬赫雷斯和薩內、大衛·席爾瓦、貝席等人風格不同,有交集但似是而非。他盤帶好,能傳能射,邊路內切很有威脅。上賽季曼城走通了邊鋒順腳抱邊這條路,兩翼齊飛有聲有色,可惜對利物浦作用不大。于是,曼城又回到流行的套路,邊鋒逆足內切,套邊留給兩閘,這能發揮馬赫雷斯、斯特林的特長。季初外界對薩內突然失寵頗有意見,但那不是薩內和瓜迪奧拉不對眼,而是新套路需要盡快在挑戰利物浦前先作試運行。
試驗不理想,馬赫雷斯本季上場11次,居全隊之首,首發只有4次,至本輪第一次打滿90分鐘,11場進了3球,回報及格,但對曼城的整體打法貢獻不大。他畢竟是在一個不那么注重控傳的集體中成名成長,領會曼城既定的戰術需要時間,從原來技術平庸的集體跳到一個精英薈萃的球隊,自信不足很正常。瓜迪奧拉指望他一來就能融入全隊,略嫌操之過急。這和他處理貝席的手法有明顯區別。貝席是大席的接班人,加盟之初同比上場機會不如馬赫雷斯。
馬赫雷斯和熱蘇斯爭點球,應是事先安排。為對付利物浦簽下他,哪怕整體發揮一般但有進球,吹起牛來也算是依據。可惜,馬赫雷斯辜負了信任,平局令榜首形勢更加緊湊。一場比賽不能判定馬赫雷斯以及瓜迪奧拉設想的成敗,畢竟沒輸。對利物浦沒發揮出來,也許在其它場合,特別是歐冠有驚喜。馬赫雷斯在萊斯特城奪冠那一季,曾四次操刀宴客,心理素質不穩定。球員到了這個級別和年齡,亦無改進的余地。瓜迪奧拉接下來如何用他,馬赫雷斯如何提升狀態,都值得繼續觀察。
紅軍改打傳控致三叉戟減產?
利物浦是實質上的“贏家”,馬赫雷斯打法點球的瞬間,安菲爾德歡聲雷動。他們慶幸不僅不敗紀錄依然完好,更看重運氣這一環。聯賽爭冠要克服的困難太多,唯一無奈的是運氣。該輸沒輸,不該贏的贏了,這就是冠軍相。利物浦已逃脫兩次輸球,斯圖里奇在藍橋神仙球在前,馬赫雷斯捉放曹在后,都在暗示本季該輪到利物浦揚眉吐氣。對比曼城存陣換人,利物浦的變動更大。我們還能看到利物浦突然發力群搶,全隊張牙舞爪,但那已非主流。甚至上賽季的主流打法也已偏離緊逼,注重快反。
本賽季利物浦又從快反走向另一極,打起了控傳。本輪雙方控球旗鼓相當,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風格交融明顯。過去兩季雙方6場交鋒,控球比基本四六開。利物浦能搶回這一成的控球時間,意味著要比之前場均多傳近百次。很難說這個改變會不會為利物浦帶來英超冠軍,但有助于減少疲勞和受傷,則毫無疑問。最近,利物浦賽程難度激增,全隊為此付出了凱塔和米爾納相繼受傷的代價,這兩人是利物浦之前六連勝的骨干,如果同時缺席,中場便再無配件。
中場減員,還不足以令擁躉焦灼,三叉戟同時低靡就很讓大家揪心了。上賽季三叉戟威風八面,得益于快反的基本打法,反擊中馬內和薩拉赫由菲爾米諾引導串聯,有空間沖刺有配合余地,現在控球是首選打法,哥仨配合也就不那么順暢。利物浦最近4場比賽僅2個進球,賽季迄今總產19,英超15,同比上賽季則是整體進球22,英超進球13,并不值得拉警報,但要留神國際比賽日之后狀態滑坡。上賽季同期,利物浦也是在第二個國際比賽日之前連平兩場,回來遭熱刺暴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