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返季后賽在望?掘金得把他們的三分投到點兒上

掘金已連續五年無緣季后賽,新賽季,很多人都非常看好他們打破堅冰。那么,掘金的突破口在哪里?
在籃球比賽中,一次投籃到底該值多少分?
有關兩分或三分的價值,最顯而易見的答案是,這要取決于你的投籃位置和面對防守的具體情況,每一個罰球的價值也應另當別論。當然,這些都是球員們很自然的想法。
然而,那些更深入分析籃球的人,可能更愿意用一些數據指標來分解各種類型的投籃,用更準確的方式來解讀它們的真實價值。其中一個叫做XPPS(每次投籃預期分值),由伊恩·萊維在2012年推出,對此他是這樣解釋的:
“這個模型建立的基礎是各種投籃方式的分值并不相同。一次帶球上籃顯然要比一次長兩分更具價值,如果能命中一次三分投籃,無疑會得到額外的分數。所有的投籃分值都可以用數字來衡量,即用場上五大區域各自的總得分數除以總出手數,即可得出每次投籃預期分值。”
按這套公式計算,場上五大區域的每次投籃預期分值分別為:
籃筐下的小圓圈區域:1.183分
其它油漆區區域:0.793分
中距離:0.788分
底角三分:1.157分
其它三分:1.157分
對投籃效率的深入理解,導致了各隊更傾向于投三分和在籃下得分。數據顯示,在NBA史上總共有18支球隊賽季場均至少投中11個三分球,而在過去兩個賽季就有16支球隊達標。值得一提的是,在過去四年里,火箭和勇士都先后三次完成這一壯舉。
上賽季有12支球隊達標,掘金以場均投中11.5個三分排名第六,在歷史上排名第11位。然而,如果我們深入挖掘細節,會發現他們的各種三分出手方式分布很不協調,尤其是得分效率頗高的底角三分,出手比率并不能令人滿意。
掘金上賽季各區域投籃和防守投籃分布和排名(含與聯盟平均水準的對比)
上表的左半部分以萊維的XPPS平均值作為模型,顯示了上賽季NBA球隊在場上各個區域的投籃命中率、出手占比以及每次投籃預期分值。而表格的右半部分是上賽季掘金的投籃區域分布,包括各種占比以及在NBA中的排名。有必要指出的是,底角三分的投籃占比是針對三分出手數,而非總出手數而言的。
從中可以看出,掘金35.7%的總三分出手占比雖然高居NBA第10,要比NBA的平均水準高出兩個百分點,但他們的底角三分出手占比僅有16.7%,僅僅排在NBA第26位。總的來說,掘金在三分出手優先次序方面做得還不錯,卻沒有最大化底角三分的優勢。
而在CleaningTheGlass網站上,這兩項數據在垃圾時間和每節末段(通常都是比較重要的投籃)的評估值稍好,分別排在NBA第9和第22位,非底角三分出手占比更是高居第四位。然而,這兩項數據源都說明,掘金的底角三分投得還不夠多。
這種不平衡性的另一個難于令人理解之處,在于他們的底角三分投得其實并不差。數據顯示,掘金上賽季的底角三分命中率為41.9%,高居NBA第三,而非底角三分則只有36.5%,表現雖然同樣令人印象深刻(NBA第八),但5.4%的差距不能被人無視。所以,如果掘金能加大底角三分出手的權重,會顯著提高球隊的進攻效率。
還有一項由CleaningTheGlass網站提供的數據值得正視。上賽季,掘金的非底角三分和底角三分的出手占比(與總投籃數相比)分別達到27.0%和5.9%。如果按照36.5%和41.9%的命中率來推算,會達到和騎士同樣的水準,雖然掘金的其他三分投籃占比會降到25.2%,但底角三分占比會暴增至9.6%,這意味著他們可以靠底角三分多得190分,相當于每場額外有2.3分的進賬。考慮到掘金上賽季有14場比賽打入加時或分差在兩分以內,并且輸掉了其中的八場,如果他們能多投一些底角三分,至少多贏下一場比賽應該不成問題,即擠掉森林狼打進季后賽。
當然,這些原則也適用于防守端。掘金顯然會限制對手高價值投籃的次數(籃下、底角三分、其余三分區域),迫使他們采用價值相對較低的投籃方式,比如說中距離和長兩分。
但掘金上賽季在這方面的表現,落差卻非常大。在籃下0-3英尺的區域內,他們可以將對手的投籃命中率限制到只有26.8%,排在NBA第八位,然而在底角三分的防守中,他們的表現卻在NBA墊底(對手的投籃命中率高達24.7%,遠遠高于聯盟平均水準)。很明顯,雖然掘金在三分防守方面做得還不錯,讓對手僅有33.2%的投籃命中率,排在NBA第12位,但他們在底角三分的防守上做得實在是太差了。就像和騎士比較的那樣,如果掘金能多防下對手的一到兩個底角三分,結果會完全不同。
新賽季,西部的競爭將更為殘酷,掘金要想獲得一個季后賽席位,就必須把底角三分的進攻和防守作為突破口。他們已經準備好了嗎?10月1日掘金與湖人的首場季前賽,將成為最好的試驗場。
撰稿:王明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