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網球美網再創歷史 海外訓練經歷成突破關鍵?

體壇+特約記者伊拉報道
兩天前的美網單打第四輪比賽中,錦織圭和大坂直美攜手過關,自1995年溫網以來,大滿貫的男女單打八強再次同時出現了日本選手的身影。當地時間9月5日,兩人闖過1/4決賽關,這是公開賽年代以來,日本男女單選手首次同時打入大滿貫單打四強。
對于錦織圭和大坂直美的“發家史”,早已就被外界了解得透徹。錦織圭是日本“45計劃”最杰出的成果,這一計劃由日本網協與索尼等財團在上世紀90年代協同啟動,旨在培養能夠超越日本男網名將松岡修造最高排名(46位)的選手。在“45計劃”的支持下,展現出網球天賦的錦織圭從14歲起就在美國佛羅里達的波利泰利網球學校訓練,并隨后和知名經紀公司IMG簽約。而大坂直美的成長路線則更近似于日本田徑的“混血軍團”。大坂直美的父親來自海地,她的母親則是日本人。大坂直美從三歲起就在美國生活,并在網球教學體系更完善這里走上網球道路。在整個過程中,日本網協也為大坂直美提供了可觀的經濟支持,這也是讓大坂直美最終選擇代表日本出戰的一大原因。
在錦織圭和大坂直美的成長歷程中,海外的訓練經歷顯然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兩人能夠在職業賽場上盡早打出自己的一番天地同樣也與職業化的成長模式密切相關。海外經歷的作用不僅僅在于美國為兩位選手的成長提供了更好的硬件設施、水平更高的教練團隊,專業網校和經紀公司也能為他們提供更好的參賽資源。
但日本選手中但能夠享受如此“待遇”者并不占多數,大部分日本選手依舊跟隨本土教練訓練,這也讓錦織圭、大坂直美兩位頂尖選手顯現出一道“鴻溝”。
作為可以和日本相提并論的亞洲網球強國,中國軍團的大部分選手當前的成長模式與“留守”的日本選手相同,盡管也有外教加入王薔等中國球員的團隊,他們給球員帶來的變化我們也有目共睹,但在職業生涯中后期再進行的轉變,是否能收獲理想的成效依舊有待觀察。
不過,中國網球的年輕一代正在向著錦織圭和大坂直美的成長道路靠近。吳易昺和王欣瑜、王曦雨目前都已和IMG簽約,他們的團隊也以外籍教練為主,今年在溫網青少年組打入男單四強的穆韜同樣有在美國訓練的經歷,今年更是花了大半年的時間奔波在歐洲的挑戰賽賽場上。與前輩們相比,這些新生代們更早地有了海外經歷也有更早地有了與職業化接軌的機會,那么,而在未來幾年的大滿貫賽場上,我們能看到這一批新生力量們為中國網球帶來驚喜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