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大大戰前用元老做“榜樣”?卡帥對末位評分不感冒

體壇周報記者葉慧廣州報道
當國安、魯能等爭冠對手齊齊失分之時,恒大用一場5比0大勝縮小與榜首的積分差距,這本該是值得開心的事情。然而,恒大卻在20日“意外”地來了一波“神操作”:在與權健一役替補登場的郜林,成為恒大實行“末位零獎金”制度之后首位被公布的末位成員。對此,身為恒大六朝元老的郜林只能無奈地接受現實,“人累了可以睡一覺,那心累了呢?”
“末位零獎金制”源于恒大在7月16日管理會議上下發的《關于全面理順球隊管理的通知》,通知中要求對在每場比賽上場的一線隊球員的總跑動距離、高強度奔跑距離、傳球失誤次數、身體對抗次數及成功率、搶斷次數及成功率等5項核心指標進行綜合評定,評定得分排名全隊末位的球員將進行“零獎金”處罰。贏球場次則取消該球員當場獎金分配資格,平局或者輸球場次則從以后的比賽獎金中予以同等扣罰。若同一名球員連續兩輪排名末位,則內部停賽一場并下放預備隊。
一向鐵腕治軍、賞罰分明的恒大出爐這一政策無可厚非,從實際效果來看,球隊在世界杯后確實給人面貌一新的感覺。然而,大勝權健之前的6輪聯賽,無論4連勝還是客場輸給長春亞泰,恒大都沒有公布當場排名末位的球員名單,只是內部處理了事。偏偏卻在5比0大勝權健、球隊正值發力沖擊榜首之際,郜林成為這一制度的首個“公開犧牲品”。
以名氣論,身為國腳的郜林,自然比之前榜末的U23球員要更有分量;從能力來說,郜林在邊路能傳能射,表現也是有目共睹的。哪怕對陣權健的比賽,上半場恒大只是1比0領先,郜林在下半場登場后,利用跑位和控球吸引對手的防守,也為其他隊友創造更多空間,即使并無直接參與進球,表現也不至于排名末位。實行“末位零獎金”的7場比賽,末位球員不乏U23代表,也有國腳成為“幸運兒”,這次偏偏選擇郜林進行公開處理,是最讓人摸不著頭腦的。換個角度來看,恒大這一“末位零獎金制”綜合評定制度存在不小漏洞,一場比賽的勝負,一名球員的表現好壞,并不能光靠所謂5項核心指標就能蓋棺定論。假如某球員在最后關頭替補登場為球隊完成絕殺,卻因為所謂跑動距離不夠等數據名列末位,這樣的評定并無太大說服力可言。身為主帥的卡納瓦羅對末位評分也不感冒,“我更喜歡點評球場上的事情,場外的事情我不想點評。我有我自己的標準,我只相信我自己的眼睛。”
對大牌球員實行大棒政策,無疑能起到敲山震虎之功,也能彰顯恒大治軍之嚴格。但這樣的事情發生在球隊沖擊榜首和為八連冠而戰的重要時刻,而且還是拿球隊元老兼隊副開刀,所造成的影響難以估量。對于受罰球員而言,獎金事小,心理影響才是最關鍵的。 若這一有選擇性的“不公平”待遇導致球隊內部人人自危,破壞球隊內部安穩的話,這個好心做壞事的“末位零獎金”制度不要也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