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羽!我們需要更多熱搜...

亞運會開幕不過四天,孫楊的熱搜已經霸占了至少3/4,無論是要求升旗儀式再來一遍,還是贊助商風波,抑或是一句簡單的回應,大白楊都能成為輿論的焦點。
亞運會等大賽,是綜合體育項目集中霸屏的時期。率先開賽的游泳屢屢登上頭條,相信乒乓球、排球等會掀起另一個小高潮,而田徑、跆拳道等項目亦有巨大的潛力。
這下子就凸顯羽毛球的尷尬了。即使亞運賽場堪比世界頂級水平,羽毛球的關注度和其他幾類大熱項目都不在一個檔次。沒有突出成績,缺乏領軍人物,負面話題甚至比奪冠新聞更吸睛,作為“傳統項目”的羽毛球,已落后一大截。
說起來,今天女團決賽國羽一單陳雨菲2比0戰勝山口茜,在國內羽壇可是一件非常提氣的事,如果有熱搜,想必就像#樊振東 XX接班人#、#傅園慧用勝利回應質疑#、#馬龍復仇XX#那般火爆。可惜沒有如果,最終中國女團遭逆轉連丟三分,甚至成為#日本女團時隔48年再奪亞運金牌#的背景板。
昔日國羽最強項的實力全面下滑,已經不是一天兩天的新聞了。今年尤伯杯女羽止步半決賽,創下34年來該項賽事最差成績;剛剛過去的南京羽毛球世錦賽,女雙、女單無一人進決賽,再現里約奧運會大滑坡;現在一提女羽,幾乎都是“被日本全面壓制”“誰能成為中國一單”等消息,何談當年張寧謝杏芳世界一姐之爭、女雙包攬稱王的風采?曾在2017世錦賽閃光一時的“清晨組合”陳清晨/賈一凡,離成為穩定得分點還有一段距離。
再看男羽,雖然整體實力仍保持世界頂尖,可遲遲未找到領軍人物,每每涌現新人都被冠以“林丹接班人”、“風云組合接班人”的稱號,可見前輩的影響力有多深遠。今晚男團決賽,剛剛晉升國羽一單的石宇奇,其單項成績取得突破的新聞,可能還不如“李宗偉退賽”那么有感染力。而諶龍,有里約奧運會男單金牌加持,一度有望成為國羽頭號球星,不過也只是一度,傷病不斷、大賽心魔難除,后來的他依舊撐不起國羽的流量。
其實比起過往,現在的輿論對體育項目可以說是越來越友好了,不會因為一場失利就否認你過往的成績(足球另論)。更多網友能理性看待比賽勝負,還會鼓勵、支持運動員。今天很多網友為劉翔道上一句遲到十年的“對不起”,何嘗不是一種進步。但如果沒有過硬的成績,誰又會關注你的失利呢?
兩年前,里約奧運會催生了“體育流量”,引起空前的綜合體育熱度。游泳,耿直的傅園慧“很滿意自己成績”、孫楊盡顯大獎風范用金牌打臉對手;乒乓球天團誰都打不過,從教練到運動員個個霸氣側漏;排球,女排姑娘的逆襲奪冠激烈了無數觀眾;還有田徑、射擊、跆拳道……運動員在取得佳績的同時,迅速走紅社交媒體,收獲了一批又一批粉絲。這是多么好的正面宣傳!
可正是里約奧運會,在2012年倫敦奧運會包攬五個項目金牌的四年后,我們迎來國羽的低谷。看著其他項目蓬勃發展、影響越來越廣,國羽心里肯定不是滋味。里約奧運之后,乒超、女排聯賽舉辦得如火如荼,幾乎每位知名選手都有自己的粉絲團,微博關注度水漲船高。孫楊領銜的游泳軍團每逢大賽搶頭條,上完熱搜上綜藝。即使略顯冷門的田徑,也因蘇炳添和張培萌的一次又一次突破而獲得大眾高度贊譽。反觀羽毛球,上一代羽壇留下的“林李大戰”怎么炒怎么火,其他人根本無法制造同等話題。能讓輿論記得的,幾乎都是球星出軌、羽超欠薪等負面新聞。正能量的奪冠消息,也許體育迷都鮮少關注,還如何“出圈”呢?
前不久結束的南京羽毛球世錦賽,在直播平臺擔任解說的“風云組合”之一蔡赟一邊看著酷炫的決賽出場儀式,一邊感慨道:“運動員是需要包裝的,好的賽事也一樣。”說完,蔡赟還感嘆自己當時沒有這么好的環境。
而項目,也一樣需要“包裝”。十年前的網絡要是有現在的發達程度,相信羽毛球天團的流量一定不比乒乓球低。如今來到最好的時代,擁有深厚群眾基礎的羽毛球不能這么安靜。
事情已開始有些不同。在2018年湯姆斯杯上,年輕的“雙塔”組合李俊慧/劉雨辰為中國男羽贏下關鍵的場次,李俊慧賽后“脫衣慶祝失敗”一夜成網紅。登上決賽,有更多人看到你;贏得冠軍,會有更多人關注你,個性、顏值不過是輔助,成績就是運動員最好的包裝。綜合型運動會是很好的輿論爆發機會,期待國羽能在亞運會有更多的熱搜,掀起國人對羽毛球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