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平競賽不公平?前世界杯決賽主裁:改角球定名次!

體壇+記者閆羽報道
本屆世界杯引入了新的小組排名界定方式,在積分、凈勝球、進球和勝負關系等等完全相同的情況下,球隊將依據公平競賽積分,也就是紅黃牌扣分的情況排定座次。此舉原本是鼓勵公平競賽,但不曾想卻造就了一次極不“公平競賽”的場面——小組賽末輪日本對波蘭,藍武士竟然在落后的情況下后半場自顧自倒腳近10分鐘,指望著靠本方黃牌少的優勢晉級淘汰賽。最終日本出線,與其同分的塞內加爾則在力戰哥倫比亞的情況下遭到淘汰。此事隨即在全世界范圍內引發了爭論,有不少業內人士都抨擊所謂公平競賽規則完全就是個笑話,而前世界杯決賽主裁阿納爾多·切扎爾·科埃略則提出了一種看似荒誕卻也有道理的解決辦法:用角球數多少來作為最后的排名界定標準。
現年75歲的巴西人科埃略是世界杯歷史上第一位吹罰決賽的非歐洲籍主裁判,曾經執法1982年西德隊與意大利隊的最終決戰。同時他也曾作為邊裁親歷了世界杯歷史上最著名的“默契球”之一:1982年世界杯小組賽西德對奧地利。當年這場小組賽末輪較量比同組的另一場比賽晚一天進行,而德國只需勝利便可以與奧地利攜手晉級。于是乎雙方就共同演繹了一場丑陋的1比0,將前一天力戰智利獲勝的阿爾及利亞淘汰出局。也正是從那之后,世界杯改變規則,小組賽最后一輪同組比賽必須同時開賽。
回憶起當年那場雙方都“毫無進攻意愿“”的小組賽,科埃略表示“當時感覺自己非常的無力”,而如今這場日本對波蘭的0比1,又何嘗不會讓人有相似的感覺。在科埃略看來,以公平競賽積分來確定排名的辦法其實是極為不公平的,因為紅黃牌數并不能真正反映各隊的“公平競賽”態度,對此他說道:“問題在于黃牌是一個帶有主觀性的東西,因為有些裁判會判得嚴厲一些,他們更傾向于給球員出示黃牌。所以,如果一支球隊正好遇上了嚴厲型的裁判,那他們就有先天劣勢了。”
科埃略還指出,用角球數來計算排名或許是個更好的辦法,“因為這完全是一項技術統計數據,而且你要贏得角球你就得進攻,你得把球正常運轉起來。”在這位巴西老人看來,如果決定排名的是角球數而不是紅黃牌,那就肯定不會出現日本隊落后還一直后場倒腳的局面,規則會迫使球隊不斷向前制造進攻機會。
科埃略說得有些道理,不過目前國際足聯似乎還不準備做出改變。盡管后者已經表示會重新審視“公平競賽積分定排名”的規則,但目前并沒有將其廢除的計劃。而科埃略除了提出“角球定排名”的建議,還對本屆大賽頻頻出鏡的視頻助理裁判提出了批評。在這位前世界杯決賽主裁看來,VAR理論上是個非常好的主意,但它的應用存在問題。按照科埃略的想法,VAR或許應該只用在評判越位與否這種肉眼很難確定的事上,例如手球這種需要主觀判斷的裁決則無法避免更多的爭議。
“慢鏡頭有時候會曲解事件,它不可能總是反映出真實的動作強度。”科埃略并不認為視頻助理裁判有助于解決一切問題,“即使是使用了VAR,完全統一的標準也沒有形成。我們已經見過有幾次相似的手球事件,有些判了點球,有些又沒判。所以我們還是和以前一樣有爭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