狀態下滑接連出局 “超級丹”比賽已是且看且珍惜

體壇+特約記者崔耀崧報道
在馬來西亞羽毛球公開賽的一場焦點戰中,賽事衛冕冠軍林丹對陣世界排名第三、本年度全英公開賽冠軍石宇奇。最終石宇奇耗時41分鐘,以2比0戰勝林丹,挺進下一輪。
本月的美國公開賽,林丹因傷病問題遭遇了首輪出局。馬來西亞公開賽中,林丹又被自己的小師弟石宇奇第二輪淘汰。對林丹而言,這兩站比賽為世錦賽和亞運會“賺積分”、“找狀態”的愿望基本落空。截止目前,除了一個級別相對較低的新西蘭羽毛球公開賽冠軍和“躺贏”的湯姆斯杯冠軍,林丹在2018年的表現只能用乏善可陳來形容。
即將在10月份年滿35歲的“超級丹”,也抵御不了歲月的洗禮,正逐漸進入競技狀態和比賽成績的低谷。而伴隨著石宇奇這樣的年輕球員在東京奧運周期的快速成長,林丹也在逐漸完成著國羽男單陣中角色上的轉變——從披荊斬棘的領軍人物一點點轉化為陣中的精神支柱。
雖然林丹現如今已經逐漸成為了國羽陣中的第三單打,但他之于國羽的意義絕非是世界排名所能直觀體現。林丹的存在既保障了國羽男單的整體實力,其豐富的大賽經驗和頑強的比賽作風也會無形中影響著全隊年輕隊員。正如在剛剛結束的湯姆斯杯比賽,前面隊員放手去搏,就算比賽來到第五場依靠第三單打決勝,也還有最后的王牌林丹。
縱觀當今世界羽壇男單,阿塞爾森、桃田賢斗、石宇奇等“90后”選手已經站穩腳跟,而林丹、李宗偉等老將已經不同程度上在比賽中出現了體能不足、狀態下滑等現象,不再是賽場上爭金奪銀的最大熱門。但相較于這些榮譽的爭奪,更富有意義的他們能夠站在賽場本身。“老將不死,只會漸漸凋零。”進入職業生涯末期的林丹,也不可避免的在經歷著相似的故事。對于羽毛球觀眾來說,一定要抓緊機會,欣賞他已經為數不多的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