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記】好心司機搭救馬德興 俄羅斯火車竟嚴禁補票

體壇+記者馬德興薩蘭斯克報道
俄羅斯當地時間6月24日下午在下諾夫哥羅德現場再一次目睹了一場進球大戰亦即英格蘭隊6比1大勝巴拿馬隊的比賽之后,記者一直在新聞中心看完了另外兩場比賽的轉播,直至新聞中心的管理人員通知已經到了關門的時間,記者才離開返回下榻的酒店,并準備隨后的轉戰、乘坐火車趕往薩蘭斯克,觀看當地時間晚上伊朗隊與葡萄牙隊的生死決戰。當然,這種“生死決戰”最主要還是針對伊朗隊,畢竟C羅和他的葡萄牙隊在整體實力上還是占有很大的優勢。
①夜趕車站遭遇“雷鋒”
其實,前往下諾夫哥羅德已經是記者在本屆世界杯賽期間的第二次,此前曾在這里觀看了韓國隊與瑞典隊的比賽,但當時因為當天往返,所以也沒有特別的感受,完全不像這次在下諾夫哥羅德過夜。但也正因為過夜,因而才會有“故事”。
由于記者事先訂票較晚,因而從下諾夫哥羅德前往薩蘭斯克的火車只能是25日凌晨3時53分發車、至中午時分抵達。本來,正常情況下,凌晨2、3時應該是天依然很黑,而且記者也一直在琢磨著:這個點出門能否打到出租車、順利抵達火車站。不過,記者尚未出門的時候,絲毫就沒有那種天黑的感覺,畢竟北半球的夏天里黑夜時間很短。
從記者下榻的小酒店走到大馬路旁有一段距離,因為是在一個居民區里,記者已經注意到居然這個點已經有人起來了。走到馬路邊,記者低頭正在用俄羅斯當地的打車軟件打車,但就在此時,突然有一輛路虎越野車在記者面前突然停了下來。記者有種莫名的感覺:“這是啥意思?”也許是見到了記者的那種略帶迷惑、甚至是嚴重不信任的眼神。司機在開門下車之前,英語單詞一個個往外蹦:“Russian?English?”記者明白,這是在問是否會說俄語還是英語,感覺說:“English(英語)。”老哥隨后說道:“我的英語不好。”然后,指著記者身前所帶著的記者證,“Fan(球迷)?”記者忙說:“No,Journalist(不,記者。)”邊說,邊用手比劃著電腦敲字的樣子。
隨后,老哥連說帶比劃:“My wife(我的妻子)、you(你),”比劃著記者拉著行李箱的樣子,然后指著自己、比劃著駕車的樣子,“ask me,airport。”意思是:他的妻子看見我一個人拉著行李、往大馬路走,估計我是去機場趕飛機,就讓他開車出來送我。不過,記者趕緊回話:“不,是火車站。”邊說,邊將手里的火車票給老哥看。因為火車票上有俄語,老哥看完之后說:“OK!”
記者明白了老哥的意思之后,便問他:“how much?”意思是大致需要收多少錢?老哥直接說:“No,free!(不收錢,免費。)”這讓記者有些不敢相信,“Sure(確定嗎)?”在得到了確認之后,老哥打開車門,然后幫著記者把小行李箱裝上車的后座,并讓記者上車。
不到10分鐘,老哥果然將記者送到了下諾夫哥羅德的火車站。因為已經來過兩趟,因而記者一眼就認出了火車站。路上,老哥還不斷地俄語夾帶著個別英文單詞,與記者閑扯著,諸如問記者是哪國的、要去哪里看球,甚至還在問俄羅斯隊的表現如何。等等。而當到了火車站之后,老哥停下車,等記者拿了行李之后還專門祝記者能夠有好運。而記者就這短短的10多分鐘,確實就是像“中了彩”一樣,完全不敢想象居然有這樣的奇遇!想象著:還是社會主義國家“老大哥”的覺悟高啊!在車站等火車的時候,記者一直都不敢相信還有這樣的“美事”,想著以后一定要多“攢人品”。
②火車再遇“謝腐”奇景
終于,記者順利地登上了開往薩蘭斯克的火車。盡管是凌晨快4點的車,而且事先預訂的也是那種可以睡覺的車票,按俄羅斯當地華人的說法,是那種“古拜”車票,即一個車廂可以睡四個人,然后在里面可以反鎖、以防止外人的打攪。而快到目的地車站的時候,服務員會專門來敲門、提醒下車。這也讓記者比較踏實。不過,上車之后,因為太陽早就爬上了山頭,直射車廂里,趟在車廂內,記者有曬冒汗的感覺。
就在記者躺下想睡的時候,突然闖入了三個與記者一樣持證的記者、在對面下鋪坐下,說的是西班牙語。記者猜想著應該是來自美洲的記者,一問,果然是來自危地馬拉的電臺記者。但令記者費解的是:訂票的時候,說一個車廂只能是4個人,緣何突然有6個人?就在記者納悶之時,服務員來敲門了,詢問這對面那三個人的車票。其中一位會說英語的,拿出了自己的車票,而另外兩人則并無車票,通過那位會說英語的,解釋說:“我們是有正式的采訪證件的,所以就上車了。因為之前曾詢問過新聞中心的相關人員,他們告訴我們說,只要有這樣的證件,就可以上車。”
服務員顯然英語不靈,專門找來了一位會說英語的列車工作人員。列車工作人員解釋說:“是,這是你們正式的采訪證件,但這并不是上車的憑證。如果你是乘坐的那種臨時增開的世界杯專車,那么,你們可以上車。但是,這不是增開的專列,而是普通的正常列車,是必須要買票才能上車的。而且,這趟列車是對號入座的。沒有車票的話,那只能對不起了。”
見證,兩位無票的記者只能老老實實地提出來補票。服務員義正言辭地說道:“按照我們的規定,我們列車員是不能收錢的,只能是看車票!如果我們收錢補票的話,會被認為是‘腐敗行為’!所以,我絕對不能收錢給你們補票。”隨后,服務員和列車工作人員將兩位沒有車票的記者帶走了。至于去哪里?記者因為實在困得不行,躺下便睡了。
不過,最有意思的是,當記者賽前三個小時趕到新聞中心時,那位會說英語的危地馬拉記者在找座位時,居然就正好坐在記者斜對面,并主動與記者打招呼。記者一問,那兩位老哥如何處理的?這位危地馬拉記者笑著說道:“本來,列車員是準備把他們中途趕下火車的。不過,因為是世界杯期間,知道他們是去采訪的,而且語言溝通也不行,所以,就讓他們在沒有包廂的那個車廂里呆著了,也沒有為難他們,最終還是一趟火車趕到了薩蘭斯克。”一路出行,故事似乎永遠也都說不完。
③伊朗球迷“送”C羅回家?
因為記者是中午趕到了薩蘭斯克。因本報體壇加總編駱明將為伊朗隊和葡萄牙隊比賽的當場最佳球員頒獎,所以提前一天就趕到了薩蘭斯克。這也讓記者有了臨時落腳點,前往駱明的房間休息。沒有想到的是,這個國際足聯指定的酒店居然已經全部都被伊朗球迷所占領了。好幾次在電梯里,有伊朗球迷詢問是否有葡萄牙人,見無人回答,便會高呼:“送葡萄牙回家!C羅回家!”
趕到比賽球場,記者也注意到了,伊朗球迷的人數遠遠超過葡萄牙球迷。尤其是,由于此前伊朗球迷的共同努力,伊朗政府允許國內女球迷進入在德黑蘭的阿扎迪球場現場觀看大屏幕的直播,這也讓伊朗女球迷成為了本場比賽的一景。不過,更為壯觀的,恐怕還是比賽開始之后不久,現場的伊朗球迷就開始跺腳,而且顯得那么齊整,發出的共振令坐在體育場內的人都感覺像是地震一樣,再配上喇叭齊鳴,完全可以與能夠容納10萬球迷的阿扎迪體育場相比。這里,顯然成為了伊朗隊的“主場”。
當然,對伊朗隊的主教練奎羅斯來說,這是一場頗有特殊意義的比賽,因為他將成為世界杯賽歷史上第20位率隊迎戰自己祖國球隊的主教練。而伊朗隊想要出線,就必須要戰勝葡萄牙隊。一旦取勝葡萄牙隊,則意味著葡萄牙隊有可能提前回家!也就是在這種復雜的心情之中,伊朗隊迎來了與葡萄牙隊的比賽。
不得不說,伊朗隊在這場比賽之前顯然是經過了精心準備的。C羅無疑是最大看點,但在本場比賽中,完全被伊朗隊的整體防守所看死,并無太多的發揮。如果不是夸雷斯馬上半時結束之前的靈光一現、為葡萄牙隊攻入一球,葡萄牙隊很有可能將更加艱難。而在下半時開始后不久,C羅又射失點球、沒有為葡萄牙隊鎖定勝局。這也讓葡萄牙隊進一步陷入被動之中。
在傷停補時階段,安薩里法德通過VAR技術,利用點球為伊朗隊追平之后,17號塔雷米本來有很好的機會絕殺葡萄牙隊、以小組第一的身份出線。但是,這樣的奇跡最終還是沒有出線。而在另外一個場地上,西班牙隊最后時刻靠著VAR技術、2比2追平了摩洛哥隊。如此戲劇性的場面,恐怕是任何一個導演都無法設計出的劇本。而最終,伊朗隊還是因為少了1分而無緣晉級。
盡管伊朗隊遺憾出局,但伊朗隊的表現值得尊重。當然,對球迷來說,更重要的還是C羅和葡萄牙隊晉級了!或許,這才是最大的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