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球新規則缺乏公平公正標準 羽聯說辭慘遭“打臉”

記者李婷報道
的確,正如趙蕓蕾所說,目前世界羽聯并沒有針對新的發球高度給出一個公平公正的判罰標準或者說是儀器,此前,世界羽聯也設立了一個發球高度測量裝置——在發球裁判的視線前方放一根金屬立柱,上方有一片透明壓克力板,板上有條與地面平行的1.15米高的黑線,發球裁判坐在座位上看過去,球拍擊球瞬間不得超過這條黑線。
實際上,這依然是靠裁判的肉眼去判定高度,李茵暉說:“由于每個裁判身高不同,坐在椅子上看出去的高度角度也不同,一場比賽少的有四五十分鐘,多的有一百分鐘,裁判一直聚焦去看這個,確實不可能很規范,如果有鷹眼紅外線來判定的花,就會比較公平。”
其實林丹一直以來吐槽的重心,除了突然更改的發球高度外,也是在于沒有一個公平的儀器:“現在的結果還不是人眼分辨?說你違例就違例了,說你沒有就沒有,不像鷹眼來的有絕對的說服力。”
世界羽聯秘書長托馬斯·倫德對此回應道:“BWF正在考慮開發一種依靠高科技的解決方案,類似用于判罰發球落點的鷹眼,但是這樣的技術開發是復雜的、昂貴的,而且需要花時間來確保它是穩定且可靠的解決方案。”由此可見,想要有公平的儀器來幫助判罰,目前還沒有可行性。
而對于近段時間以來各國選手公開的表態,世界羽聯主席拉爾森日前也承認,收到的反饋令他們有不少的挫敗感,但對世界羽聯而言,更重要的是收到詳細的反饋和有建設性的、可行的改進措施,并表示不排除發球最高點高度會在1.15米的基礎上作提升。
盡管世界羽聯對于選手的反饋給出了較為積極的回應,但可笑的是,倫德說:“我們一直和一大批教練員有緊密的溝通聯系,有相當一部分球員和教練跟我們溝通了這樣的想法(新發球規則),我們聚集了一些教練來研究這件事。”
而趙蕓蕾告訴記者:“我是近期才回到國家隊,并沒有誰來問我過關于新發球的情況,據我所知,身邊的中國隊教練也沒有在此前接收到這方面的意見征求。”而世界上最頂尖的羽毛球運動員,包括林丹、諶龍、李宗偉、馬林、蘇卡穆約/費爾南迪更是表示世界羽聯在制定規則前并沒有咨詢過選手們的意見。
對于1.15米的發球高度,無論世界羽聯未來是否會引入更先進的系統來進行判罰, 又或者是否會對高度進行一定程度的調整,中外選手只能在現階段盡快去適應,以更好地將發球技術運用在自己的技戰術體系中。
不過,趙蕓蕾在此提出了一個幾乎被所有人忽視的重點:“其實大家可能只是糾結在高度這件事情上面,而我更關注的,則是發球規則中的另一點——取消了發球拍頭指向下的規定,也就是說只要你發球不超過1.15米,你的拍頭指向任何一個地方都是可以的。”
在趙蕓蕾看來,取消拍頭指向下才是發球技術的一個重大變革:“現在大家還是存在以前的發球傳統思維,實際上拍頭指向任何地方會對發球的線路有很大變化,大家可能都還在摸索發球高度,我相信這一點,到后續對于羽毛球發球會有非常大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