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題】罰球不進需大智慧 神射手罰失致敬已故學長

體壇+記者趙偉侖報道
剛剛過去的一周,詹姆斯抱怨聯(lián)盟在判罰方面偏向于投手,自己并沒有得到很多罰籃。但是,當裁判真的給了球員走上罰球線的機會,這又給像歐文這樣的球員出了一個難題——怎么樣才能罰不進?
在昨天火箭與凱爾特人的比賽中,最后時刻雙方僅有三分的分差,綠軍需要通過故意投失第二罰,以此來爭搶籃板球得到二次進攻的機會,追平甚至是反超比分。歐文兩次走上罰球線,在穩(wěn)穩(wěn)命中第一罰之后,綠軍后衛(wèi)始終無法解決如何投失第二罰。第一次,歐文故意用力過大,結果皮球直接打板入筐;第二次,籃球沒有碰到籃筐被判違例。相比于輸球,這兩次罰籃或許更讓歐文懊悔不已。
罰不進球能有這么難?
要說清楚這個事情,我們要從兩方面來考慮:規(guī)則和習慣。
首先,NBA明文規(guī)定,球員不可以故意罰球不進,他們的判斷依據(jù)是皮球沒有進且沒有觸及籃筐。同時,在一名球員執(zhí)行罰球的時候,籃下只有兩名隊友搶進攻籃板,這無疑又增添了完成最后一攻的難度。
其次,罰不進球對于職業(yè)球員到底如此艱難,還要歸結于平時的訓練。罰球不同于其他角度的投籃,因為有明確的位置,球員在日復一日地訓練中,已經(jīng)形成了肌肉記憶,歐文本賽季的罰球命中率高達88.8%,罰不進已經(jīng)成為他今年的夢魘。“我討厭這種事,我一直跟我隊友說,故意罰丟球這種事我真不行,”歐文說道,“我遇到過4、5次了,結果每一次都失敗了。”今年1月28日,綠軍客場挑戰(zhàn)勇士的比賽中,歐文同樣想要完成故意罰球不中,但最終皮球只沾到籃網(wǎng),被判違例。
故意罰不進,并不只是針對歐文一人,吉諾比利的投籃曾讓波波維奇也十分無奈。馬刺當時落后開拓者3分,走上罰球線的吉諾比利原本應該命中第一罰,然后故意投失第二罰。結果,阿根廷人第一球沒中,因此第二罰只能再次不進。事與愿違,吉諾比利故意大力出球,想打板后直接讓外線隊友搶到,結果籃球打板后居然彈入籃筐。
哈登也曾上演過故意罰失,丹特尼也派上了卡佩拉和內(nèi)內(nèi)兩名內(nèi)線球員,三分線外的保羅也做好了沖搶籃板的準備。可最終哈登的罰籃以一次三不沾收尾,直接被判罰違例,將球權拱手相讓。
罰籃不進還需大智慧!
雖然籃球場上曾出現(xiàn)砍鯊戰(zhàn)術,但對于絕大多數(shù)職業(yè)球員來說,要想罰球不進的確是有些難。為了能夠不進,他們通常會選擇增大出手力度,讓皮球砸到籃筐的后沿,以此來讓隊友搶到籃板球完成二次進攻。但是,也有例外,姚明用更為機智的方法,為隊友創(chuàng)造出了最后一投的機會。
職業(yè)生涯罰球命中率達到88%的姚明,在面對故意罰丟不進的情況下,選擇將球重重砸向籃筐前沿,皮球反彈后回到自己的手中,隨后姚明在空中迅速將球傳給三分線外的阿爾斯通,可惜沒能命中扳平比分的三分,姚主席的這次神跡也功虧一簣。
火箭或許是有這樣的傳統(tǒng),早在2005年火箭與小牛的季后賽中,麥迪也曾故意投失第二罰,將球投向了籃筐的左沿。隨后,麥迪提前判斷好籃板的落點,在籃筐左側搶到球后完成后仰三分,可惜也未能實現(xiàn)奇跡。
同時的事情也發(fā)生在CBA,上賽季常規(guī)賽的京滬大戰(zhàn),比賽進行到最后4秒,北京隊105比103領先,上海隊的弗雷戴特還有一個罰球機會,寂寞大神在接到裁判傳球的那一剎那就馬上就把球扔在了籃筐上,籃球反彈之后北京隊的球員搶到了籃板。不過,有些蹊蹺的是,弗雷戴特獲得了重新罰籃的機會,因為裁判認為他還沒進入罰球的狀態(tài)。
姚明和隊友,以及家鄉(xiāng)上海隊都完成了罰籃不進,但他們都沒能打進最后一球,反而成為了湖人隊的背景。2007年季后賽,落后三分的湖人隊由夸梅·布朗進行罰球,“水貨狀元”第二罰投失后直接掉到科比的手中,于是就有了科比三分線外扳平比分的三分球。
史上最具溫情的故意罰失
在今年NCAA的一場比賽中,愛荷華大學對陣西北大學,球隊神射手波哈南走上罰球線,只要命中接下來的罰球,他就將打破校史連續(xù)罰進34球的紀錄。但是,波哈南最終故意將球打在籃筐前沿,以此向共同保持罰球紀錄的已故球星克里斯致敬。“這不是我該要的紀錄,這個紀錄應該留在他的名下。我考慮這件事已經(jīng)有一陣子了,生命遠大于籃球”,波哈南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