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德勒重返NO.1有何秘訣?天時地利人和缺一不可

體壇+特約記者弈桑報道
只是一場500分賽的四分之一決賽,對手也只是排名僅為42位的哈塞,擁有過無數榮譽,見過無數大場面的費德勒,獲勝后竟然在場邊掩面而泣,究竟是什么能讓瑞士天王如此動情?
世界第一!在外界看來,重返鹿特丹參賽,輕松拿下三場比賽,順利重返第一,這一切都盡在費德勒的掌控之中,猶如探囊取物一般簡單。然而這背后的堅持與付出,卻遠非常人可以想象,要知道這距離他上次在世界第一的位置上,已經過去了276周,這個等待的時間,甚至要長于他第一次登頂時的在位時間!
能夠在36歲高齡重返世界第一,這個不光是成就,完全可以說是奇跡的達成,首先要歸功于費德勒有足夠的信念能夠堅持至今,若是在大滿貫決賽中一次次輸給納達爾和德約科維奇之后,他沒能挺過來而是開始懷疑自己,恐怕無法守得到云開見月明這一天。
在2012年11月從球王寶座上下來之后,德約科維奇、納達爾和穆雷三位比自己年輕5到6歲的后輩先后登頂世界第一,想要從這三位手中搶回失去的榮譽,除了堅持之外,更重要的一點還有改變。他最重要的兩點改變,一是針對各位對手,他積極調整自己各項技戰術,比如增強接發球能力,提升反拍的攻擊力等。
另外一點就是,他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合理調整賽程,從不疲勞參賽,為自己贏得更多的緩沖時間,保持了對比賽和勝利的饑餓感。最鮮活的例子就是,2016年他退出了下半個賽季,為2017的強勢回歸打下基礎;2017年又退出紅土賽季,為溫網奪冠積攢體能;2017下半年盡管看到重返第一希望,但為了更為長遠的打算,他沒有去只爭朝夕,而是退出了辛辛那提和巴黎兩個大師賽,讓身體得到及時的恢復。
費德勒的堅持與改變,終于為他迎來了機會。幾位主要競爭對手德約科維奇、穆雷和納達爾在過度頻繁參賽后,終于先后被傷病所拖累,無法堅持到可以和費德勒正面競爭,而其他人顯然整體競爭力不足,所以在大家紛紛主動退讓之時,費德勒重返第一可以說是順理成章的事情。
但每一次看似水到渠成的背后,都有高瞻遠矚的精心布局;而每一次天時地利人和的成功,也都是對不拋棄不放棄的最終犒賞。對于已經成為傳奇的費德勒,他的極限究竟在哪里?或許連他自己都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