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冷門項目突破 媒體對常馨月不應三分鐘熱度

體壇+特約記者張賓述評
在24歲生日當天,常馨月完成了歷史性的跳躍。在平昌冬奧會跳臺滑雪女子個人標準臺比賽中,常馨月兩跳得到了154.9分,在35名參賽選手中排名第20位。
從競技成績的層面,這樣的成績并不值得大書特書。在全部35名選手排名第20,只能算是勉強位居中游。但這卻是歷史性的。常馨月成為中國跳臺滑雪歷史上第一個打進奧運會的女子選手,這兩跳書寫了中國跳臺滑雪嶄新的歷史。
以往中國雪上項目乏人問津。即便在冬奧會這種大賽中,大批中國記者僅會去關注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這個項目。中國代表團只在這個項目上具備沖金奪牌的實力。昨晚的阿爾卑西亞跳臺滑雪中心看臺很冷,大風席卷平昌。即便環境如此惡劣,仍有大批中國記者前往賽場進行報道。在午夜返回媒體中心的班車上,坐滿了苦熬數小時的記者們,其中不乏中國面孔。
這樣的一幕是震撼的。這說明媒體和公眾不再唯金牌論。里約奧運會可以看成一個分水嶺,公眾的目光不僅僅聚焦于奪金的運動員,也瞄準了更多有故事的平凡運動員。傅園慧備受矚目,并不是因為成績出眾,很多她的粉絲當時甚至不知道其主項是什么。
當然,這一次常馨月吸引了更多目光,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她是歷史的創造者。雖然成績平平,但創造歷史還是很抓眼球。而且這一天恰恰冬奧會比賽比較平淡。花滑團體賽,中國隊未能躋身自由滑的比賽;短道速滑是中國代表團的重中之重,這一天又沒有比賽。如果短道速滑女子500米決賽在這一天上演的話,還有多少記者會前往阿爾卑西亞跳臺滑雪中心接受嚴寒洗禮,令人懷疑。
媒體和公眾開始關注跳臺滑雪這樣的冷門項目終究是好事。運動沒有高低貴賤之分,每一個為了夢想而孜孜努力的個體背后的故事都值得被記錄。但是冷門項目的運動員是苦澀的。24歲生日這一天,常馨月成為媒體矚目的焦點。但一天之后,她的熱度就減淡了。
中國跳臺滑雪想要取得長足進步,需要媒體持續的關注,至少應該讓公眾明白跳臺滑雪是什么樣的運動,都有哪些中國運動員在從事這個項目。希望媒體對常馨月和跳臺滑雪的關注不是三分鐘的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