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想通過季中交易麻雀變鳳凰?歷史對妄想說不

體壇+記者董倡碩報道
北京時間明天凌晨,2017-18賽季交易截止日的大門就將進入關閉倒計時。現在的各支爭冠球隊都在摩拳擦掌,欲在最后一天時間里做出有效的補強。騎士隊渴望做出對陣容的大幅調整,凱爾特人、火箭和猛龍都渴望得到埃文斯這樣的球員,來補足自己的第二陣容火力;雷霆與勇士則瞄準布拉德利,為自己防守端增添砝碼。
當然了,這些渴求都是建立在一個最高的目標之上:所有球隊希望通過一筆交易,補足自己陣容的漏洞,提高自己在季后賽中的競爭力。縱觀聯盟歷史,也的確有很多麻雀變鳳凰的例子——活塞在2004年得到拉希德·華萊士、火箭在1995年得到德萊克斯勒、費城在2001年得到穆托姆博...這三位球員都成為了球隊在季后賽中一展宏圖的重要角色額。但是就像彩票一樣,生活中不如意事常八九,能夠取得立竿見影效果的季中交易,卻少之又少。
近幾年中,能夠打入總決賽的球隊都沒有在季中交易市場中做出過什么值得令人稱道的交易。在史蒂夫·科爾執教勇士的時代中,球隊還沒有做出任何一個有實際意義的球員交易;當年不可一世的熱火也僅僅是換換托尼·道格拉斯和里奇·桑切斯這樣的蝦兵蟹將;2013年的馬刺同樣在交易窗口之前按兵不動,而在2014的冠軍年中,馬刺也僅僅換了換處于板凳邊緣的奧斯汀·戴耶。
最近能夠拿下NBA總冠軍的球隊,陣容的全面都是長期耕耘的結果。細數最近的三十年,在60支參加總決賽的球隊中,只有26支在季中交易窗口關閉前進行過交易。而在即便是在這26支球隊里,也鮮有新援能夠在季后賽中對球隊給予過足夠的幫助。
在60支球隊中,僅有9支球隊,在季中交易期獲得過能夠進入核心輪換的球員。換句話說,只有這9支球隊的交易新援能夠在季后賽中的場均出場時間超過20分鐘,這9支球隊分別是:
1989年的活塞:馬克·阿吉雷
1994年的尼克斯:德里克·哈珀
1995年的火箭:德雷克斯勒
2001年的76人:穆托姆博
2004年的活塞:拉希德·華萊士
2005年的馬刺:納茲爾·穆罕穆德
2008年的湖人:保羅·加索爾
2009年的魔術:雷弗·埃爾斯通
2015年的克利夫蘭騎士:莫茲戈夫、香珀特、JR·史密斯
當我們繼續將范圍縮小便可以發現,這9支球隊中,只有4支球隊在當年獲得了NBA總冠軍。總結來說,在過去的三十年間,僅有4支球隊通過季中的補強獲得了總冠軍。如此說來,賽季開始前對陣容的運營和調整顯然更重要,而現在的人們顯然對季中交易的效果過于“迷信”。
當然了,這些交易還有一些其他的作用。比如說今年格里芬加盟活塞,是球隊地位岌岌可危的范·甘迪在無奈處境下做出的無奈之舉。由于多年來選秀上的失誤,活塞陣容厚度十分羸弱,為了向季后賽發起最后一搏,傷病纏身的格里芬實在是賭博之選。再以小托馬斯為例,他在加盟綠軍之后,打出了不錯的成績,但是隨后,也成為了歐文交易的核心籌碼,我們尚且不知道安吉是否早有預謀,但可以肯定的是,老謀深算的安吉絕不會拿這樣一位球員作為球隊復興的絕對基石。總結來說,有些球隊季中交易是為了騰出薪金空間,有的則是為了沖擊季后賽,有的是為了球隊未來的藍圖做準備,但是,唯獨以進入總決賽為目的的交易,大部分都是鎩羽而歸。
看看去年的季中交易市場,博格丹諾維奇無法幫助奇才進入總決賽;被捧上天的路威也能夠幫助火箭突破馬刺的阻撓;吉布森和麥克德莫特的到來沒有讓韋少獲得強力的羽翼;拿下PJ·塔克和伊巴卡的猛龍也沒能獲得踏上東決地板的機會。這些球隊即便納入了可以倚仗的球員,也依然無法和騎士、勇士在季后賽中抗衡。
本賽季,情況并不特殊。西部方面,大體就是勇士和火箭分庭抗禮的態勢,雷霆雖然展現出了黑馬風范,但是其起伏不定的狀態,很難與兩強在番戰中對抗。東部同樣是兩強一黑的狀態,猛龍和綠軍目前的排名最為出色,而與雷霆的角色相同,騎士同樣是決定季后賽走勢的X因素。
除了這六支球隊之外,其他球隊很難通過季中交易挑戰他們的地位;而在這六支球隊之中,決定比賽勝負的,還將是那幾個一雙手數得出的頂級球員。所以,那些等在手機前,渴望看到自己的主隊鬧出驚天大交易反轉頹勢拿下總冠軍的球迷們,還是安安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