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滿貫男單四強陣容“縮水” 后四巨頭時代看點不足

體壇+通訊員條碼報道
隨著男單二號種子費德勒有驚無險地擊敗捷克名將伯蒂奇順利晉級半決賽,澳網男單四強的陣容也全部出爐。除了衛冕冠軍費德勒,其余三人分別是現世界排名第六的西里奇和兩位“95后”新人英國球員埃德蒙德和亞洲新星鄭泫。
費德勒所處的下半區,對陣的大種子是德國新秀小茲維列夫,雖然兩人在大滿貫賽場上的過往表現不能相提并論,但也不容小視。除此之外,實際上下半區潛伏著多枚“簽表炸彈”——本賽季傷愈復出的兩位前澳網冠軍德約科維奇和瓦林卡,以及曾在美網擊敗費德勒奪冠的阿根廷人德爾波特羅。費德勒的衛冕之路可謂“殺機四伏”。
然而身處這樣的“魔鬼半區”,他卻還是突圍成功了,這些原本被看好成為“攔路虎”的選手則紛紛提前掉隊。尚未完全康復的瓦林卡在第二輪就爆冷不敵排名90多位的美國球員桑德格倫慘遭淘汰,后者還在第四輪淘汰了五號種子蒂姆;德爾波特羅在第三輪遭到伯蒂奇三盤橫掃;德約科維奇帶著同樣沒有痊愈的肘傷在第四輪倒在了新生代鄭泫的拍下,在此之前鄭泫已經戰勝了四號種子小茲維列夫……
在納達爾因傷退賽之后,四強陣容中僅剩費德勒一人在“苦撐場面”。然而回顧過去一年中四大滿貫的半決賽對陣,就會發現,四人中僅有一位“巨頭”的情況已經接連上演多次。2017年溫網,四強選手是排名24的奎雷伊、排名11的伯蒂奇、排名第7的西里奇和費德勒。決賽中面對僅有一個250分賽草地冠軍的西里奇,費德勒也是毫不費力地3比0橫掃奪冠。比賽的精彩程度完全無法和早年史詩級別的“巨頭之爭”相提并論。隨后的美網,四強對陣是納達爾對排名24的德爾波特羅,排名12位的布斯塔對陣排名28位的安德森。決賽中世界第一的納達爾幾乎“一邊倒”地掌控了比賽,直落三盤擊敗了“南非大炮”,這樣略顯平淡的比賽對于大滿貫決賽來說實在有些差強人意。
這種決賽陣容“縮水”情況不僅在大滿貫賽場,實際上在大師賽的決賽階段也在越來越頻繁地發生,去年的巴黎大師賽就是做好的佐證。雖然我們一直期待看到新人出頭或者老將重新煥發生機,但令人遺憾的是,大多數情況那些“黑馬”的閃耀瞬間都稍縱即逝,無法真正在頂尖行列站穩腳跟。
如同一直被詬病觀賞性不佳的女子網壇,類似的這一趨勢正逐漸蔓延到男子網壇,男子賽事的看點也隨著頂尖集團因傷缺陣而急劇下降。ATP近年來也一直在著力打造能夠在實力和影響力上都可以與“四巨頭”匹敵的接班人,目前在澳網,埃德蒙德和鄭泫出人意料地站了出來。他們距離最高的頂峰還有兩場艱苦卓絕的攻堅戰,他們能否真能成就一番偉業很快就會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