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續十年舉辦WTA總決賽 深圳將需要投入多少錢?

記者張奔斗墨爾本報道
10億。說的是美元。
這是WTA主席兼首席執行官史蒂夫·西蒙在周四接受《紐約時報》采訪時透露的消息,“如果你考慮到賽事在獎金上的投入以及向WTA交納的承辦費用,再加上場館建設以及配套項目建設等因素,這是對WTA總決賽以及WTA總計超過10億美元的投入。”
根據來自WTA的消息,為舉辦WTA總決賽,深圳將在市中心區域新建一座體育館,其中包括一座可容納1萬2千人的全新室內球館,其造價大約為4億5千萬美元。獎金的上漲更將是歷史性的,從目前7百萬美元的總獎金,直接翻倍至1千4百萬美元。
史蒂夫·西蒙周四也在澳網的主新聞發布廳召開了新聞發布會,回答了到場記者們的問題。他向媒體確認,深圳是WTA在過去45年來最大和最有意義的重磅合約,將把這項賽事推向新的高度。不過,他不便透露深圳向WTA支付的賽事承辦費用,但承認在目前與新加坡五年合約的基礎上有顯著漲幅——為承辦WTA總決賽,新加坡每年向WTA支付的費用大約為1400萬美元。
憑借雄厚的資金實力,深圳在與新加坡、圣彼得堡以及曼徹斯特等城市的競爭中勝出,這并不令人吃驚。但比較少見的是,這是一份從2019到2028年的十年長約。對此西蒙先生表示:“10年的確是一段很長的時間,但對于那些想要真正取得成功的賽事,對于那些為賽事投入的人們來說,你的確需要時間的積累。與此同時,也能夠讓WTA有機會做出長遠的戰略計劃。”他還以ATP總決賽為例,已長駐倫敦10年的這項賽事,取得長足的發展和巨大成功。
深圳恰好是舉辦WTA總決賽的第10座城市,從上世紀的洛杉磯和紐約等美國城市,到本世紀初的歐洲名稱慕尼黑與馬德里,再到從2008年開始的多哈、伊斯坦布爾、新加坡以及如今的中國深圳,網球市場新熱土的遷移路線已十分明顯,也完全符合WTA的亞洲發展戰略,中國更是亞洲戰略中的重點。
新聞發布會上,西蒙面對了一些敏感話題。在中國,新建巨型體育場館并非難事,但要找到足夠的球迷填滿賽場,則并不那么容易,尤其是那些工作日的比賽。有歐洲記者逼問,深圳的賽事如何解決上座率問題。西蒙表示,去年中國賽季的武漢和天津等賽事在上座數上都取得進步,年初的WTA深圳站也迎來數量不錯的球迷;落戶擁有2千萬人口的深圳以及6千8萬人口的珠江三角洲地帶,加上賽場位于市中心的優勢,他對于票房前景表示樂觀。
《紐約時報》撰稿人則提出去年采訪武漢公開賽但簽證被拒的經歷,西蒙也表示,屆時會和中國當地相關管理機構通力合作,確保WTA深圳總決賽媒體報道工作的順利開展。
WTA前任當家人阿拉斯特女士曾經透露,和新加坡的五年合約的收入,大約占到WTA利潤的35%至40%。很顯然,隨著WTA與深圳簽下10年巨額合約,中國已成為WTA越來越依賴的熱土,總決賽也是WTA能夠為中國帶來的最頂級賽事和頂級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