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帆:韋世豪唐詩未有機聯系 鄧涵文能解決U23問題

伊朗、韓國和澳大利亞除外,其他亞洲球隊普遍的一個弱點是防守不行。各國U23放大了這一點,所以,他們打賽會制比賽非常痛苦,守是守不住的,而大賽的鐵律傾向于防守,球隊不得不以自己的弱點進入比賽。只有當比分落后的時候,才在迫不得以的局面下,去展示自己較強的進攻。
這就是中國和烏茲別克斯坦上下半時均判若兩隊的原因,雙方教練和打法都沒有問題,職業教練只能這么打。中國隊雖然憾負對手,但配得上掌聲鼓勵。不是所有的失敗都被指責“特能輸”,中國和烏茲別克斯坦誰勝誰負都很正常,還沒有到見誰滅誰的實力。壓力之下,中國隊亮出B計劃的調整能力,水已經燒到90度,非常值得期待。
顯然,二當家馬達洛尼的433是一個攻守相對均衡的陣容,當比分OK的時候,就一打到底。明顯地,左后衛李帥的攻擊屬性遠勝防守,他的傳中能力其實更像左前衛。上半時,烏茲為何總是打他這一邊并取得療效?從這一點即可看出海達洛夫教練的執教能力。
當中國隊需要改變比分,則換上攻擊型的唐詩,撤下防守型的姚均晟,變陣更具侵略性的442。巴頓和楊立瑜靠攏成為雙中鋒,唐詩和韋世豪均在兩翼內切,并為邊衛留出后插上空間。
從目前的情況看,這支U23在攻擊端,個人的東西還是稍多一些,缺乏一個卡塔爾隊8號隊長阿爾阿薩德這樣的組織核心。如此一來,兩大攻擊球員唐詩和韋世豪之間幾乎沒有連線。與此形成對比的是,卡塔爾U23頭號球星阿菲夫和阿爾阿薩德之間的有機聯系,他們總在互相尋找配合,從而為其他攻擊球員制造了巨大的空間。
目前,唐詩和韋世豪都是獨自抱著一右一左各一條邊打到底。其實,以他倆的個人能力,完全可以內切得更深,再多切個5-7米甚至更遠,直接切到異側,從而在大禁區弧頂完成交叉換位,或者進行小組配合,或者將防守球員帶離禁區。這樣的話,巴頓和楊立瑜即使不回撤,也將獲得更大的空間。如果再加上張玉寧的回撤策應,進攻的整體性和豐富程度將得到提升,這大概是中國隊的一個有潛力的戰術發展方向。
另一個有潛力的關鍵點,是右后衛李海龍的助攻能力。跟左后衛李帥相反,李海龍的防守屬性遠勝進攻,他更習慣守在后面,這使得中國隊只有一條邊的傳中能力,客觀上,進攻寬度收窄之后,令唐詩的空間過于狹小。即使如此,唐詩的左腳依然打出了令人驚艷的水準。這在以往的國字號比賽中是不多見的,他在右路予取予求,有多久沒見過這么好的左腳了?
顯然,一個健康的鄧涵文回來之后,除了能夠有效地拓展攻擊端的寬度,他和唐詩之間在右路可能發生的化學反應所留下的想象空間令人興奮。也許,1月15日的小組第3戰打卡塔爾,面臨必須出線壓力的中國隊,就能提供部分的答案。(楊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