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協開啟05訓練營布局2028奧運 精英培養比肩韓日

體壇周報記者馬德興武漢報道
8日下午,由中國足協青少部組織的“2028奧運希望之星訓練營”開營儀式,在武漢足協的塔子湖基地進行。來自全國各地的113名小球員,將在未來10天接受專家們的指導,為2028年洛杉磯奧運會男足賽提前布局。這是繼今年3月在云南瀘西展開的“2024奧運希望之星選拔訓練營”活動后,足協在青訓精英系列方面重要舉措的延續。
8日下午的開營儀式,前中國足協專職副主席、現中國足協名宿團執行團長王俊生,前中國足協技術部主任、名宿團秘書長李曉光,中國足協青少年委員會副主任、前四川全興主教練余東風,現任中國足協青少部主任唐峰,武漢足協秘書長付翔等領導出席。專家組方面,包括曾率86年齡段國少隊征戰2003年U17世少賽的主教練劉春明、率領88年齡段國少隊在2005年U17世少賽獲得世界第7的主教練張寧、廣州足壇名宿李勇、率上海隊連獲兩屆全運會冠軍的主教練成耀東、曾擔任多支國青和國少隊守門員教練的李立新等。
精英培養新舉措比肩韓日
中國足球技戰術水平每況愈下的根本癥結,在于青少年基礎薄弱、重視程度不夠,且缺少具體而有效的舉措。最近一兩年,中國足協在青少年方面已經邁出扎實的一步,無論是競賽體系的搭建、訓練選拔隊的組建,均展開頗有成效的工作。盡可能為青少年球員創造最好的條件、提供最好的保障,讓他們在良好的環境之中成長起來,爭取培養出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優秀人才。
今年3月,中國足協青少部先是組織2001年齡段選拔訓練營,即2024奧運希望之星訓練營。因為2001年齡段球員,正好是參加2024巴黎奧運會的重點年齡段。訓練營結束后,該年齡段隊伍先后組織三期集訓,10月中旬,球隊就將前往淄博征戰起源地杯。至于2002年齡段國少隊,因為亞少賽的需要,從今年2月開始組建。盡管球隊未能闖入亞少賽,但足協方面將會盡可能保障隊伍的需要。而在今年5月,針對2003年齡段即2024奧運適齡年齡段之一,足協同樣組織了訓練營,目的是選拔一些有潛質的苗子,并于今年9月在武漢參加武漢杯國際U14邀請賽。
此番在武漢,組織2005年齡段第一次全國性訓練營,針對2005年齡段將是2028年洛杉磯奧運會男足賽的重點年齡段,因此,將其命名為“2028奧運希望之星訓練營”。
這些工作,其實都是足協在青少年足球發展的大方向上,針對提高與強化采取的具體舉措,即精英計劃。對照近鄰韓國和日本,中國足協在這方面已經明顯落后。早在2006年世界杯后,日本足協開始全面狠抓U12年齡段隊伍,除了普及,還有精英計劃(Elite Program),且重點就是從U12年齡段開始。每一年,日本足協都會組織該年齡段,通過全國范圍的選拔隊進行集訓,且至少安排兩次國際比賽機會。不止是日本足協層面,日本足協下屬的九大區都有自己的選拔隊,日本足協派出教練和專家予以指導,再往下的都道府縣,也有自己的選拔與集訓活動,形成金字塔式的輸送體系。
2007年,韓國足協也有擬定類似的計劃,將其定名為“黃金年齡計劃(Golden-Age Program)”:也是從U12開始,組建全國性選拔隊,并將集訓安排在韓國足協的英才中心,即韓國坡州國家訓練基地。除了全國性的選拔隊,韓國足協下屬的5個廣域英才中心,也會組織本地區的選拔隊集訓,和日本一樣,還有各個地方足協組織類似的選拔活動。
相比日本起步于2006年、韓國起步于2007年,中國足協可以說落后整整十年。直至今年,才第一次開始組織U12(2005年齡段)的全國訓練營,但至少,算是有了實質性的行動。因此,或許會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存在這樣或那樣的問題,但整體的思路與方向是明確的。當我們一直高喊向近鄰日韓學習之時,如今的中國足協,已經算是落實到具體的行動之上。
或許,外界會對“2024奧運”、“2028奧運”之類的字眼并不感冒,但是,奧運之于中國體育界的分量眾所周知,這是現實國情所決定的。而且在奧運字眼的背后,實質是青少年球員培養思路與具體做法的一大進步。我們更應該看到,訓練營所體現的,恰恰同日本的精英計劃、韓國的黃金年齡計劃,是一脈相承的理念。
有別01訓練營的大范圍摸底
2028奧運希望之星訓練營既是“2024奧運希望之星訓練營”的一種延續,但又完全不同于前者。
首先,作為2024奧運男足賽最理想的適齡球員,2001年齡段隊伍在國內已經初具規模。不僅隊伍相對成熟,競賽體系已是現成的。因而,以此為基礎組織大規模的選拔和訓練營,相對更為容易。因此,“2024奧運希望之星訓練營”是在今年U16聯賽第一階段結束后隨即展開。聯賽進行期間,中國足協組織專家到現場實地考察、選拔。通過實戰去選拔優秀苗子,然后再展開集中。很快,選拔隊的大框架便已形成。此后,主教練沈祥福和教練組進一步觀察聯賽,從中發現和選拔“漏網之魚”(或是更符合技戰術要求的球員)。通過強化訓練和實戰,讓球員的技戰術能力和水平得到提升。2001年齡段選拔隊組建以來,隊伍和球員的提升異常明顯。
但2005年齡段的情況有所不同。迄今為止,中國足協尚未組織這一年齡段的全國性比賽,也沒展開正式注冊,更沒有實施骨齡測試、辦理參賽證。因此,全國范圍內的05年齡段球員,究竟是一種怎樣的現狀?幾乎無人知曉。當然,各地方足協、職業俱樂部如今越來越重視青少年球員的培養,已經開始組隊,但僅局限于本地區或本俱樂部,尚無法涉及或覆蓋全國。在這種情況下,組織全國性的訓練營,諸多有天賦的小球員暫時沒有入選,也就正常不過。
更為重要的,還是“2028奧運希望之星訓練營”與“2024奧運希望之星訓練營”的最大不同,就是暫不組建全國性選拔隊或代表隊。今年3月,在瀘西訓練營結束后,足協馬上組建2001年齡段國字號選拔隊、赴法國參加蒙太古杯。但這一次開展05年齡段訓練營,更多帶有摸底的性質,也不組隊參加任何國際交流。
正如前中國足協專職副主席王俊生所講,針對中國足球的發展,需要明確提出三步走:即近期2016年到2020年、中期是2021年到2030年、遠期是2031年到2050年。三步之中,中國足協不僅需要了解、熟悉和清楚眼前的情況,更需要對中期和未來有著一個基本的判斷。而2005年齡段小球員,恰好是橫跨中期與遠期的一代。他們既是2028年奧運會男足賽的適齡球員,也將成為2030年世界杯的新生力量、更是未來2034年世界杯的中堅力量。在這種情況下,中國足協組織這樣的活動,就是了解和判斷未來的重要依據。比如在目前,2005年齡段小球員的個人技能情況究竟如何?相比以往幾代球員的同齡時期,究竟是進步還是退步?未來通過發展,他們能否滿足國人的基本要求?
不止于此,通過組織這樣的訓練營,足協希望能夠建立起這一年齡段的數據庫,對國內該年齡段小球員目前的總體情況,能有一個基本評估的標準。從這些小球員12歲開始,便展開全面追蹤,為今后各級國字號隊伍選拔球員提供基礎依據,全面實施數字化管理。這恐怕才是組織這類訓練營的根本意義。而且,由于足協已經專門特設青訓精英部門,整個工作也在交接之中。未來,這個年齡段將會如何組織訓練?如何組建選拔隊?如何加速他們的成長?這些將由青訓精英部門具體負責。但在展開工作前,組織這樣的“摸底”活動很有必要。
足球節選拔,地方推薦
據統計,參加這一次訓練營的2005年齡段小球員,總共113人。這些小球員幾乎都參加了剛在武漢結束的“2017年U12秋季足球節”,只有極個別球員是得到地方推薦。
需要指出的是,這些小球員能否代表目前國內2005年齡段的全國最高水平?這是一個值得探討的話題。因為在秋季足球節進行同期,中國足協還組織了一項“青訓中心U12/U11區域精英訓練營”活動,全國分為七個區。這其中應該也有好苗子,但因沒有參加足球節,未被更多教練所發現,遺憾地錯過這次訓練營。但是,這并不等于這些好苗子未來就沒有機會。所以,在參加這次訓練營的小球員當中,出現“漏網之魚”屬于正常現象。
從另一角度來說,不少好苗子或好球員原先入選名單、但最終沒有前來武漢報到,原因也是各不相同。有些孩子不希望影響學業,畢竟從9日開始,各學校在長假之后恢復上課,家長們擔心孩子因為參加這次訓練營而影響到學習。當然,還有部分小球員則是因為俱樂部或所在單位擔心場外不測,最終未能來到武漢。
所謂的場外不測,主要還是因為這一年齡段的小球員尚未正式在中國足協注冊。擔心自己的好苗子過早曝光之后,被其他單位或者是經紀人利用一些手段挖走,所以就選擇婉拒。
但不管如何,對于這一年齡段的小球員們來說,能夠在這樣的年紀參加全國性的訓練營,無疑是幸運的。對他們的成長而已,無疑也是一種全新的體驗與經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