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題】托尼·阿倫只配底薪 不是防守贏得總冠軍嗎?

體壇+記者孔德昕報道
眼看這個夏天的自由球員市場就要步入尾聲,自由球員托尼·阿倫終于定下了去向。根據多位記者的報道,這位防守悍將已經正式和新奧爾良鵜鶘達成了一年協議,他的新賽季合同很可能只有底薪。
過去一個多月,每當我們盤點剩余的優質自由球員時,托尼·阿倫總是榜上有名。盡管已經年過35歲,盡管近兩年的表現逐漸下滑,但阿倫無疑還是這個聯盟最頂級的外線防守者。他上賽季的防守真實正負值達到2.15,排在所有后衛中的第3位,僅次于保羅和羅伯森,另外還成功入選了最佳防守陣容第二陣。
這樣一位防守強悍、經驗豐富的老將為何沒能在自由球員市場中成為搶手貨呢?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在于,NBA已經進入了重攻輕守的時代,單純的防守型球員已經很難得到大家的青睞,特別是外線。
這一代成長起來的NBA球迷一定都熟知這句話,“防守贏得總冠軍。”現在來看,我們雖然不能完全否定這句話,但防守和冠軍之間的聯系確實已經不比從前。如果另找一句話來替代這句“名言”,或許可以用“利矛可破堅盾。”
規則鼓勵進攻
需要澄清的一點是,我們所說的進攻并非指的是單純的炮轟——像丹特尼當年帶領太陽打造七秒進攻那樣。而是建立在轉移球、空切、擋拆和無私配合之下的進攻模式,這才是能撕破一切防守的進攻。
下面這張動圖展示了綠軍在一個半場陣地戰中通過空切和擋拆完成進攻。
小托馬斯、霍福德和布拉德利三人利用一半場地打出了這次配合,按理說這樣的3v3進攻略顯擁擠,但以霍福德為中軸的空切擋拆讓他們成功撕破了奇才的防守。這個回合充分證明了在面對合理的進攻時,防守方顯得格外被動,而這也有規則限制的因素在其中。
最為人熟知的一項規則改變就是2004-05賽季之前“hand-check”的取消。新的政策規定,防守人在罰球區以外不許用手及小臂接觸進攻隊員身體以阻擋進攻,這大大增加了外線球員突破的成功率。90年代那種肌肉碰撞、撕咬的畫面不復存在,大量外線球員拿到了爆炸般的數據,時至今日,后場得分手們更好地運用了這項規則——造犯規的技能愈發普及。
除此之外,NBA的大個子們還一直受到防守三秒的限制,這也是和國際籃聯比賽區別很大的地方。他們需要兼顧自己的防守站位和對方的進攻,一個不小心就會讓對面后衛或者空切的球員鉆了空子。
這兩項規則加在一起大大增加了進攻方的優勢。打個比方,如果說防守方是在守城的話,那么取消“hand-check”相當于不準他們挖陷坑和擺放拒鹿角,防守三秒則等于讓他們的城門需要不定期開開合合,這就讓進攻方有了抓準時機直接破門的機會。
三分時代到來
在上述兩個規則的限制下,防守方會面對怎樣的問題呢?還是以綠軍的進攻為例。
霍福德在禁區頂端接到球的瞬間,鎮守太陽內線的萊恩正好在邁出禁區防止自己三秒,等他再回過頭來準備補防的時候,綠軍高塔直接分球給了底角空位的奧利尼克——生涯三分命中率達到36.8%的高炮臺。
防守愈發難以招架進攻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三分球的爆發。聯盟在30多年前就引入了3分球,但他們直到過去兩年才真正發掘出了它的威力。上個賽季,聯盟各隊平均每場出手27次三分,歷史最多!另外聯盟平均三分命中率也達到35.8%,排在歷史第8。
勇士作為過去三年兩奪冠軍的超級強隊,已經成為了所有球隊模仿和競爭的對象,而三分球正是他們殺人的武器之一。金州過去三個賽季場均三分命中數分別排在聯盟第2、第1和第3,盡管中間那一年錯失冠軍,但別忘了他們的常規賽戰績是創歷史的73勝9負。
三分球的盛行讓各隊火力空前強大,他們紛紛效仿勇士擺出小個陣容,用運動能力出眾、具備投射的長人擔當內線。當杜蘭特、詹姆斯紛紛出現在4號或者5號位上的時候,你就不難理解聯盟上賽季高達105.6的場均得分了——自1990-91賽季以來的新高。
超級攻擊手爆發
最好的防守莫過于打散對方的進攻,讓他們陷入單打,但超級攻擊手的出現讓此前防守方的努力都化為泡影。杜蘭特很可能是上賽季最好的球員,當防守人距離他0.6-1.2米的時候,KD的有效投籃命中率達到55.4%。但更可怕的是,當防守人距離他更近的時候,杜蘭特的準頭反而提升,達到56.5%。
喬納森·西蒙斯是馬刺的外線防守悍將之一,投手在距離籃筐4.5米以上面對他的防守時,命中率低至32.1%(分衛中排名第6),另外他的真實防守正負值同樣高達1.12(分衛第8)。但在杜蘭特的面前,西蒙斯顯得毫無辦法,只能眼睜睜地看對手在自己頭頂得分。
像杜蘭特這樣的頂級單打攻手幾乎成了各支爭冠球隊必備的成員,火箭有哈登,馬刺有萊昂納德,綠軍有小托馬斯,騎士有歐文。我們并非低估詹姆斯的進攻能力,但說到騎士第一利刃,歐文當之無愧。
面對庫里的制勝一投,圣誕夜面對湯普森的轉身后仰,這些高光鏡頭只是歐文完成眾多一對一終結的冰山一角。當防守方全部被牽制住放任歐文一打一的時候,他們迎來的只有噩夢。
攻強守弱更吃香
有了上述三點的鋪墊,聯盟已經逐漸進入了重攻輕守的時代。像雷迪克這樣功能單一的進攻手可以從76人拿到2300萬美元的年薪,但托尼·阿倫卻只能底薪加盟鵜鶘,連自己效力多年的老東家灰熊也只愿意提供一份底薪。
仔細想想,這并不是今夏自由球員市場的個例。貝弗利、羅伯森都是當今聯盟最頂級的外線防守者,他們在進攻端能做的事情也都有限,但二人的身價無論如何也比不上小托馬斯和歐文(兩位都是進攻頂級防守較糟的典型)。看到這種對比你可能會覺得荒謬,這證明你從心底已經認可了進攻改變比賽的能力遠大于防守。
攻強守弱更吃香并非是指聯盟不需要攻守平衡的球員,那些人自然是頂級球星(KD、萊昂納德、詹姆斯),但如果要在防守和進攻兩方面選一個犧牲的話,防守稍差的人可能會更有市場。這一點很好理解,一名防守球員犯錯很可能會造成對方直接得分,而一名進攻球員犯錯不過就是打鐵告終——投籃不中又有多大罪過呢?
對于一名球員來說,進攻端和防守端的要求就是這么不公平,哪怕你兢兢業業纏繞對手一整場,得到的稱贊也絕不會比拿到三雙的球員多,更別提你有哪怕一個回合出現了漏人的情況。
如此看來,阿倫拿不到大合同已經成了很合理的結果,聯盟也注定會在未來幾年內高舉進攻大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