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舟走進千家萬戶 50多歲大媽與十幾歲少女同競技

體壇+記者九粒報道
7月16日,2017年天津全運會群眾項目龍舟決賽繼續在湖南省常德柳葉湖展開,在經過首日500米的長距離爭奪后,今天進入到200米的中距離爭奪。常德延續著炎熱的日曬天氣,并非職業運動員的群眾大軍在這樣的天氣中揮汗如雨,展示了中國老百姓的自強不息。
既然是群眾項目,肯定是不允許有注冊運動員參加的,今年全運會的龍舟賽場,就是老百姓的大聯歡,各行各業的人都有。
學生是生力軍
近年來,有越來越多的大學開展龍舟社團,龍舟慢慢扎根大學校園。本次全運會決賽,上海龍舟隊就是純由上海海洋大學學生組成,這些隊員全部不是特招生,就是普通學生,因為興趣走到了一起。在學校,保持著每周4練,每天差不多兩小時的訓練強度。對于能參加全運會,這幫學生非常興奮:“以前壓根兒就沒想過能有機會(參加全運會),以前學校龍舟招新還比較困難,現在根本就不愁人了,這可以很好的促進龍舟運動在民間的發展。”
和上海隊一樣,江蘇隊的隊員也幾乎都是年輕學生組成,一位江蘇女隊的隊員告訴記者:“我們純屬于強湊隊,組隊半年都不到。我們的隊員來自江蘇各個大學的各個團體,有龍舟社團、跆拳道社團、柔道社團等等,但無一例外大家都幾乎沒有接觸過龍舟這個項目。不過能通過這樣的途徑參與到全運會中來,我們也覺得很榮幸。幾個月滑下來,對龍舟也產生了感情。”當被問道劃龍舟不怕被曬黑的問題時,小姑娘們笑著反問說:“難道我們還不夠黑嗎?”
大媽力壓少女
但是,以青春少女為主力的上海隊和江蘇隊都輸給了大媽占多數的湖南隊和廣東隊,賽后江蘇隊隊員說:“太佩服這些大媽了,給我們好好上了一課,以后一定要更加刻苦訓練。”
湖南女隊和廣東女隊以大媽為主力,她們中年齡最大的已經55、56歲,湖南女隊的陳玉芳大媽說:“我們才組隊幾周的時間,我們都是懷化一個縣的農民,平均年齡都50多歲了,其中大多數人以前都沒有接觸過龍舟。”陳玉芳說成立女子龍舟隊既是參賽需要,也豐富了大家的生活,“平時只知道種地,也沒啥娛樂活動,現在這個至少還能算一項娛樂。”
但畢竟年紀擺在那里,又有競技的需要,大媽們也需要接受嚴格的訓練:“我們的教練非常嚴格,基本上我們每天都要訓練,上午需要跑步練體能,下午要下水。我們很多姐妹以前那受過這么嚴格的訓練,出現傷病也是沒辦法的事情,但大家都是輕傷不下火線,但凡能堅持,都要上陣去劃,沒有人想拖隊伍的后腿。”
很多阿姨還必須因為劃龍舟而不得不舍棄家里的莊稼以及和家人相聚的時光,“這是沒辦法的事情,既然選擇了做這個,那總得做一些犧牲嘛。”陳玉芳大媽說。
50多歲的大媽VS十幾歲的少女,這樣的對決在競技體育中并不多見,全運會龍舟比賽讓這種對決變成了稀松平常的現象,每個人都有權利追求全國冠軍的夢想,年齡不再是阻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