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球率僅42%卻凈勝3球,信奉傳控足球的勒夫學精了

繼德國“三隊”殺入U21歐青賽決賽,德國“二隊”也在聯合會杯半決賽中4比1大勝墨西哥,將與小組對手智利爭奪冠軍。這個暑假,簡直就是為德國足球炫耀人才儲備而設的。
這場與墨西哥的半決賽,德國隊延續了小組賽階段的良好表現,并改進了一些不足之處。過去兩場對智利和喀麥隆的小組賽,德國隊都表現得非常慢熱,開局20到25分鐘內處于極其被動的狀態。但本場對墨西哥,德國隊一反常態地搶開局,利用積極的中前場逼搶令墨西哥無法找到傳控節奏。更加美妙的是,德國第一次斷球反擊就由戈雷茨卡首開紀錄,第二次反擊又由沙爾克04中場新星再下一城,踢了不到8分鐘就確立2球優勢。如果蒂莫·韋爾納把握能力更強一點,德國隊不到20分鐘就可以3球在手了。
戈雷茨卡用時不到8分鐘就兩次洞穿奧喬亞把守的球門。
數據顯示,墨西哥本場控球率高達58%,射門25比12,犯規8比16,很難理解為何會以1比4的大比分落敗。但事實上,如此一邊倒的數據很大程度上是德國隊主動造成的。2球領先后,勒夫的球隊就立即收縮,耐心等待反擊機會。下半場韋爾納再次獲得單刀機會,同樣是來自于快速反擊。很多看直播的德國球迷都感慨,已經不記得德國隊上一次控球率只有四成是什么時候了。這種久違的控球劣勢的出現,一部分成因當然是克羅斯、赫迪拉、厄齊爾、博阿滕、胡梅爾斯等主力缺席,但更大一部分成因在于勒夫“學精”了。
勒夫已帶隊取得101場勝利,勝率超過66%,數據上已是德國隊史第一帥。但由于只拿到一座世界杯,關于他是否已經超越赫爾貝格或者舍恩,外界仍然存在較大爭議。不過有一點沒有太大爭議,那就是勒夫完美繼承了德國教練的“傳統美德”。在現代足球發展史上,德國教練從來沒有扮演過領導角色。他們并不擅長發明與創造,但精于學習與改良,教練生涯末期的海因克斯是一個典型,而成為國家隊主帥之后的勒夫更是如此。
下半場赫克托(3號)喂餅,2次錯失單刀良機的韋爾納(11號)終于破門。
克林斯曼在位期間,德國隊的進攻型踢法是以快速與直接為主旋律,并不重視節奏控制。經歷2008年歐洲杯的波折之后,勒夫變陣4231以加強中場控制力的同時,逐漸向巴塞羅那的傳控踢法靠攏,甚至一度走上“無鋒”之路。近兩三年,隨著馬德里競技崛起,切爾西在孔蒂手下復辟,以及皇馬依靠相對功利的踢法打破歐冠改制后的衛冕魔咒,反擊足球已完成對傳控足球的反超。在這種發展背景下,勒夫沒有繼續執迷于傳控,而是果斷地跟進潮流,在本屆聯合會杯上改打三中衛,并在比賽中主動尋求反擊。早在小組首戰對澳大利亞,德國隊就有過后半小時的穩守反擊(以勒夫用韋爾納換下瓦格納為標志),只是當時更像是被動而為之。到了與智利的比賽,這種主動尋求反擊機會的比賽策略愈發明顯,施廷德爾半場結束前扳平比分的進球,正是通過一次教科書式的快反來完成。
與墨西哥的比賽,勒夫又一次安排基米希出任右中衛,同時安排速度飛快的蒂莫·韋爾納出任單箭頭,讓德拉克斯勒與施廷德爾在其身后負責輸送,戈雷茨卡位置后撤,與魯迪搭檔雙后腰。如此安排意圖相當明顯,一方面是要加強后防的出球能力,另一方面則是前場提速,這既是打反擊,又是打地面滲透的標志。而戈雷茨卡的2個進球,正是這種戰術與人員安排的結晶。
2球在手后,德國隊立刻主動讓出中場,讓出控球權,無球狀態下變成5221陣型,一旦得球就通過兩名翼衛(亨里克斯與赫克托)迅速前插,變成3421的攻擊陣型,通過邊路簡單直接的傳跑配合撕破墨西哥防線,不做過多的盤帶與互傳。由亨里克斯、戈雷茨卡與施廷德爾組成的右路配合嫻熟,成為了球隊的進攻源泉。相比之下,隊長德拉克斯勒依舊沉溺于個人盤帶,多次貽誤戰機,導致左路走廊未能徹底打通,這也是德國隊的穩守反擊在上半場沒有施展足夠威力的重要原因。
獲勝之后,勒夫擁抱再次在比賽中途接過隊長袖標的基米希。
相比于馬競、切爾西或者皇馬,德國隊中場沒有設置像坎特、卡塞米羅那樣的“絞肉機”,勒夫在這一點上依舊信奉巴薩那種人人都能傳控的思路,即使用傳球能力出色的技術型球員擔任拖后中場(主力的克羅斯,聯合會杯上的魯迪),如此安排是否合理見仁見智。好處當然在于一旦斷球,由守轉攻效率最高,而壞處則在于中路硬度不夠,三中衛所面臨的直接沖擊相對較大。德國隊4場比賽下來場場失球,或多或少也說明了不設專職的中場攔截者似乎有點冒險。
當然,無論是三中衛抑或是防反踢法,德國隊都在學習與摸索當中。特別是當主力歸隊,這樣的學習與摸索還得從頭開始。這樣的轉變過程必然伴隨陣痛,最終也未必一定可以收到理想效果。但至少,善于學習的勒夫勇于嘗試,與時俱進,這就足以點贊。
此外,這場半決賽還有一個新收獲:補時進球的尤尼斯。這個進球正好由3名替補合演,先是布蘭特在禁區前右側橫敲,接著是埃姆雷·詹在禁區弧內停球然后迅速過渡到左側,最后由尤尼斯反越位插入禁區左肋,7米外面對奧喬亞小角度推射遠角,鎖定4比1的勝局。
這位身高不足1.70米的阿賈克斯邊鋒連續2場比賽都在80分鐘后登場,上一場對喀麥隆時就非常活躍,可惜2次與進球擦肩而過。尤尼斯是一名特點非常鮮明的球員,他是上賽季歐聯杯的盤帶王,在德國球員當中是絕對的異類,也是德國人口中的“街頭球員”。
補時進球的尤尼斯讓人看到了奧東科的影子。
很難想象,一名在競技水平已下滑得相當厲害的荷甲聯賽中并不具備絕對統治力的進攻型球員,可以在高手如云的德國隊中立足。但如此不按常理出牌的球員,往往可以在大賽當中占有一席之地,就像是2006年世界杯上的奧東科那樣,在某些特定時間段發揮作用,扮演奇兵角色。至少從這兩場比賽的表現來看,尤尼斯所能發揮的作用絲毫不遜于11年前的奧東科。這樣看來,在德國隊中角色位置邊緣的尤尼斯,完全有希望獲得一張明年世界杯的“外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