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議新政:外援賣方市場大崩盤 補時換上3名U23?

北京時間5月24日晚,中國足協接連出臺兩條爆炸性政策。一是足協要求2018賽季起,各俱樂部整場比賽累計上場比賽的U23國內(港澳臺除外)球員,必須與整場比賽累計上場比賽的外籍球員人數相同。二是限制高價引援的一些舉措。具體如下:
對此足球圈專業人士以及球迷展開了議論。有人認為足協需要謹慎指點,避免此前形勢大過內容的情況發生。也有人認為U23球員身價將暴漲,不過他們可能在24歲退役...上有政策下有對策,也有人對于新政給出了應對方式:“傷停補時階段一氣換上3名U23球員...”
足球圈人士熱議——
@楊翼:好的u23有5個,就可以上5個外援咯?而且變數不清楚。。。必須相同,也可以u23數目多于外援數目嘛。。
@徐毅:那綠城可以上五個外援了。
@葉慧:上幾名外援就得上幾名U23,這新政不明覺厲無力反駁。
@Asaikana:注意,奢侈稅這東西是從6月19日即將開放的夏季轉會期就開始施行了,也就是說,夏天你砸多少錢進轉會市場,就得付出再一倍的錢進足球發展基金。今年的二次轉會恐怕將會陷入一個前所未有的低潮期,對于亟需靠二轉來改善球隊的積分榜下游球隊來講,起到了不小的限制作用。
@Asaikana:足協放大招了呀。財政公平政策是之前有透過風的內容。U23上場數量和外援數相同這個想法不錯,有一定的針對性,但實施細則需要謹慎制定,避免出現形式大于內容的情況再度發生。
@體育民工李繼軒:U23球員要把握好機會,這個機遇挺難得;俱樂部的賬目上以后會出現問題,為了抹平虧損,母公司的以廣告費形式進行的注資會增加,其實只是賬面上沒有虧損而已。高價轉會費可以收取一小部分的管理費,但現在的比例明顯欠妥。估計軒然大波會出來,不排除俱樂部“鬧革命”獨立聯賽的可能。
@劉思遠:太狠了!中超外援賣方市場大崩盤,買方市場直接縮水百分之五十!你說吧,好的U23球員得翻多少倍?三隊中超球隊亞冠同出線局面,估計得等好些年了!
@申煒:其實足協各種新政都是為了培養年輕隊員,想法是好的,可是你們想過嗎,很多隊員到了24歲就可以退役了,因為很難獲得出場機會。各種折騰吧,等到聯賽失去了吸引力,就徹底消停了。
給各俱樂部免費出個招,讓外援自己買斷和俱樂部的合同,然后自由身投奔中超,費用可以以工資形式補償。如果足協認為工資也算轉會支出,那么可以以肖像權等形式補償??傊?,辦法有的是,看你想不想鉆空子。
@赧郎77:我是在上港蘇寧賽后看到足協有關限制高價引援新政消息的。看到發布廳里大多數同行發出驚嘆的樣子,我在想,新政就真的這么可怕嘛?可能各俱樂部真得要停下重金砸人的步子了,可是這么多年了,中國足球為什么人才上不來?任何決策都可能帶來不同效應,也許中國足球正需要這種自上而下的改良,也許只有經歷陣痛,中國職業足球才能健康成長。都先別妄下定論論是非,看看韓國青年隊在世青賽大放異彩,其實就會理解,靠外援撐局面,不過是一時之快!
@星庭:兩條新政。財政方面我贊同有一些措施,個人主要研究的兩個,日本各級聯賽是三年赤字就降級,MLB等美式運動則有軟/硬工資帽。財政限制一開始不一定合理,但這條路可以試著走,可以慢慢改進,符合大國聯賽國情。U23這個,我就問一句,24-28歲球員就不成長了嗎。多少亞洲球員28乃至30才到巔峰的。
@賀煒:新政策下,很多球員是不是24歲就可以退役了?
@牛眼看球:說實話,我魯一點都不虧啊!引援幾乎為零,賣了很多人,夏季可以放開買人了!
國安球員張曉彬更是笑稱:“絕妙錦囊,給各個俱樂部提個醒哦,請大家看清楚,政策是累計,所以明年終于可以正常踢比賽了,只不過會在傷停補時階段一氣換上3名U23球員來應付政策。”也有球迷表示:“我首發三個U23,五分鐘后用三外援把他們換下來。好吧,累計人數相等了?!?/span>
球迷熱議——
@KisRECARDO:中國足球又要倒退十年......
@我自己一個人游蕩:還是要考慮好細節啊,別到時做成形式了。
@拖______延癥患者:經研究決定到底是怎么研究的?!
@莫西干老槍:哈哈,見識了有多奇葩了,想一出是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