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德興:京滬大戰名存實亡 重壓之下只剩粗糙犯規

體壇周報記者馬德興北京報道
在天河體育中心看完廣州恒大與上海上港的“粵滬大戰”后,記者匆忙趕回北京,期待著“京滬大戰”同樣會是一場精彩的“國家德比”。盡管北京中赫國安隊以2比1取得了比賽的勝利,也迎來了新賽季的首勝,但不得不說,過去美好印象的“京滬大戰”已經“死去”!
恒大與上港的天河之戰賽前被譽為提前到來的“天王山之戰”,整個90分鐘的比賽也確實讓球迷見識了雙方高質量、高水準的對抗,不管是恒大隊的整體作戰還是上港外援的即興發揮,五個進球都是可圈可點。但是,回到工體之后,或許是由于雙方球員的質量無法與粵滬之戰相比,也或許是由于雙方都承受著巨大的壓力,整場比賽亮點不多。
說雙方都承受巨大的壓力,國安隊是因為開局先前一平一負,積分表上倒數。在新賽季前更換了東家之后,如果回到主場依然無法取得一場勝利,將令新東家壓力更大,而主教練何塞也需要考慮自己的帥位問題了。上海綠地申花隊的壓力則更多地來自于場外,秦升和孫世林此前一輪聯賽中的舉止,令申花上下唯有用比賽的勝利來緩解自身的壓力、盡快轉移外界的視線。不過,也正是因為秦升和孫世林無法出場,多少影響了申花隊中場的實力,特別是防守端的弱點完全暴露在國安隊面前。而國安隊趙和靖的停賽,也讓國安隊的防線變得弱不禁風。
很遺憾,由于雙方均沒有可以變化的底牌,或者說底牌不多,因而比賽開始后,雙方并未在技戰術方面表現出太高的水準。相反,雙方球員的犯規不斷、主裁判的哨聲不斷,令比賽顯得極不流暢。如此多的犯規,也讓先前因“敢吹”而被中國足協列為榜樣的主裁判馬寧有些“哨軟”了。譬如,上半時第34分鐘,曹赟定從身后放倒了張池明,正常情況下,曹赟定應該領到一張黃牌。因為先前已經領到了一張黃牌,馬寧最終僅僅只是口頭警告。否則的話,曹赟定應該是“兩黃變一紅”而直接下場了。可是,恰恰是這次馬寧的手下留情,讓曹赟定抓住國安隊防守中的一次失誤,很快將場上比分追成1比1。
再譬如下半時第70分鐘時,此前因為對柏佳駿的犯規而領到一張黃牌的張池明,又在一次在飛鏟中直接踢倒了柏佳俊,馬寧再次手軟。而柏佳駿則因為這一次飛鏟,受傷之后被迫下場。
類似的動作,整個比賽中隨處可見,雙方共有8名球員各領到一張黃牌。如果馬寧稍稍嚴格的話,黃牌數“上雙”是輕而易舉的。而比賽最后階段伊爾馬茲的進球也存在著從越位位置上回撤獲利的嫌疑,最后階段呂征在國安禁區內被放倒是否應該是點球?也存在著爭議。
不得不說,不管是國安還是申花,雖然都是中國足球職業史上有著較長歷史的球會,也都曾是“豪門”,但如今,國安隊里幾無北京籍球員,申花隊里幾無上海球員,這或許從一開始就已決定了“京滬德比”就僅僅只是紙面上的文字游戲,兩家俱樂部都已經沒有了豪門的底蘊。
曾經,國安歷史上的“小快靈”風格和上海灘的“海派風格”各領風騷,可這場比賽除了雙方粗糙的技術之外,再也見不到各自的特點,甚至開始趨于同質化。國安隊就靠著伊爾馬茲的靈光一現,取得了兩粒進球;而申花隊的“野獸”特維斯也早已不復當年之勇。無論從哪一方面來說,雖然同樣是焦點之戰,但還是無法與此前一天的粵滬之戰相比,尤其是在技戰術含量方面。
“火爆”的動作,加上“爭議”的進球,主導了這場京滬大戰。或許就像國安隊主帥何塞賽后所說的那樣,因為球隊打造全新的技戰術體系才短短的三個多月時間,球隊需要時間來磨合。申花隊在換帥之后也一樣,這就決定雙方的技戰術含量著實令人難以恭維。
當然,對國安而言,3分才是最為重要的。它極大地緩解了球隊的壓力,至少避免了上賽季扎切羅尼任期時連戰不勝的尷尬,而勝利,也讓國安和申花回到了一條線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