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一支球隊vs11個人 恒大憑什么“鎮壓”上港?

《體壇周報》記者馬德興廣州報道
新賽季中超才進入第三輪,廣州恒大主場迎戰上海上港之戰就已被認為是“天王山”。本以為中超會迎戰更新換代,本以為鐵心要拿中超冠軍的上港將在天體中心掀起波瀾,而最終的結果是恒大迅速鎮壓了上港隊的“造反”。
一支隊vs11人
應該說,拜電腦編寫賽程所賜,本賽季中超剛剛開啟便好戲連臺,像恒大與上港之間的對決在第三輪就已經上演,而且整個比賽過程也確實不負“天王山之戰”的美名。整個90分鐘比賽跌宕起伏,從恒大上半時完全輾軋以2比0領先;到下半時上港利用外援個人能力追成2比2平,再到關鍵時刻于漢超挺身而出贏得點球,高拉特最終一腳定乾坤,恒大最終捍衛了自己的榮耀。盡管賽后上港隊主帥博阿斯心有不甘,“這場比賽或許合理的結果是2比2。”不過,讓恒大隊最終取勝的,恐怕還是球隊的整體性。
現場觀看這場比賽,一個最大的感受就是:恒大隊是像一支球隊在踢球;而上港隊則像是11人在踢球。一支球隊是由11名球員組成的,但11人未必就能夠形成一支球隊,這場比賽已經對此給出了很好的闡述。應該說,恒大經過這幾年的磨合,已經進入了相對成熟期,這種成熟恰恰是目前中超其他球隊中沒有的形成或達到的。單就外援而言,恒大隊的高拉特、阿蘭、保利尼奧或許并不是“最貴組合”,但這些外援與恒大隊中的本土球員能夠捏合到一起、成為“一支球隊”。所以,整個比賽中,恒大的攻守都很是流暢。
恒大的成熟,還可以從鄭智的停賽中看出。賽前,鄭智被追加停賽一場,主教練斯科拉里也因為“實話實說”受到中國足協停賽一場處罰。換成是其他球隊,在隊長和主帥同時缺陣的情況下,整個隊伍多少會受到一些影響。可從這場比賽來看,頂替鄭智的徐新在場上依然發揮出了很強的作用,可以說很好地彌補了鄭智的缺席,在他受傷下場之前,傳接球處理、中場的防守作用相當有效果。這可以說是恒大的板凳有深度,但替補球員出場后依然能夠發揮作用,這何嘗不是一支成熟隊伍的體現。
或許,恒大的控制力較兩三年前有下降,但這種下降并不是恒大自身在倒退,而是其他中超球隊大量投入、引進世界級外援之后縮小了與恒大的差距。就上港隊而言,鋒線“三叉戟”浩克、奧斯卡以及埃爾克森的確是提升了上港的戰斗力,甚至可以說這個外援組合遠在恒大隊之上。但是,上港依然無法戰勝恒大,根本原因還是在于上港隊的外援和隊內的本土球員不匹配。
在這場比賽中,上港隊的外援還是表現得很搶眼,在0比2落后的情況下追回的2球其實就是靠浩克、奧斯卡、埃爾克森三人的個人靈光乍現。而在整體上,通過下面兩張圖,我們就可以清楚地看到:上港隊因為外援與本土球員不匹配,根本無法形成“一支隊”!
所以,同樣是11人在場上較量,最終恒大是“一支隊”完勝上港隊的“11人”。這就是足球、也才是足球!
王朝不可輕易復制
終場哨聲響起之時,記者在現場又聽到了這樣的“戲謔”:“上港想要贏恒大,恐怕要等恒大這批球員退役之后。”這雖是一句玩笑,可背后的潛臺詞再清楚不過,即恒大之所以開創中超新王朝,其根本不僅僅是老板砸錢引進外援,場上8名本土球員的質量,才是其他中超15強難以復制的。
其實不止是上港,像江蘇蘇寧、天津權健、華夏幸福等中超諸強的外援質量,都可以說超過恒大。但是,在這種情況下,這些對手在與恒大的直接對話中,依然無法戰而勝之,根本原因不是外援,而還是在于本土球員。新賽季中,中國足協出臺3外援新規,這其實進一步拉大了恒大與各個挑戰者之間的差距。隨著聯賽的深入,新政對今年中超聯賽的影響將會進一步體現出來。像蘇寧隊在特謝拉、R馬傷停缺陣的情況下,本賽季中超僅得1分,也是同樣的問題。僅僅想靠砸錢引進外援、然后馬上能在聯賽中取得立竿見影的效果,這樣的時代恐怕已經過去了。
設想一下,假設上港隊的艾哈邁多夫能夠出場,上港的中場不至于完全被恒大掌控,整個隊伍的進攻也將會更有組織。恒大想繼續保持優勢的難度也將進一步增大。但3外援政策讓上港選擇了三名巴西攻擊手,雖然在前兩輪比賽中占據場上絕對優勢,但因為對手偏弱,上港并未經受真正考驗。
更進一步說,新政中的U23規定,也讓恒大擴大優勢。最為典型的是,同樣是U23球員,上港的張華晨因為上半時一次回傳失誤,身后的王燊超接應不及時,讓高拉特插上傳中、于漢超打破僵局。上港隊隨即用于海換下了張華晨,這其實將進一步打擊張華晨的自信心,未來上港隊將繼續在U23規定上“吃苦頭”。可是,反觀恒大的徐新,恰恰是他在上半時對浩克一次關鍵性的防守,破壞了上港隊的反擊機會,徐新身后的于漢超直傳上港隊后衛身后,由阿蘭反插將比分擴大為2比0。
這一正一反的例子,讓上港隊完全被恒大打亂了節奏與戰術部署,從另一個側面也說明了U23球員對整個隊伍的影響。更為重要的是,上港對于U23新政一直采取一種應付的態度,中超三輪以來,開賽未多久便將張華晨替換下場。賽后,博阿斯依然耿耿于懷,對U23政策頗有微詞。可問題在于:恒大隊此仗將左后衛陳澤鵬放在替補席上,用李學鵬專門應對上港隊的邊路進攻,而啟用徐新直接頂替鄭智。為什么恒大隊可以在U23球員方面有如此多的變化與選擇、而上港卻只是疲于應付?這其實更反映出上港為什么難以贏下恒大。
其實,不只是恒大,迄今為止三輪之后取得全勝的魯能與富力同樣都很好地使用好了U23球員。所以,U23新政絕不是雞肋,根本還在于俱樂部及主教練對于這一新政的態度。對上港而言,如果這個問題不解決,恐怕很難在中超聯賽笑到最后。
恒大仍有致命隱患
恒大戰勝上港后,極大地緩解了壓力,但這并不意味著他們已經不存在問題了。往年,恒大給外界印象最深的是“惹不起”的下半時。當其他中超各隊在上半時有足夠的體能與恒大隊周旋或對抗時,恒大很難占到太多便宜。但進入下半時,隨著對手體能的消耗,恒大開始顯現優勢。但最近一年多來,特別是本賽季中,我們已經看不到那個“惹不起的下半時”了。
就以與上港隊這場比賽為例,上半時,恒大隊完全壓制住了上港隊進行狂攻,而且也取得了效果,23分鐘時就以2比0領先。可是,進入下半時之后,上港隊反而連追兩球,一度將比分追成2比2平,甚至浩克還有很好的機會反超。這其實恰恰就是反應出目前恒大開始“老化”的問題:隨著恒大核心球員年齡的增長,進入下半時之后,恒大隊員的體能已無法像過去那樣占優。
據統計,在今年前三輪亞冠聯賽小組賽中,恒大隊總共10個進球中,6個是在上半時攻入的,4個則在下半時攻入,而最后15分鐘進球只有2個。在今年中超三場比賽的6個進球中,最后15分鐘取得的進球只有2個,分別在主場絕殺了北京中赫國安與上海上港。相反,在5個丟球中,下半時丟球就占了4個。至于亞冠,球迷印象最深的就是最近一輪主場迎戰川崎前鋒時,在最后時刻被對手點球追平比分。
統計數據已深刻地反應恒大的問題。而這一場對陣上港隊能夠最終取勝,很重要一點恐怕還是在于一個“變”字。李學鵬、鄭龍、于漢超等未能入選國家隊的球員有機會出現在首發陣容中,而黃博文、郜林加上停賽的鄭智則沒有首發,再加上像徐新這樣的新鮮血液出場,是確保恒大隊取勝的基礎。即便如此,恒大隊在下半時一度時間里依然顯得有些被動,這與球員體能消耗不無關系。
未來,恒大隊依然還要面對雙線作戰的問題。所以,恒大隊究竟應該如何更好地使用球員,特別是恒大隊中的本土球員質量依然是最好,這將決定恒大隊究竟能夠走多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