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聯新規則不利老將、沖擊新人 日方提案針對國乒?

體壇+特約記者趙云龍報道
北京時間3月28日,國際乒聯官網刊登文章,介紹即將于2018年1月推出新的世界排名積分辦法。乒聯即將對國際積分排名進行大手術的傳聞,終于被官方證實。而早在3月6日,日本乒協官網就提前刊登出了類似的內容。這個日方的提案一旦通過,將會對世界乒壇的格局產生重大影響。新積分規則不以球員相互勝負關系計算積分,只以晉級輪次及賽事級別計算積分,球員要多拿積分就得更頻繁地參賽。新規則嚴重不利于老將,而相對有利于年輕有沖擊力的新人。
提議新奧運周期修改國際乒聯積分規則,是日本乒乓球界多年來孜孜不倦挑戰國乒大戰略的一部分。從2008年9月的無機膠水取代有機膠水,到后來小球改大球40mm,改更大的球40+,再到后來比賽用球改為塑料球,再到去年吉隆坡世乒賽鬧出的增高球網高度,國際乒聯這些年的很多新政策,背后或多多少都有日本器材商或日本乒乓球同行的影子。
在現行國際乒聯積分規則下,積分排名不同的球員之間打比分,勝者獲得的積分是不一樣的,新規則就完全不同。例如:如現男單世界排名第64位的張本智和在某項公開賽男單首輪對上世界排名第5位的奧恰洛夫,張本智和爆冷戰勝對方晉級,按現行規則可以獲得相對高的積分。而新規則下,張本智只會拿到屬于該級別賽事晉級第二輪的球員應拿到的分數。
表面看這好像對張本智和這樣的球員不利,但情況并非這樣。新規則還規定,不同類型的賽事積分有不同的有效期,奧運會的積分有效期能達到四年,但每年遞減25%。世乒賽有效期為兩年,每年遞減50%。有傷病的球員可以申請排名保護,但期限不能超過一年,只要一年不打比賽,其名下所有積分將清零。因此球員的參賽強度陡然增加。
國際乒聯官方之所以看好日本乒協的提議,根源就在于日方提出的概念以“吸引高水平球員參加更多的大賽”為目的。以本賽季為例,除了杜塞爾多夫世乒賽,國際乒聯旗下的賽事還有男女單項世界杯,以及六站乒聯巡回賽黃金賽事,另外還有乒聯年終的總決賽。但不是所有的精英球員都能把這些賽事參加完,特別是上了年紀的老將,以及中國隊這樣團隊建設非常規范的球隊的主力。
乒乓球進入無機膠水時代、小球改大球,最近又將賽璐珞球換成了塑料球,球員在大賽中需要付出的體能和精力更多,造成更多當打之年的球員腰傷、腳傷不斷出現。如果再從積分規則上逼迫核心精英球員頻繁參賽,只能讓老將們的生存空間更狹小。從乒乓球的后備力量規模上看,能與中國隊一拼的也就只有日本了,歐洲那些乒乓球傳統國家,要么靠著30多歲、甚至40多歲的本土老將支撐門面,要么借用幾個從中國邀請去的“海外兵團”勉強度日,日本乒協的這個提議,首先從歐洲乒壇的角度看就會引起更多的反對。
日本乒協葫蘆里究竟賣的什么藥?很簡單,他們就是想在中國隊絕對主力還沒完全培養成熟的情況下,靠自己的年輕球員的沖擊力,來沖擊國乒的霸主地位。馬龍現在可謂達到無敵境界,但頻繁參賽,會影響馬龍的運動壽命,而樊振東現在的功力還沒完全達到馬龍的境界,但日本男乒也無法對樊振東構成實質性的威脅。不過女線的情況就不一樣了,女球員本身的發揮就起伏更大,2010年莫斯科世乒賽的慘敗,正是當時丁寧、劉詩雯還沒完全鍛煉成熟的結果。
新規則比賽獎金的提高能促進高排名球員參加重要比賽,這也是一張空頭支票。網球的迪拜公開賽就是一個反例,比賽獎金不低,但賽事質量不高,高種子球員也會各種磨洋工。網球是高度職業化的項目,基本是以球員個體為單位的運作模式,因此如四大滿貫公開賽等精品賽事不斷提升獎金,肯定更能吸引球員參賽。
乒乓球總體的職業化程度很低,不論中國還是日本,奧運戰略都是第一位的。中國乒乓球隊為什么每次大賽前喜歡封閉集訓一個多月?主要是我們這種模式適合自身的需要,能無往不勝。新規則下肯定會對世界乒壇的新格局產生一定影響,但如果日本乒協真要制造一個日本青年球員直接PK中國更年輕的核心主力的局面,相信他們的勝算也不會提升太多。
國際乒聯官網上公布的這個方案還將在今年杜塞爾多夫世乒賽期間的乒聯大會上討論。目前國際乒聯管理球員的最有效方式,就是世界排名及積分,相信這個方案會引起各協會的熱烈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