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國梁訓話!新人搶班開始 老將的生存環境變復雜

體壇周報特約記者白楊報道
切換到訓練模式,國乒毫不含糊。即使是傳統的元宵節,推開體育館路訓練局國乒訓練館三樓的大門,乒乒乓乓的彈跳聲,握拳吶喊的打殺聲充斥著館里的每個角落。
這個元宵節對國乒的意義,不是食堂專門準備的元宵,而是東京大幕開啟后,環環相扣的直通賽名額,而直通杜塞爾多夫才是第一站。
許昕 生存環境變得復雜
很多隊伍參加世錦賽等國際大賽的名額要么根據狀態,要么根據排名入圍,類似國乒這樣想獲得世錦賽的名額,都需要隊內一輪一輪的大循環來淘沙的,實在少之又少。
更何況,這才是直通杜塞爾多夫世乒賽的第一站,也并非人人都有資格參加,1月大循環的前六名,參加匈牙利公開賽的六名,以及許昕和樊振東這14人爭奪八個參加3月最終直通賽12人的名額。
盡管有奧運男團冠軍在手,但許昕還是沒像張繼科和馬龍一樣能拿到“免戰”資格,畢竟他倆都有奧運會單打金牌,矗立于金字塔頂端。
新周期開始,對身份也發生了變化的許昕來說挑戰也更多。用劉國梁的話說,“其實不用選,他也有資格打第三階段”。但之所以讓他,唯一一個奧運冠軍跟大伙一起比賽,就是想“增加比賽機會,多找一找比賽感覺。”
10勝3負積23分位居樊振東之后列第二,這是許昕此次大循環交出的成績單。但劉國梁卻難稱滿意,在總結時給他敲起了警鐘,“許昕的比賽我看了,也在嘗試一些平時練的東西,但變化不大。從整體發展上看,許昕在打法風格上已偏于落后,該給他敲一個警鐘。”
總教練發話,許昕心里當然壓迫感滿滿。作為直板打法的獨苗,他也知道打法上自己的不足,如他所說,“既然選擇繼續打下去,就會想辦法去解決存在的問題。不會放棄,不會退縮。”
許昕明白,只有多贏球,才能保住自己的位置。打江山容易,保江山難。前有張繼科馬龍,后有樊振東等一批如狼似虎的追趕者,位置略有尷尬的他不進則退。劉國梁說得很直白,他要繼續生存下去,只有改變,“在更換新球對抗增強的情況下,這位奧運會冠軍要考慮的是如何能生存的問題。”趁著馬龍和張繼科在調整狀態,許昕該想辦法解決問題,伺機追趕,才是他立隊之本。
樊振東 目標明確謀單打
樊振東拿到了此次循環賽的頭名,看得出“小胖”現在作為“追趕者”勢頭之猛,渴望之強。里約歸來后,樊振東就憋著一股勁兒,在隊里洗牌前,為自己搶占好有利的位置。畢竟,競技賽場沒有人想甘當配角。
近半年來一連串冠軍入手,為樊振東注入了信心,也吹響了他搶班奪權的號角。目標從最開始的“爭取參加東京奧運會”變成了“東京奧運會的冠軍”,看得出,搶一張單打名額,就意味著樊振東必須要打破現存在的馬龍張繼科的雙王模式。
從目前隊伍情況看,樊振東現在競技狀態和水平明顯要好于其他隊友。但這才周期剛開始,他的參照目標不是許昕,不是方博,而是馬龍。只有在世界大賽中戰勝馬龍或張繼科,才能博得劉國梁的信任。
馬龍和張繼科在取得奧運會單打金牌之前,都有世錦賽奪冠的經歷做底。杜塞爾多夫世乒賽,是樊振東邁向東京周期的第一步。他也喊出了自己的目標:拿下世錦賽冠軍。
劉國梁特意拿馬龍和張繼科的經歷來激勵樊振東:張繼科把握住了2010年打莫斯科團體世乒賽的機會,決賽時把握了三號上場的機會;2011年,他拿到了世錦賽的單打冠軍,爭取到倫敦奧運會的參賽資格,完成了大滿貫。而馬龍,2008年和2009年隊里的位置要在張繼科之前,但兩次世錦賽的失利(2010年輸給波爾、2011年鹿特丹輸給王皓)讓他沒拿到倫敦奧運會的單打機會。但從2012年到2016年四年,他不輸外戰,不管大賽小賽,他就是這樣把握一個機會,再去爭取下一個機會,一直到2016年完成大滿貫。
目標明確,動力才能更足。樊振東在比賽中表現出的“執著的野心”是別的隊員所沒有的,這也是劉國梁對其滿意的地方。“要想超越,必須拿出野心,拿出目標,敢于去跟強手對抗。”
不過,既然目標比別人高,那意味著隊伍對他的要求也更高。循環賽拿下第一的成績面前,劉國梁看到更多的是樊振東的不足。在總教練心里,樊振東應該“只負一場”,應該“體現不一樣的打法、風格和想要練的東西,從比賽中有看到他們的變化、有在嘗試,但取勝欲望不強。”
隊內循環賽,大浪淘沙,樊振東要想脫穎而出,一口氣都不能有松懈的時候。
東京 馬龍比張繼科有戲
馬龍和張繼科是功成名就的大滿貫級別的選手,他倆領先其他所有隊友不止一個身位。對處在金字塔頂端的他們來說,完全可以游走在榮耀的光環下。但張繼科和馬龍還在堅持。
里約除掉心魔后,馬龍意氣風發,現在的他雖然已經有些錯過一個運動員的黃金年齡,但他愣是咬著牙一步步堅持到了屬于自己的春天。競技水平,心理狀態都處在上佳階段的馬龍還有心氣,去挑戰國乒另一項傳奇的紀錄。
國乒選手之前參加奧運會年齡最大的要數王勵勤,2008年時,大力30歲。如今,28歲的馬龍渴望著挑戰自己的第三次奧運之旅。如果能實現衛冕,那他將擁有更多只屬于他的傳奇。王皓有過三次奧運經歷,但單打都與金牌無緣。馬龍一旦做到,將甩開張繼科,奠定自己在國乒的歷史地位。
另一位沒在里約拿到單打金牌,但比馬龍更火的張繼科腹背受敵,身體上,他的傷病確實是個擾人的難題。張繼科的打法過于追求力量與旋轉,想打出超強的單板質量,要有良好的身體素質支撐。一旦傷病纏身,單板質量出不來,會非常被動。
里約前,是劉國梁運用各種手段激出了張繼科的斗志,雖然他在男單比賽中闖入決賽,完成了隊里的任務。但科龍的決戰,質量不高,關鍵是張繼科的傷病在作祟。
接下來四年,張繼科會面對比里約周期更多的困難,“精神領袖”想堅持,也得有十足的斗志,良好的身體條件作保證。杜塞爾多夫,恐成為張繼科規劃未來職業生涯的重要指標。未來進退的取舍,大賽的成績最有說服力。
新周期,更新換代悄然進行,過往成績不再是尚方寶劍,要立足在新周期穩定位置,馬龍和張繼科定會面臨更多沖擊和挑戰。斗志不是說有就有,人也并非都是立馬就可滿血復活,其中的艱辛,在國乒這個競爭甚至都無法用白熱化形容的隊伍中,他們應比別人理解得更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