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乙確定2017賽季和業余球隊打中乙資格附加賽

記者肖良志北京報道
2月3日,中國足協下發了中乙聯賽規程征求意見稿,有8處地方進行了修訂。雖是征求意見稿,實際上不會存在變數:2017賽季,中乙和業余聯賽增加升降級附加賽,由中乙聯賽南北兩區各自最后兩名相互打附加賽,輸球的兩支隊伍和業余聯賽的第五名、第六名通過抽簽方式捉對進行主客場比賽,兩支贏球的隊伍參加2018年中乙聯賽。
根據中國足協此前的計劃,中乙聯賽的最終規模是是48支,2018賽季的時候,參賽球隊將達到28支。中國足協決定中乙和業余聯賽之間增加升降級,不過,不是讓中乙聯賽的最后兩名直接降級,而是和業余聯賽打附加賽。經過磋商之后,中國足協決定業余聯賽的前四名依然直接升到中乙聯賽,中乙聯賽南區和北區的各自最后兩名隊伍相互之間打附加賽,勝者與業余聯賽的第五名和第六名繼續打附加賽。
南區附加賽的輸球隊伍和北區附加賽的輸球隊伍,分別為乙23和乙24,業余聯賽的第五名和第六名分別為業5和業6,他們將通過抽簽的方式,由不同級別的隊伍相互對陣。此附加賽采取主客場模式,最終勝出的兩支隊伍參加2018年中乙聯賽。
在中乙聯賽的8處新修訂內容中,增加了“最佳青年獎”,此獎項頒給1996年1月1日以后出生的球員,鼓勵中乙俱樂部培養年輕隊員。此外,中國足協明確了南北大區和各賽區的工作經費制度,給組織比賽的南區足協和北區足協各12萬元;按照5000元/場的標準支付給組織比賽的中乙隊伍所在省市的協會,保證他們組織比賽的經費。
從2017賽季開始,中國足協也非常重視中乙聯賽的新聞工作,要求各俱樂部必須設立一名新聞官,鼓勵各中乙隊伍參加賽前新聞發布會,必須參加賽后新聞發布會。
這些都是中乙進一步職業化的要求。此前,中國足協暫時將中乙從職業聯盟中移除,主要原因就是中乙聯賽的職業化程度較低。當中乙聯賽的規模穩定,職業化達到一定程度之后,中乙將進入職業聯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