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中國特色青訓體系建設“165”行動綱領面世

記者肖良志濰坊報道
12月21日,很多城市的霧霾壓得人喘不過氣來。濰坊魯能足校,中國足協青少年委員會第三次會議在這里召開,拯救中國足球未來的特色青訓體系建設“165”行動綱領,在會議上進行了審議和修改。這個操作性極強的令人振奮的青訓行動綱領,沖破了天空的霧霾,讓人看到了中國足球未來的美好愿景與藍圖。
中國足協和全國校足辦共同出臺“165”行動綱領的目的,就是為了形成體育教育高度融合、社會力量良性互通、競賽訓練高效協同、成才通道拓寬順暢、人才支撐厚實強健的青少年發展體系,為振興中國足球夯實發展基礎。
看完下面的一段文字,算是看完了本文的1/4:“165”行動綱領中的“1”,指的是中國足協和全國校足辦理順了“一個工作機制”;“6”指的是青訓體系中的六大平臺;“5”指的是發展青少年足球過程中的五大強力基礎性保障。
1、一個完善通暢的工作機制。
此前,如何讓中國足協和全國校足辦實現更好的融合,沒有經驗借鑒。雙方經過多次磋商之后,在2016年下半年達成共識:中國足協和教育部門(全國校足辦)理順相互間的組織關系,建立一個完善通暢的工作機制,共同做好校園足球和競技系列之間的溝通與交流,實現校園足球和競技系列對接。
對于這個工作機制,中國足協副主席李毓毅的評價是:“雙方都用寬廣的胸懷對待對方,實現了高度融合。事實證明,良好的溝通就是生產力,就是戰斗力,就能讓雙方之間加深理解,加強團結,是一家人。”
中國足協副主席王登峰的評價是:“我們在青少年足球事業上、理念上達成了高度一致的共識,這是中國青少年足球健康發展的前提,了不起。”
這個工作機制具體涉及到三方面的內容。
①理順組織。明確中國足協成為全國校園足球的負責單位之一,在原來六部委的基礎上,形成“6+1”的部門和機構格局。
②雙向兼職。中國足協與全國校足辦實行領導雙向兼職,中國足協青少年委員會主任擔任全國校足辦副主任,全國校足辦主任擔任中國足協青少年委員會副主任。
③加強雙方之間的溝通與協調。國務院足球改革發展部際聯席會議辦公室牽頭組織中國足協和全國校足辦,今后每月召開一次例會,每年聯合開展2-3次專題調研,雙方提交國務院部際聯席會議研究決定的有關事項要提前溝通交流。
2、建設并完善青訓體系中的六大平臺。
這六個平臺是目前青少年足球發展中的關鍵,也是培養和成長渠道的核心組成。
校園足球俱樂部現在還是空白,今后會大力建設校園足球俱樂部,校園足球的參賽主體以后也會逐漸變成俱樂部。
成立校園足球俱樂部還有更多好處:可以聘請更多高水平的校外教練員加入到俱樂部,提高校園足球的訓練質量;那些在課余時間希望繼續提升水平的學生有了就近訓練提高的機會;在和競技系列隊伍接軌的時候,可以通過校園足球俱樂部完成培訓費等的對接。
鼓勵地方足球協會、職業足球俱樂部和社會青訓機構為校園足球俱樂部提供技術支持和服務。
其實,這就是我此前多次談到過的一個話題:要想實現校園足球和競技系列的接軌,就必須成立眾多的業余足球俱樂部,吸引更多優秀的退役職業球員或者優秀教練員加盟,然后進一步提高校園足球的水平,進而實現他們和競技系列的接軌。
從2017年開始,這一點就將實現。當然,校園足球俱樂部的標準以及管理主體,要提前細化好。
②大力推動青少年足球訓練中心的建設。
中國足協會同全國校足辦共同規劃、布局各級青訓中心建設,各級青訓中心以當地校園足球為主要服務對象,以培養和輸送青少年足球后備人才為核心目標。青訓中心是銜接校園足球和競技系列足球的重要樞紐和平臺,中國足協的專家團隊、顧問團隊以各級青訓中心為依托,積極提供技術和智力支持。
中國足協把校園足球培養出來的優秀苗子納入區域性選拔隊和全國選拔隊,力爭到2020年,地方協會所在區域全部建設有不同級別的青訓中心,有條件的足球特色校、體校、職業俱樂部梯隊以及社會青訓機構創建中國足球協會與全國校足辦共同認定的各級青訓中心。
③推動職業俱樂部加強梯隊建設。
會議期間,有的委員談到了職業俱樂部梯隊不健全的問題,建議應該這方面的準入標準,只有梯隊建設才能準入各級聯賽。
實際上,中國足協職業聯賽理事會執行局早就做好了規劃,到2018年12月31日的時候,各職業俱樂部必須按照中國足協的準入標準擁有自己的各級梯隊。從2019年開始,將嚴格按照這個標準執行。
從這一點看出,職業俱樂部的梯隊建設更為科學、規范,是共識。因為,職業梯隊是中國足球競技系列的最精英隊伍,必須引起最高的重視。
④大力培育品牌社會足球青訓機構。
2017年,中國足協將制定印發《全國社會足球青訓機構資助管理辦法》。這一點是鼓勵更多的社會資源參與到足球的青訓之中,利用社會的力量為青少年增磚添瓦。
對于社會青訓機構,中國足協會根據相關的標準進行認定,只有得到認定且資質符合條件的社會青訓機構,才能得到政策的傾斜和資金、技術等方面的資助與扶持。
⑤從2017年開始正式推出全國區域性主客場聯賽。
在12月21日的中國足協青少年委員會會議上,再次推辭進行了審議,并獲得一致的認同。
12月22日,來自全國各個大區的代表齊聚濰坊魯能足校,具體研究區域性主客場比賽的具體事項,拿出區域性主客場聯賽的實施細則、規程、時間表等等。
區域性聯賽將校園足球的優秀隊伍納入,不過,是在所有六個大區還是先在幾個大區試點校園足球隊伍參加比賽,還需要中國足協和全國校足辦拿出最終的意見。
不管結果如何,校園足球今后都會讓競技足球看到他們的能力。不久前,在上海進行的校園足球活動中,廣州后樂園小學的一名學生被廣州富力簽下,培訓費20萬元。該小學還有另外幾名學生被職業俱樂部追逐,證明校園足球中的確有一些好的苗子。
區域性聯賽,將讓這些變得更加簡單。
⑥全力并合力打造國外青少年足球運動員培養平臺。
強調這個平臺,就是整合海外留洋球員平臺,鼓勵全國校足辦、會員協會、職業俱樂部和品牌青訓機構合作,每年選送球員到海外俱樂部訓練,并盡可能參加更多的高水平比賽。
在青少年發展的過程中,證明一個國家足球水平的就是有多少名球員在海外高水平的俱樂部效力,這一點,伊朗、日本和韓國等亞洲國家早就做出了榜樣。
3、加強五大強力性基礎保障。
強大的保障,是搞好青少年足球的基礎。為此,五大強力保障措施如下。
①高水平教練員人才隊伍。
教練員是青訓關鍵中的關鍵,已經是足球界的共識。因此,要想中國青少年足球更快地發展,就必須建立一個龐大的高水平青訓教練隊伍。
今后,中國足協會嚴格持證和培訓制度;建立教練員等級分級管理制度;將校園足球教練員等級認證和培訓統籌納入到全國足球教練員隊伍建設計劃;加強對外交流與學習,引進一批高水平教練員;面向2030年世界杯,中國足協推出并實施“精英30”計劃,從退役的中超球員中選拔30名進行重點培養,提供國內外學習平臺,培養成為“領軍型”教練;2017年建立教練員培訓平臺。
2017年,啟動對六個大區的三個年齡段(U16、U15、U14)選拔隊教練員歐足聯A級證書培訓計劃。同時,建立球探體系,深入到校園足球,提供更多技術服務。
②實施“雙百行動”計劃,組建百人名宿輔導團。
為了更好為基層足球的技術服務,中國足協決定實施“雙百行動”計劃,組織具有豐富經驗的足球名宿百人輔導團,提高基層教練員和校園足球教練員的整體素養。
③全力修訂并出臺全新的《中國青少年足球訓練大綱》。
正如與會代表們說的那樣,連個全國性的訓練大綱都沒有,實在不像話。全新的青訓大綱,會根據不同年齡段和不同需求,用制式的方式確定,然后進行層級細化,目標不是為了培養一批而是為了培養一代又一代的球員。
青訓大綱不能像此前那樣倉促寫就,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全確定,必須仔細斟酌,可操作性強。
④完善青少年競賽訓練體系。
對于青少年而言,競賽體系非常重要。從2017賽季開始,中國足協青少年競賽體系將由U系列聯賽、U系列錦標賽、區域性主客場聯賽、區域性聯賽全國總決賽、國際冠軍邀請賽等組成。
今后,將確保優秀的校園足球隊員既能參加校園足球比賽,也能參加競技系列的賽事。
⑤建立全國青少年球員、教練員的競訓技術檔案。
今后強大的專業數據公司,將全方位提供青少年足球比賽的大數據,以及青少年個體的技術檔案。這種技術檔案,不是簡單的數據記錄,而是通過專業的數據分析,看出球員成長發展的軌跡,最終確定未來的方向。
這種數據庫檔案,必定會為青少年球員的經紀市場推波助瀾。同時,無論是職業俱樂部還是各級青少年國家隊選拔人才的時候,就有了科學的數據依據。這種依靠數據追蹤評估球員的模式,必將顛覆過去傳統的選拔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