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旭:二十年如一日 鄧肯離開了,鄧肯一直在

文/段旭
鄧肯說,他這晚贏了很多場賭局——“我沒穿牛仔褲,我穿了外套,我還發言超過了30秒鐘。”
前兩天大伙兒就在猜:球衣退役儀式,鄧肯會說些什么?或者簡單一點,鄧肯會說多久呢?
波波維奇猜他會說個兩分鐘。肖恩·埃利奧特,今天儀式的主持人,并不相信,他說:“如果超過一分鐘,我們都會被嚇到。”
把大段的沉默和空白算上,鄧肯也只說了四分來鐘。
是的,超過了30秒,超過了一分鐘,卻還是很鄧肯。
事實上,剛開口他就說,如果只要把大屏幕上播放的視頻里那些話念完就好了。
要讓他選,他會寧愿不要這樣一個儀式。坐在那里,看著教練和隊友,當著現場差不多兩萬人的面,變著花樣夸著自己,鄧肯并不那么自在。
然后他站起來說:“我從你們、從我隊友們身上得到的更多,比他們所說的他們從我這兒得到的還要多。”
肖恩·馬克斯知道會是這樣。他現在是籃網隊的總經理,以前既和鄧肯當過隊友,又在馬刺當過訓練師和助理教練,他太了解鄧肯了。“不想要歡送,什么都不想要,”馬克斯說,“這從來就跟他無關。”
鄧肯沒有其他超級明星身上常見的那種“自我(ego)”。
深藏自我,擁抱隊友。這八個字,并不像說起來那么輕松,它實在太罕見了。
這樣一個屬于他的夜晚,鄧肯會傷感嗎?
吉諾比利說:“他總把這些控制在心里,并不等于他沒有情緒。”
儀式上,帕克、吉諾比利、波波維奇先后發言,先后哽咽。輪到鄧肯自己,終于,他也一度哽咽。
沒有誰費勁去陳述他們贏得的比賽、拿到的冠軍,他們說起的是瞪大的眼睛、洗手間響起的電話、客場的胡蘿卜蛋糕,還有鄧肯搞出來的惡作劇。
和外人在乎的不一樣。他們更在意的是那些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時光,他們更在意的是相互陪伴,相互影響,相互讓對方成為更好的球員、更好的人。
波波維奇接受采訪的時候會說:“我們每次去吃飯,都會舉起酒來,為他干杯。我們說:‘謝謝你,蒂米。’”
而鄧肯也謝謝他們。
波波維奇在儀式發言的收尾中說,他能給蒂姆·鄧肯最重要的評價是:“我可以誠摯地跟已故的鄧肯先生和鄧肯太太說,他現在還是那樣一個人,跟他剛剛進來的時候一模一樣。”
你并不覺得這有多重要,你并不能體會這句話里頭包含著怎樣豐富的含義,你并不在乎,因為你并不是他們。
你并不是鄧肯。
鄧肯1997年被馬刺選中,把馬刺變成過去二十年里北美所有職業體育聯盟勝率最高的隊伍,拿了五個冠軍,現在他退役了,他的球衣號碼也退役了,他卻仍然是那個“跟他剛剛進來的時候一模一樣”的鄧肯。
這是鄧肯之所以為鄧肯、馬刺之所以為馬刺的原因。
鄧肯離開了,鄧肯一直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