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得這么差還能贏?除了德約穆雷也真是沒sei了!

體壇+記者張奔斗倫敦報道
上周日下午,坐進O2體育場一層看臺106區的記者席,對德約科維奇與蒂姆之戰滿懷期待。可隨著第一盤比賽的推進,越來越疑惑于——德約怎么打得這么……爛。
移動速度絕不能說是遲緩,但你知道他明顯還可以更快;失誤真的是明顯偏多,尤其是接發球失去了往日的深度的犀利。長年舉辦搖滾和流行音樂會的O2體育場,炫目的聚光燈下,德約任何弱點的呈現都無處遁形。丟掉第一盤之后,德約生氣地將球打向地面反彈上教練組方向的看臺,這也才引發了賽后發布會上英國媒體對他的一連串追問。
周四的德約最后一輪小組賽,他一小時出頭便橫掃了替補隊員戈芬,賽后他也表示這是本屆賽事迄今表現最為自如的一場。但在技術統計榜上,他全場7比17的直接得分與失誤比,還是顯得相當觸目。
一向在歐洲室內賽場表現絕佳的德約,今年至少在小組賽階段未能發揮出最佳水平。看著世界第二打成這個樣子,不過,新科世界第一,真也是同樣好不到哪里去。說到得分失誤比,穆雷與錦織圭之戰的第一盤中,他交出了2個直接得分12次非受迫性失誤的災難性統計。最終倒是成功逆轉,但錦織圭真不是被打死的,而是被穆雷防死和拖死的。但這也沒啥好說,200分鐘的馬拉松,長程耐力與專注力同樣是比賽的一部分。
說到技術統計,真是懷疑本次賽事的技術統計“有問題”。就拿德約與拉奧尼奇之戰來說,拉奧尼奇42次直接得分遠超德約的僅僅11個,但27個失誤也就略多出德約5個而已——光看技術統計,還以為贏球的是拉奧尼奇呢!但結果大家也都知道了,贏家是德約,方式是雙搶七。
為什么?關鍵分、關鍵分、關鍵分,重要的話說三次。德約即便發揮再未達最佳狀態,但在關鍵時刻,他從不犯蠢,而對手卻頻頻犯蠢——搶七局中拉奧尼奇那錯過的高壓和截擊啊!說到犯蠢,穆雷的對手不也同樣如此?錦織圭的搶節奏攻擊打法給穆雷帶來巨大壓力,但在關鍵時刻,錦織圭卻頻頻放出低質量甚至直接失誤的網前小球,以至于電視解說員都吃驚于日本人的執拗:“他今天可真是愛上了自己的網前小球呢!”
別誤解,好像這篇文章把德約和穆雷的水平寫得多差似的;事實上,德約已經三勝晉級,穆雷也是繼2008年之后首次在總決賽小組賽階段開局兩場連勝。真相其實也很簡單——正因為德約和穆雷太過強大,即便他們未能發揮出最佳水準,也足夠擊敗幾乎所有人。
他們在排名榜上的領先幅度,便是最好的明證。德約與穆雷僅僅一個身位的微小之差,但和其他所有人之間卻建造起巨大的鴻溝——兩人的ATP冠軍積分都已在11000分之上,而有份爭奪年終第三的拉奧尼奇、瓦林卡與錦織圭,積分都在五千分上下,不足德約和穆雷的一半。可以理解,即便德穆兩人的發揮打個折扣,也足以制服強敵。
在自身發揮不佳而對手發揮上佳的情況下仍能贏球,聽上去不太符合邏輯,但這是只有最頂尖球星才具備的神奇能力。在費德勒和納達爾已漸漸老邁并且都已提前結束本賽季的情況下,當下,這個星球上,也只有德約和穆雷具備這種神力。而在總決賽這種世界前十內部比拼的舞臺,對于德穆之外的其他人來說,他們只具備在發揮上佳或至少發揮正常才能贏球的能力;即便是瓦林卡這樣的新科美網冠軍,一旦水準稍有下滑,也會發生首輪被錦織圭痛打的慘劇。
從這個意義來說,既然德約和穆雷的水準如今的確顯得有些鶴立雞群,那么,年終第一在巡回賽季最后一站于這兩人之間產生,當然也實至名歸。不過,兩人都還面對一些不確定性——德約尚不知曉半決賽對手,而小組賽兩連勝的穆雷其實還未確定出線。
如果穆雷果真和德約雙雙出線,那么,在半決賽和決賽階段,大家還將欣賞到同樣只有最頂尖球星具備的另一項神奇能力——在賽事的最重要輪次,發揮出最好的水準。
德約和穆雷的決賽,當然是最完美的夢幻對決;年終第一之爭,交由一戰定生死。不過,網球無法預知,接下來這兩天,誰知道還會發生些什么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