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德勒波特羅沒來卻搶走關注 穆德話題已降下熱度

體壇周報記者張奔斗倫敦報道
感謝穆雷,感謝德約,他們將年終第一的懸念名副其實地維持到了年終,令這個話題成為本屆ATP倫敦總決賽的最大亮點。否則……今年的賽事會顯得更有些缺乏存在感。
這么說并非出于對本屆賽事八位單打球員與八對雙打組合的任何不敬,但事實是,在總決賽開打前的這一個星期里,德約和穆雷共同承擔起了一半的網壇焦點,而另一半關注度,卻幾乎被另外兩位并沒有到場的球員共同分擔。
不是嗎?費德勒跌出世界前十了,費德勒即便賽季殘缺卻依然連續第14次獲得ATP最受球迷歡迎獎,以及第12次獲得埃德博格體育精神獎;納達爾剪去一頭長發了,納達爾確定新賽季從阿布扎比表演賽復出,納達爾在接受《泰晤士報》專訪時說出了“為了能在明年重奪大滿貫我死亦無憾”的豪言。
ATP總決賽原本是一項事關入圍者“誰來了”的頂尖賽事,但在費德勒和納達爾兩位缺席者頻頻刷出的存在感中,人們卻在念叨著都有誰沒有來。作為費納缺席的副部主題,還有不少球迷想念德爾波特羅;阿根廷人贏取了ATP的年度最佳復出球員獎,這也讓人們記起,他可也曾是ATP總決賽的亞軍球員。
已經有不少球迷開玩笑,費德勒明年有望競爭ATP的最佳復出球員獎項。在完美的世界里,如果費德勒、納達爾和德爾波特羅都能夠不受傷病困擾,他們當然會是ATP總決賽每一年的“常住人口”。正如蒂姆此次在倫敦談及這項賽事席位競爭之激烈時淳樸的告白:“明年的席位爭奪會更難了,反正費德勒和納達爾天生就會領掉兩張門票。”蒂姆今年就應感謝納達爾,冠軍積分排名第九位的他能作為正選而非替補球員出現在倫敦,正得益于排在他之前納達爾的退賽。
可是,誰知道呢?畢竟,所謂完美的世界,在現實世界中極少存在。德爾波特羅當然還算年輕,人們期待他下賽季能有一個豐收的“大年”;然而費德勒和納達爾,在2017年將分別迎來36歲和31歲生日。他們當然有能力重返倫敦總決賽,但能否依然在大滿貫賽場對冠軍歸屬產生決定性影響,則不得不越來越被打上疑問。
“感覺真的非常奇怪。”費德勒的前教練保羅·安納孔在接受《紐約時報》有關時代更迭話題的專訪時就如此陳述:“我們已自問了很多年,這個時代到底會在什么時候結束,也許,這就是結束的開始——當然我希望不是。羅杰和拉法是這項運動的基石,當他們不在時,整個網球世界都感受到了震驚。”西里奇同樣表示:“對于球迷來說,這是非常不同的一年;對于我們球員來說,未嘗不也是如此。”
ATP總決賽及其前身大師杯賽,是納達爾唯一未能征服的重大賽事。打法在室內球場缺乏統治力加上賽季末通常面對體能和傷病困擾,也許,這終將會是他無法征服的領地。而對于六屆冠軍得主費德勒來說,這意味著長達14年連續入圍并參賽輝煌旅程的終結。
費德勒這項賽事的漫長參賽史,是從2002年的上海開始的。如果說,今年的倫敦,是他缺席后的第一年;那么,上一次沒有他的賽事,就已要遠遠追溯到2001年——那還是一個屬于阿加西、伊萬尼塞維奇、庫爾滕、費雷羅、休伊特、拉夫特、卡費爾尼科夫和格羅斯讓入圍的時代。這些名字,聽上去,是不是已非常久遠?
經年之后,費德勒和納達爾,甚至包括德爾波特羅,以及現在正如日中天的穆雷與德約,也都會漸漸成為久遠的名字,銘刻在史冊中成為網球歷史的重要章節。本屆賽事少了費德勒和納達爾兩張老面孔,但也有了孟菲爾斯與蒂姆這兩張新面孔;未來幾年,也許還將有茲維列夫、克耶高斯以及今年ATP進步最快獎普伊和ATP明日之星獎弗里茨等更多新面孔加入總決賽的隊伍。ATP總決賽,真是見證男子網球力量換代發展的最好舞臺。
懷戀舊時代,并非意味著不能接受與擁抱新時代。祝福費德勒和納達爾明年此時能夠重返倫敦,但在那之前,讓我們好好欣賞一屆沒有他們也同樣可能精彩的ATP倫敦總決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