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洲杯100年段子精選2

1919 涂面貝利
兩名巴西球員弗里登賴希和內科以4球并列最佳射手,決賽攻入致勝球的弗里登賴希更被巴西人視作英雄。他父親是德國人,母親是巴西黑人,在當時種族主義當道的歷史背景下,混血的弗里登賴希備受歧視,據稱不得不用面粉將臉涂成白色才得以為國出戰,成為巴西歷史上第一位黑人混血國腳。關于他足球生涯的進球數,各方面給出的數字差異不小。他的隊友安德拉德認為弗里登賴希在1112場比賽中打進1101球,記者德瓦內伊則說他在1239場比賽中攻入1329球。至少有一點可以肯定,早在貝利出生之前20年,巴西已經有了一位“千球球王”。
弗里登賴希的球靴被帶到巴西各地受人觀瞻,而后在里約熱內盧一家古董商店的櫥窗里又展出了許多年。打進奪冠一球的那條腿也被雕刻成像,球迷還將球靴和球襪套在上面。作家特塔曼蒂寫詩稱贊他為“歷史最佳球員”,當時的人們叫他“足球之王”、“綠眼睛的黑白混血兒”,后來者叫他“貝利之前的貝利”。
1919 學者門將
在當時,人們并不在意門將的身材高矮,門將普遍身高不會超過1.75米,有的甚至不到1.7米。但巴西國門馬科斯身高將近1.9米,比其他隊友高出一頭。除幫助國家隊奪得兩屆美洲杯冠軍,他在學術界獲得了更高的成就。馬科斯是巴西歷史地理學院成員,一手創建了“歷史研究中心”,收集了超過1.1萬卷圖書資料,編寫出版了數十本歷史著作,為巴西民族意識的形成和發展做出了卓越貢獻。
1920 球員裁判
巴西隊1勝2負僅列第3,然而巴西人對這屆大賽并非只有難堪的回憶。以當時的競賽環境和歷史背景論,出彩的人物遠比比分要重要。與前幾屆一樣,當值裁判都是各參賽隊的教練客串。這屆巴西提供的裁判人選是球員若昂·德馬里亞,他是里約熱內盧球會安德萊的后衛,大賽對智利和烏拉圭的比賽都出場過。到了東道主對阿根廷的比賽,智利人發現拿著哨的居然是曾經交過手的球員!或許在做球員還是做裁判這個問題上難以抉擇,德馬里亞的國腳和國際裁判生涯到此均告一段落。
1921 巴阿交惡
本屆杯賽巴西依然只拿到1勝2負,雖是名義上的亞軍,成績相比上屆并無提高。表現不佳的一大原因,是包括弗里登賴希在內的一眾混血球員缺席。時任巴西總統埃皮塔西奧·佩索阿禁止有色人種為國出戰,將歧視上升到政治高度。究其原因,要從前一年的一起外交事件說起。
智利美洲杯結束后,巴西隊在回國前又去布宜諾斯艾利斯與阿根廷踢了場友誼賽。比賽當天早晨,一份《紀事報》送到了巴西隊下臺的飯店,引發了眾怒。署名為安東尼奧·帕拉西奧的作家以漫畫的方式將巴西隊描繪成穿著衣服的猿人,還寫了句“向尊貴的猴子致敬”。幾名怒不可遏的巴西球員拒絕出戰,導致這場“友誼賽”最終以7對7的形式草草收場。
巴西總統佩索阿并不打算維護本國球員的尊嚴,反而勒令足協拒絕皮膚不白的球員為國出戰,免得丟人?;煅陌臀髯骷依R·巴雷托諷刺道:“英明的總統閣下擅長處理諸如來賓該穿什么顏色褲子這樣的大事,卻在球員膚色的問題上遮遮掩掩,仿佛巴西不存在有色人種。”而這件事,被視作巴西和阿根廷兩國在足球場上交惡的開端。
1922 阿國分裂
參加本屆大賽的阿根廷隊其實不能被稱為“國家隊”,因為其中沒有河床、獨立、競技和圣洛倫索等重要俱樂部的球員,這4隊加上博卡青年便是阿根廷傳統5強。這些球會所屬的阿根廷業余足球協會認為,國家隊在選人方面偏向阿根廷足球協會轄下的博卡青年、羅薩里奧中央和紐維爾老伙計等俱樂部,所以干脆不派自己陣營的球員出戰。這種陣營分歧一直持續到1926年,總統出面調停才最終“統一”。
1922 黑哨鼻祖
小組賽最后一場,巴拉圭只需戰平阿根廷就能捧杯。執法當場比賽的裁判是巴西人恩里克·維尼亞爾,賽前巴西與巴拉圭、烏拉圭同積5分,東道主要想奪冠,必須指望阿根廷擊敗巴拉圭,然后巴西與巴拉圭或烏拉圭打爭冠附加賽。當阿根廷獲得點球并罰中,將比分擴大為2比0時,巴拉圭集體退賽,抗議判罰不公。當時距比賽結束還有11分鐘,巴拉圭這邊只剩下表現極其出色的門將莫德斯托·德尼斯還在場上。巴拉圭并未因退賽而受到處罰,還是與巴西進行了爭冠附加賽,東道主依靠內科的首開紀錄和福爾米加的梅開二度3比0取勝捧杯。
1922 電臺首播
烏拉圭記者克勞迪奧·薩佩利成為美洲杯歷史上首次通過電臺播報實時賽況的人。受當時的技術條件限制,電臺實際上是無法現場直播的,但蒙得維的亞《普拉塔》報進行了一次大膽嘗試。烏拉圭對智利的比賽,他們在報社天臺上架設了一套電傳裝置,薩佩利通過同伴手中的擴音器,將收到的賽況播報給大街上的人。烏拉圭對巴西的比賽,薩佩利在技術人員的幫助下,進行了人類歷史上第一次足球比賽廣播直播,而當時烏拉圭全國也只有75臺收音機。不過,這次異想天開且相當費事的直播徹底改變了足球在人類社會中的傳播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