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賭球大革命》連載第3章第5節:翻倍法和棋盤

第3章 投入魔鬼的懷抱
第5節 翻倍法和棋盤
風險?聽了譚孝禮的話,賈秋明覺得確實不應該有這么大的便宜可占,可是這樣組合投注的風險到底在哪呢?平半盤打出平局的可能確實高于半球盤,從賠率便可見得,譚孝禮最近舉的兩個例子中,半球盤和平半盤對應的平局賠率分別為3.6和3.4。這一點他倒是沒想錯,平半盤的平局賠率一般在3到3.4之間,半球盤的平局賠率則在3.3到3.7之間。
既然問題不出在平局上,那就只能出在補上盤上了。平半盤打出上盤的概率可沒半球盤高,所以補上盤的保護力度也就相對較小。相應地,平半盤打出客勝的概率要高于半球盤,這就是風險所在了。
“人們總愛說平半盤是以半博全,其實是忽視了最大的風險,平半盤對應的賠率,客勝可能性往往比平局要高。所以你切莫被高回報率沖昏了頭腦,永遠記住,天上不會掉餡餅,只會掉鐵餅。”
賈秋明暗叫一聲慚愧。還好這是在學習階段,要是在實戰中,多半就得吃大虧了。自己容易沖動的壞毛病到底如何才能克制住呢?要不向夏夢雨拜師學藝,苦練國際象棋?還是算了,練到國家級大師境界不知道要等到哪輩子了。
“最后是平手盤。平手盤打平不輸錢,所以無需買上盤補平局,只要會買平局補盤口即可。不過和半球盤、平半盤有所不同,平手盤下主勝和客勝可能性差不多大,所以買平局可以補上盤,也可以補下盤,看你看好誰。用腳想也知道,這次收益率會更高,相應地風險也更大,尤其是舍上盤補下盤。咱還是演練一遍,就拿剛才那組賠率2.5 3.3 2.8,對應的盤口是平手1.84水對2.06水,你把補上盤和補下盤都算算。”
先算補上盤。假設總投注額為1,投注上盤和平局的資金分別為1-a和a,上盤打出時派彩為1,因此1.84(1-a)=1,1-a=0.543,平局投注額a=0.457,打平時派彩=0.543+0.457×3.3=2.05,收益率超過100%,已然很客觀。
再算補下盤。2.06(1-a)=1,下盤投注額1-a=0.485,平局投注額a=0.515,打平時派彩=0.485+0.515×3.3=2.18,相當于平半中水盤的主勝賠率了。
“原來賭球還有這么多門道,不止能賣上下盤,還能組合出這么多投注方案。我很好奇,之前我給你推的球,你也是這么處理的?”
“我可是百分百信任你,你推誰我就買誰。至于我自己看好的比賽,那就沒少用組合盤,可還是只能維持個不贏不輸的局面。剛才提醒你的平半組合盤的風險,那都是兄弟我用真金白銀換來的教訓啊!至于你說門道,這些根本就是皮毛,都只是當年‘超人’前輩投注體系的入門知識。不過再高深的內容李思也不清楚了,你讓一個數學準白癡的家伙摸清這一整套體系確實強人所難,就等著你小子將來發揚光大啦!”
“我覺得這套體系已經很完備了啊。從今以后,無論莊家開出什么盤,我想下什么盤就下什么盤,就連下平局都上了雙保險,這還只是皮毛?”
“現在只是針對一場比賽的研究,你想過兩場甚至更多場比賽一起做體系嗎?就像廖師兄給咱們講的足彩縮水優化那種。我聽李思說,‘超人’下球往往是一場比賽上下盤同時下,而且還跟別的比賽串,圈里的人都完全理解不了,這不是錢多燒的,上趕著給莊家送么?可是人家就是能贏錢,由不得你不服氣。據說,‘超人’后來下球根本就不分析比賽,每場比賽在他眼里都長一個樣,全憑他那套數學模型,時候到了自然就贏錢。你說光靠現在這么點盤口、賠率轉化的本事,能做到這一點么?”
賈秋明聽得眼睛都瞪了起來。數學在賭球界都有如此妙用?關于賭球,以前他知道的唯一數學方法就是翻倍法,說來還是小學時通過看電視學到的。那是一部美國電視劇,劇中兩人打臺球,其中一人提議來點彩頭,賭100塊,結果第一局輸了之后又提議賭注加倍,接下來的鏡頭便是此人不停喊“加倍”,直到另一人來了句:“這局你又輸了12800塊,還加倍嗎?”
當時和賈秋明一起看電視的父親說了句:“這個人只要任意一局贏了就能翻本,減掉之前輸的正好是贏100塊。”賈秋明來了興趣,一算之下果然如此,附帶收獲是自行推導出一條“公式”:2^0+2^1+2^2+…+2^(n-1)=2^n-1。當時還頗為竊喜了一陣,上了中學才知道,這點玩意兒用一個等比數列求和公式就全解決了。
中學知識讓賈秋明小學時總結出的很多“數學規律”都變得一錢不值。比如他發現n^2-(n-1)(n+1)=1、(n-1)(n+1)-(n-2)(n+2)=3、(n-2)(n+2)-(n-3)(n+3)=5、(n-3)(n+3)-(n-4)(n+4)=7,只要n足夠大,這組算式便能一直寫下去,所得結果是所有奇數依次排列。另外,n(n+1)-(n-1)(n+2)=2、(n-1)(n+2)-(n-2)(n+3)=4、(n-2)(n+3)-(n-3)(n+4)=6、(n-3)(n+4)-(n-4)(n+5)=8,同樣只要n足夠大,這組算式也能一直寫下去,所得結果是所有偶數依次排列。尤其前一組數,可以進一步得出推論,n^2-(n-1)(n+1)=1、n^2-(n-2)(n+2)=4、n^2-(n-3)(n+3)=9、n^2-(n-4)(n+4)=16,所得結果正好是減數項兩個乘數與n差值的平方。然而到了中學有了代數式的概念,這些“數學規律”頓時失去了神秘感,只不過是最普通的計算,尤其那個推論,不就是平方差公式嘛!
賈秋明學習平方差公式那節課的心情,堪比從一本數學課外書上看到“棋盤上的米粒”這個傳說故事時的心情。故事說,印度國王要獎賞發明了國際象棋的宰相,宰相提出在國際象棋64個格子里依次放入1、2、4、8粒米,后一格的米粒數是前一格的2倍,將這些米賞給自己便足矣。國王覺得毫無難度可言便欣然應允,然而很快發現調來全印度的米也填不滿這64個方格。所需米粒的總數是2^0+2^1+2^2+…+2^63=2^64-1=18,446,744,073,709,551,615粒,這是全世界上千年的總產量!最終國王的應對辦法是讓宰相自己去數米粒,因為即便1秒鐘數10粒,數完這些米也要580億年。于是宰相放棄,國王另行賞賜,皆大歡喜。
從小家里給賈秋明制定的人生規劃就是先考上清華北大,再申請全額獎學金去美國讀書,繼而留在美國工作拿綠卡直至入籍。知道翻倍法的原理之后,他就夢想著將來到了美國,去拉斯維加斯的賭場大殺四方,可惜這則傳說故事無情地敲醒了他的賭神夢。用翻倍法,哪怕基準投注額是1元,連輸10場便要輸掉1023元,算上第11場的投注額共需2047元本錢,如果連輸20場就要輸掉100多萬,還想翻本則需要200多萬本錢。然而這200多萬所為不過是1元盈利,換個角度想,如果真有200多萬,誰還屑于1元1元去贏?何況還是贏得心驚膽戰。假設勝負概率均為50%,根據最基本的概率知識,連輸20場的概率是1/2^20=1/1048576=9.53×10^-7,翻倍法的盈利周期平均為2場,贏到200萬平均需要400萬場,雖然約等于百萬分之一的概率不起眼,但相對于400萬場的基數,實在是無法忽略的存在。何況就算真有200萬本錢,第21場還能拍出1048576元求翻本,可賭場也有投注上限,或許遠遠低于100萬,一旦輸到投注上限就只能干瞪眼了。
綜上所述,核心思想就一句:翻倍法看上去很美,用起來很坑。如今聽譚孝禮說還真能通過數學辦法贏錢,賈秋明心中埋藏多年的那個賭神夢又被喚醒了。
點擊下方關鍵詞“賭球大革命”,閱讀小說全部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