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主客場聯賽進入實質操作階段 10月公布規程

記者馬德興報道
本報在7月底披露了“呼喚已久的青少年主客場周末聯賽制度已經正式獲得通過并定于明年正式全面啟動”的消息之后,日前此事已經有下文,并已經進入實質性的操作階段。就在韓中之戰賽前,中國足協青少年部召集國內相關人士,專門在北京召開了“2017中國足協青少年大區主客場聯賽第一次籌備工作會議”,對如何分區、具體的比賽時間、參賽隊伍等進行了詳細地討論,并可望在稍后時間正式向社會發布。
足改五十條的創新“產物”
在今年7月下旬于上海召開的中國足協青少年委員會第二次會議期間,委員會出臺了一份名為《中國青少年高水平足球后備人才培養行動計劃(草案)》的方案,其核心要點就是:①青少年聯賽實施主客場制;②在青少年聯賽實施分區的基礎上,再增設“大區選拔隊”;③體教高度融合與創新,即主客場聯賽允許學校隊伍參加。上周在北京召開的第一次籌備會議上,針對這三個基本要點,尤其是主客場制如何打、賽區如何劃分等實際操作層面的情況,與會代表們在一天半的會議期間展開了充分討論,各抒己見,并取得了相當不錯的效果。
更值得注意的是,教育體系特別是中體聯派出了代表參與討論,教育部門對這一賽事的出臺持積極支持態度,并表態肯定將派隊參加,針對學校足球隊可能存在的情況也充分發表了意見。
擔任青少年委員會主任的中國足協副主席李毓毅在講話中明確表示,從明年推出的青少年大區賽聯賽是《中國足球改革發展總體方案》公布之后,落實中央足球改革50條精神的一個產物,是中國足球深化改革、加快足球改革發展中的一個“突破口”,是廣大足球人與球迷期待中國足球變化的一個產物,更是符合足球運動自身規律的一個產物。足球運動的基本規律之一,就是從競賽著手,落實青少年球員培養過程中的“一萬小時理論”,并在這種主客場賽事中讓青少年球員們充分享受足球運動所帶來的快樂。
青少年足球是中國足球的未來和希望,中國足協之所以這次力主從青少年著手,就是希望能夠從最基礎的工作開始做起,耐心地花上幾年甚至十幾年的時間,從根本上去改變中國足球落后之現狀。“就未來出臺的青少年主客場制大區聯賽本身而言,這項全新的賽事大致將呈現出以下幾個特點,首先就是從過去長期的賽會制變成主客場制,讓比賽更符合青少年球員的成長規律,讓小球員們能夠真正為將來走向職業球員做好準備。”李毓毅概括道。
“其次就是雙年齡段變成單年齡段。過去,中國足球在劃分球員的年齡時,一直都是兩個年齡段為一組,但現在是每個年齡段都有主客場制聯賽,這是中國青少年足球發展中的又一個變革。”從明年開始,青少年大區主客場制聯賽將先展開三個單年齡段的比賽,即2001年齡段、2002年齡段以及2003年齡段,經過試驗之后,再逐步往下推,開始2004年齡段、2005年齡段聯賽,用三到五年時間,讓單年齡段組隊成為一種自然。
李毓毅稱,第三個特點就是“體教深度融合”。過去,中國足協組織的青少年聯賽不考慮學校上課時間,安排的時間恰好與學校上課時間有沖突,這就使得原本不少希望參賽的學校因為擔心影響學業而不愿意參加。但這一次,因為聯賽全部都安排在周六或周日進行,且充分利用高鐵優勢,學校隊伍參賽也不會影響學業。因此,此番與會的中學生體育聯合會代表態度很積極,并表示將積極配合賽事的進行,組織好學校隊伍參賽工作。
李副主席所說的第四個特點,就是充分調動地方的積極性,明確責權利,推動各個地方把青少年聯賽搞好。這其中不止是地方足協,因為涉及到諸多學校隊伍,反過來也可以進一步促進學校足球的發展。而第五個特點,則是在提高水平的基礎上,增加足球運動的快樂,“立德樹人、享受快樂”,這應該成為這項青少年大區主客場聯賽最重要的宗旨。
由于這一賽事是一項全新的賽事,在未來的實踐過程中可能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問題,也沒有現成的經驗可循。在這種情況下,李毓毅副主席明確要求與會代表們首先要把這項賽事當做一個“事業”來做,上升到實現“足球夢”、“中國夢”的重要途徑這個高度來對待,認真做好各項準備工作。其次,要將這項賽事當做一個“市場”來做,需要有創新和擔當,改變青少年足球無人關注這一現實。第三,要將這一賽事當做中國足球未來的希望來做。培養人是一項長期而艱苦的工作,需要各界相互理解、團結,不要擔心出現問題和麻煩,而是應該直面并努力盡快與解決。只有大家將此事當做一項事業來做,才能夠真正把這項賽事做好,才能為改變中國足球盡一份微薄之力。
主客場與賽會制雙軌并行
在中國足協決定從明年推出青少年主客場大區賽制的同時,一個值得注意的情況是,中國足協青少部并沒有下令取消目前業已存在的U系列賽會制聯賽。以今年為例,中國足協在U13、U14、U15、U17、U19五個年齡段的全國青少年聯賽中,都是采用分階段、集中一地進行賽會制比賽,各個年齡段所有隊伍分為幾個賽區。而在明年推出大區賽之后,正常情況下,外界會理解為現行的這種U系列賽事會被取消。
但是,考慮到過去這么多年來中國足球在青少年方面的反復,青少部出于穩妥起見,即在沒有證明明年即將推出的大區主客場制聯賽是行之有效的競賽方案、且確實能夠更有效地培養出優秀好球員來之前,采取“雙軌并行”的辦法,即在新增加大區主客場聯賽的情況下,保留U系列聯賽。等到了未來兩三年、三五年之后,新推出的大區主客場制聯賽確實行之有效,再取消U系列聯賽也不遲。
這其實也是避免中國足球在青少年方面重蹈覆轍。譬如,在中國足球走向職業化之后,各地拼命砍掉業余體校制度,認為這個制度“過時”了、“不行”了,將青少年球員培養工作全部都交給職業俱樂部。但實踐證明,迄今為止,中國足球尚未建立起新的青少年球員培養體系。正因為此,采用“雙軌制”,即大區主客場制聯賽和U系列賽會制并行,無疑是一個更為明智的選擇。而且,這兩者之間的差異便在于:大區主客場制聯賽進行時,學校隊是參賽的;而U系列聯賽進行時,學校隊伍一般都是不參加的,相互之間并不存在矛盾與沖突。
大區試行學校隊加入其中
在這次籌備會議上,究竟哪些隊伍參加明年的青少年大區主客場制聯賽無疑是最為人所關心的一個話題。據了解,按照2016年參加由中國足協所組織的錦標賽參賽隊伍情況,與會代表們手中拿到的一份材料是計劃分為七個區。具體包括(根據隊伍所在城市或所屬):
華北區:北京、天津、河北、山東、山西、內蒙、青島
華東區:上海、江蘇、浙江、安徽、南京、福建
華南區:廣東、廣州、深圳、廣西、廈門
華中區:武漢、河南、湖北、湖南、江西、陜西
東北區:大連、長春、沈陽、延邊、遼寧、吉林、黑龍江
西南區:成都、昆明、重慶、云南、四川、貴州
其他:新疆、寧夏、甘肅、青海、西藏、海南
這些地區隊伍的分布情況很不均衡。譬如,在其他區中,除了新疆有兩支隊伍外,像寧夏、甘肅、青海、西藏、海南等都沒有隊伍。而華中地區,2001年齡段除了河南建業、湖北足協、陜西老城根等三支隊伍外,其他都沒有隊伍。在這種情況下,與會代表們提出了一點,就是不要為“搞分區而搞分區”,條件成熟的就搞;條件不成熟的可以暫緩。在過渡階段,可以采用其他方式。譬如,像華中區隊伍數量不多,就暫時將幾支隊伍根據地理位置情況,拆分到其他賽區去。等未來隊伍數量增加了,再可以單獨搞一個賽區。
再譬如,像西南賽區,因為地域廣泛,高鐵還不是很發達,在這種情況下,強行退出主客場制也不現實。于是,有與會代表提出,是否可以考慮采用女超聯賽中所采用過的“分站式”,即幾支隊伍集中到一地安排一輪或兩輪,然后等下一個周末再集中到另一地,以此循環。
除了上述參加中國足協所組織的錦標賽隊伍之外,上述所在區中的省市自治區的學校聯賽冠軍隊或亞軍隊,也將能夠有資格參賽。而這些冠軍或亞軍,則由教育部門組織進行選拔,然后統一上報到中國足協。
與會代表們一致認為,每個賽區的參賽隊最多為16支。未來如果隊伍數量增加,則可以實施升級制度。此外,對于這項賽事的準入標準、退出機制、場地條件、裁判等諸多與競賽相關的事宜,都展開了全方位的討論。在具體的差旅補助、參賽隊的交通費、住宿費等方面,也同樣進行了討論,基本原則就是明年的參賽隊基本不花錢,就可以有高水平的比賽打。而在主客場制聯賽結束之后,中國足協還將利用暑期,安排進行總決賽,即各個賽區的冠軍隊以及學校隊伍中成績最好的一隊參加,爭奪總冠軍。至于賽事的商務開發、推廣、包括總決賽結束之后的大區選拔隊等等,也全部都在具體的細化之中。
據悉,按照相關工作計劃與時間安排,至10月份,這項全新賽事的基本規程將正式向社會公布。不出意外的話,僅這項賽事的參賽隊將超過80支,遍布全國各地。或許,明年中國的青少年足球將會呈現出另外一番場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