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是最短踩場又是最細訓練 國足戰前暗藏專殺手段
記者王曉瑞韓國首爾報道
無論是訓練量還是訓練強度,2016年8月31日的這個傍晚,中國隊在上巖足球場的這一堂50分鐘訓練課,顯得是那么簡單。大戰在即,國家隊反而沒有臨陣磨槍,而是細化專項練習。此外,由于首爾當天下起大雨,球隊針對場地的濕滑,還進行了全方位的適應。一切都顯得那么平常,卻在悄然之間暗藏殺機。
根據賽事組委會的安排,中國隊的踩場訓練只有一個小時。因此在抵達上巖后,盡管有多名媒體記者、中韓足球人士在場,教練組依然迅速展開訓練,擺放所需的標志桿等物品。這一天令國足上下最為在意的,還是天氣和草皮。首爾的下午氣溫雖有20度,但是不算太涼,可中雨下了又停、停了又下。此前,中國球隊曾經多次來過上巖比賽,但要說恰逢雨季還是偏少。因此,國家隊非常在乎適應上巖濕滑場地的過程,當天訓練的前半段內容,幾乎是以適應場地條件為主。
而據悉,等到訓練后半段,國家隊沒有安排強度很大的分組對抗,而是延續了剛到韓國時的思路——專項練習。雖然外界對于國家隊此役的印象,普遍認為“可能會采取死守戰術”,但在專項練習期間,高家軍重點演練的是幾項進攻手段。顯然,倘若真如天氣預報所示,首爾市將在9月1日傍晚下起小雨轉中雨,國家隊或許有在亂戰之中偷襲的可能。從這一點來講,專項練習進攻也是很有必要的。
至于中韓之戰的拿分目標,高洪波既表態稱,會著眼一場比賽在整個12強賽的戰略意義,也會考慮在單一某場比賽時,將勝、平、負的三個結果,以及可能出現的過程做好預案。實際上,國家隊針對這一戰正在做著比較充足的幾套方案。比如開局怎樣控制局面、在某一段時間如何把控攻與守的平衡,包括領先時如何做好防守,落后時怎樣強化進攻……“最重要的事情,還是在局面控制上,需要我們在賽中做好實戰分析。而且踢這樣的比賽,球隊需要做好一種平衡。”高洪波說。
事實也是如此。通過國家隊最近幾天的一些訓練細節,已經體現出這種細化的部署。比如在需要加強防守時,像于海、張曉彬等人踢到后腰,均有可能在9月1日實施。包括準備強攻時,姜寧、于大寶等猛將,也是可以參考的奇兵。至于球隊為何沒有在31日的訓練課上,強化整體的戰術打法。一個很鮮明的觀點是:球隊在來到韓國前,已經完成大部分的技戰術磨合,剩下的工作就是專練細節、專項訓練、抓好單項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無論是在30日或31日的訓練,國家隊均安排到點球、任意球的加練。而且,教練組專門欽點到主罰人選。但相比以前的套路練習,這一次的重點是“一擊致命”?;蛟S在9月1日的比賽中,又能在高家軍見到一位類似鄧卓翔的“電梯球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