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馬輕敵招致慘敗 意甲何德何能看不起葡萄牙?

羅馬奧林匹克一直是波爾圖的通關福地,歐冠資格賽淘汰羅馬,波爾圖完成了對羅馬雙雄的雙殺。
上一次發生在2002-03賽季,那是意大利人憑替補陣容就能在聯盟杯上連續闖關的時代,曼奇尼的拉齊奧半決賽中首回合客場被波爾圖4比1橫掃,次回合悶平0比0,那時,人們對波爾圖主帥穆里尼奧的認識仍然是“原來巴薩的翻譯”。
這一次波爾圖面對的是羅馬。斯帕萊蒂的球隊曾為資格賽沒有抽中瓜迪奧拉執教的曼城而感到慶幸,實際如果抽中曼城,盡管結果多半還是被淘汰,但場面不一定有對波爾圖這么不堪。羅馬和當年的拉齊奧犯了同一個錯誤:對葡萄牙球隊的實力嚴重低估。
這里我們稍稍梳理一下意大利球隊和葡萄牙球隊交鋒的歷史。對葡萄牙球隊比較有歷史優勢的意大利俱樂部是AC米蘭,但差距都是1個球,而且都是巔峰時代的AC米蘭。1989-90賽季冠軍杯決賽,里杰卡爾德進球,AC米蘭1比0擊敗本菲卡。2003年8月歐洲超級杯,舍甫琴科進球,米蘭1比0擊敗穆里尼奧的波爾圖。
AC米蘭和本菲卡歷史上都受到過傳奇教練古特曼的影響,匈牙利足球也因此在意葡兩國都留下了痕跡。古特曼在50年代為AC米蘭帶來瑞典三劍客,60年代又率領本菲卡兩奪歐冠,之后關系破裂又留下著名的“古特曼魔咒”。
古特曼執教本菲卡之前,葡萄牙人并不敢奢望贏得冠軍杯。改變葡萄牙人心態的是古特曼的準備工作,球員們發現古特曼所指出的對手弱點總是能在比賽中應驗,如1960-61賽季對巴薩的冠軍杯決賽,幾乎每個細節都應驗了,1961-62賽季決賽對皇馬又應驗了一次。
古特曼這種制約對手的習慣深刻地影響了意大利足球,也同樣影響了葡萄牙足球。不同的是,由于人口等方面的劣勢,葡萄牙出產新一代好球員往往需要等待一些年份,這反過來也常常給人葡萄牙球隊是歐戰弱旅的印象,實際在足球文化方面,葡萄牙足球絲毫不輸意大利。
此外,葡萄牙足球還兼具伊比利亞半島足球講究速度和技術的特色。這使得意大利球隊在葡萄牙對手面前往往施展不開,對方把自己研究得極透,而且一個個不知名的球員腳下技術都那么好。在很多比賽片段,葡萄牙人像是復制了意大利足球,但又表現得更細膩流暢。
羅馬之前,意大利足球最近兩次在葡萄牙對手面前的重大挫折,一次是2012年8月歐冠附加賽,烏迪內斯點球大戰輸給布拉加。第二次是2013-14賽季歐聯杯半決賽,尤文圖斯被本菲卡淘汰。
為什么意大利球隊在其他聯賽球隊表現還不錯,對葡萄牙球隊卻總是掉入類似的陷阱呢?當然和心態有關,羅馬多名球員賽后也這樣總結。無論賽前如何呼吁冷靜低調,意大利球隊在心理上多少還是容易小瞧葡萄牙人,羅馬首回合1比1之后,回到奧林匹克只想一口吞下波爾圖。
如果對手對你研究得非常透徹,而你一心想要吞下對方,這完全是自己往坑里跳。葡萄牙報紙不無得意地說,斯帕萊蒂安排的組織者帕雷德斯被限制到根本沒有任何用處,這不就是導致德羅西拼搶中怒氣沖天技術動作變形的原因嗎?德羅西的動作幾乎可以被判刑。
羅馬原本在意大利國內是控球極好、技術頂尖細膩的球隊,結果被對方不知名的球員用腳法玩弄。面對情況不妙,或許愿意放下面子死守是可行的策略,但波爾圖又早早進了球,羅馬被迫壓出……